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_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认识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认识”。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列宁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 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 治理。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
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 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制 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 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 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 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 强力统治。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 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1)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或国王、皇帝、天皇等)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 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存在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的国家中,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分享权力的产物。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
议会君主制是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只有象征意义,并无实际权力,所谓“临朝而不理政”,其行动 受议会所严格约束。国家的实际行政权力控制在由议会根据宪法所产生的内阁(或称政府)手 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所组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由首相(或总理)担任内阁领 导人。目前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都实行议会君主制,英国是其典 型代表。
二元君主制是由君主和议会同掌国家政权,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的实际 权力。君主有权任命内阁,内阁只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有立法权,并享有宪法 所赋予的职能,宪法对君主的权力有一定制约作用。但君主有权批准和颁布法律,召集和解 散议会。在历史上,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曾实行二元君主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制 度的演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等国。
(2)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由选举所产生的政权机构和国家元首掌握权力,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 形式。在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实行民主共和制,它是比较完备、成 熟和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
议会共和制又称内阁共和制,它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府由议会所产生。在 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组成内阁,并确定内阁总理。内阁掌握实际行政 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称为责任内阁。在这类国家中,虽有由选举所产生的国家元首(总统),但一般只具有虚位而无实权,属于“虚位元首”。如现今的德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实行议会 共和制的国家。
总统共和制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并担任政府首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力。政府由总统组织和领导,政府只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 在名义上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要定期向议会报告政府工作。议会对总统的严重违 宪行为可提出弹劾,但不能罢免总统。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民主共和制除了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基本类型以外,还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 行半总统制与委员会制。
半总统制是介于议会制和总统制之间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兼有二者的特征。实行半总 统制的国家,形式上设有两名政府首脑,一是总统,一是政府总理。它保留了政府对议会负 责的制度,因而具有议会制的特点,但议会的权力被缩小。而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并非‘‘虚 位元首”,而是掌握了很大的实际行政权力,从而又具有总统制的特点。法国是实行半总统 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它是由议会所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最高行政权力。议会是最高 立法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各位委员组成委员会(即政府)。各委员地位平等,权力相当,分别担任各行政部门的部长。国家不设总统和总理,而是由委员会的各位委员轮流担任委员 会主席,委员会主席实际上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但任期仅一年,职权有限。一切重要事 务均由委员会合议(即集体讨论)决定,集体负责。委员会对议会负责,实际上是议会的执行 机构。目前世界上有瑞士等少数国家实行委员会制。
(3)专制独裁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除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主要形式以 外,在20世纪
20至
4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曾出现过专制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这种专制独裁政权,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由主张独裁极权的政 党头目担任政府首脑,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对内剥夺了人民的民 主权利,践踏法治原则,实行残酷统治;对外鼓吹强权政治,推行霸权扩张,发动侵略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意、日成为战败国,这种专制独裁政权目前已不存在。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国家可采取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 家在不同时期的政体形式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什么差别和 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最有利于实现其阶级专政、巩固其政权、保障其根本经济利益的政治统治形式。
2.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并为实现其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它有自 己的组织机构和纲领,其主要政治目的是执掌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资产阶级政党作为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其主要职能在于,一是主导资产阶级议会 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使选举结果有利于资产阶级或由本党所代表的某个资产阶级利益集 团;二是由本党代表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和政府,执掌或参加国家政权;三是将某资产阶级政 党的纲领和政见上升为议会制定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加以推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1)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长期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在一党制条 件下,国家政权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所垄断,其他政党或不允许其合法存在,或只是作为陪 衬,不能执掌政权。这种政党制度曾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实行。
(2)两党制
两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两个最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通过议 会选举或国家领导人选举获胜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是为执政党。另一政党则作为在野党或 反对党,监督和牵制执政党。两个主要政党以外的其他政党,也只是作为一种陪衬而已。两 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完全相同,其区别只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方式方法不 同,或分别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执政党和在野党在资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分别 扮演不同角色,在权力分配和利益分割中,表面上两党彼此对峙,甚至相互攻击和指摘,或 者迫使执政党进行一些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借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 关系及缓和阶级矛盾,造成一种民主表象。所以,两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有利工具。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
(3)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多党制的 存在是由于国内代表各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政党彼此势均力敌,某一个政党很难在议会中 获得多数席位,或很难在国家领导人选举中单独获胜,因而通过相互妥协而联合执政或轮流 执政。多党制的本质仍是实行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但它容易引起政府人员的频繁更迭 和政局动荡。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尽管形式多样,尽管一国的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争权夺利方面 存在矛盾,而且各党往往把自己标榜为“代表民众利益”,把各党之间的矛盾斗争曲解为“争 取民众的权利”,但是,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各 种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3.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普选制的选举对 象,有议会议员的选举、国家首脑的选举,以及其他官员的选举等;选举的范围有全国性选 举、地方性选举等。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宣扬普遍平等、直接选举和 秘密选举的原则,在形式上承认劳动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普选制的作用在于,通过选举使上台的资产阶级统治者获得合法外衣;有利于资产阶级 的代表人物进入统治机构,遏制某些政绩恶劣政党的活动;使劳动人民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政 事和国家管理的表面权利,以缓和阶级矛盾;起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实行普选制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劳动人民的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受到种种限制。一是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对选民的资格作了许多不利于劳动人民的限 制,如财产限制、定居时间限制、教育程度限制、种族限制等等。二是公民必须交纳高额保 证金才能充当候选人,而且参加竞选者在竞选中要花费高额竞选费用进行宣传和拉票等活 动。因而选举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游戏”,只有少数富人或受富人资助的代理人才可能当选。三是选举中往往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政党的计票方法,或利用不合理的选区划分方式和候选 人提名办法,以及其他手段来操控选举,以利于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在选举中获胜,排斥民 主力量和进步人士当选。
所以,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的平等权利具有虚伪性,从本质上看,它是资产阶级进行统 治的工具,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
4.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又称“分权制”,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 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 织形式的显著特征。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 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 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它一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 由定期选举产生的议员所组成,由议长担任领导。
议会的主要职权是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立法权主要是制定、修改、通过和废止法 律的权力,这是议会的首要职权。财政权主要是审议和批准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决算的权力。监督权主要是监督政府的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弹劾权等。各资本主义国家 的议会,在这些权力的行使范围和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议会有一院制和两院制。一院制是由一个单独的议会行使职权。采用一院制的国家多数 是亚、非、拉一些新独立的国家。两院制是由两个议会行使职权。两院制在不同国家的具体 名称不同,如美国称参议院和众议院,英国称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法国称参议院 和国民会议,等等。在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中,两院各自的职权范围各国不尽相同,原则上两 院制起到立法分权和互相制衡的作用。
议会作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立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意 志和保护资产阶级的财产与利益;保证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资本主义政权机构中占统治地 位;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列宁在揭示资本主义议会的阶级本质时曾深刻指出:“每隔几 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 议会制的真正本质。”①
(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机构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有的国家称为内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属于资本主
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中的执行机构。政府由总理或首相负责领导,而在总统共和制国家中,一般由总统直接担任政府首脑。、资产阶级政府对社会的日常管理由政府所设立的各个职能部门来进行,各职能部门的负 责人称为部长
(或称为大臣,或称为相)。同时政府还依靠军队、警察、特工等暴力手段来完 成政府的职能。
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的基本职能,一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 劳动人民实行专政,按照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约束他们的行为;二是对社会实行管理,保持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运转和发展。对外的基本职能一是保卫本国安全,防止和反 对外来侵略;二是开展对外交往,甚至进行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资产阶级往往将其政府描 绘为替人民群众服务的机构,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3)资本主义的法院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通称法院,它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一般由法官所主持的 各个审判法庭所组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法院的主要职权是执行资产阶级的法律和法令,并对 违反宪法的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具有审查权。法院的经常职能是行使审判权,对违法的人 员进行审判和制裁,惩罚犯罪分子,保证被害者的权益。资本主义的法院作为行使审判权的 机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保证资产阶级宪法和各种基本法律贯彻实行的专政机关。
(4)“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 制约,三权互相制衡,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原则。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中,“分权制衡”
原则的实施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分权制衡”原则备受
推崇和广泛运用,标榜它是民主制度的体现,成为资本主义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而绝不是与劳动人民或其他 阶层分享权力。无论是立法权,还是行政权或司法权,都由资产阶级所掌握,由他们所享有,三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使有少数劳动者的代表进入这些权力机构,也不可能担任主要职 务,更谈不到掌握实权。所谓“分权制衡”,既不是资产阶级与劳动者分权,更不是劳动者 对国家机构的监督与制衡。
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整体,是为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统一而不可分割。所以,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整体 阶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权力分工方式。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不过是为了
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①资产阶级国家力图通过这种权力 分工,来调节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之间在国家权力分配和利益分割方面的矛盾,在分权和制 衡过程中,求得权力和利益的平衡,找到一种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应对策略。因此,“三权分立”是巩固和稳定资产阶级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政治制度。当然,在资产阶级内部矛 盾尖锐,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激烈角逐时,分权制也会导致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局面。
5.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主权在民”等 民主要求,这种民主要求在抨击和摧毁封建统治,教育和动员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封建 制度,加速从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中,起过积极和进步的历史作 用。
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在17和
18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
权后逐步建立的。此后,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手段,并通过宪法和 法律形式,把资产阶级民主制原则加以确定。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 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这些制度被资产阶级作为民主制的标志而加以 推崇和颂扬。
实际上,民主从来就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所谓“一般民主”。资 产阶级民主表面上以全民普遍民主的形式出现,宣扬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甚至在法律上承认 公民的某些民主权利。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 的斗争广泛开展,迫使资产阶级国家采取一些改良主义措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得到 一定程度的发展,劳动人民所获得的民主权利有所增加。但是,劳动人民实际上只是在资产 阶级的统治范围内,在不危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剥削制,不影响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权的 前提下,享有某些有限的权利,不可能改变其被统治的地位。资产阶级民主从来没有也不会 从根本制度上保障劳动人民的根本权利和自由,劳动人民由于受物质条件和资产阶级法律条 件的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享受他们应有的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民主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 家的一种统治方法和手段,其阶级本质是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专政服务。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 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①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和见解,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 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网络状的社会意识 形态体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 者和思想家,在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 于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 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马克思主义历来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并对资 产阶级学说中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加以继承和借鉴。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 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即使在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而当资产阶级掌 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 性,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 思想体系,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3.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 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在 揭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根源时曾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 关系的产物,„„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 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 统治阶级所共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主宰资产阶级的灵魂,拜金主义 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形成了“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马克思 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时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 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确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②所以,资本主义利 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已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 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 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其自身的人生观。资产阶级作 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代表者,其人生观必然是从维护其一己私利出发,主张个人至上。他们 以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动的唯一推动力,宣扬“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原则,奉行利 己主义,追求个人享乐的人生哲学。
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其论据是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 苦,总是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己有利的事物,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己的结论。实际上,人固然有其自然属性,但更重要的在于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社 会属性。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社会属性表现为人的阶级性。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并不是人 的本性,更多表现为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本性。
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 乐。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实现其个人利益和享乐的金钱,因而赚钱成为实现其人生利 益的最好手段。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 而存在的,违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 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①“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这是 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深刻写照。
(2)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对于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作用)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受人 生观所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抹煞价值观的阶级性,宣扬价值观的主观性,认为价值观应由个人的主观意志 和心理感受出发来加以判断,是由人的兴趣、爱好、欲望、目的等主观因素所决定的。这是 以一种超阶级的价值观来掩盖价值观的阶级性。实际上,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他们是从 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利益出发,以极端利己的观点来判断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他 们表面上强调要维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实际上是要求尊重资产者的价值和尊 严,实现和保障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利。在资产阶级心目中,广大劳动者被视为卑微的 下等人,他们除了具有资产阶级赚钱的工具的价值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没有其 他平等权利可言。总之,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立足于利己主义之上,是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 义为原则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 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作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 度。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谁有钱,谁就‘值得 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①“金 钱确定人的价值”,这就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
(3)资产阶级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指有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也是有阶 级性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它以尊 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伦理道德观念出现十分混乱的现象,享乐主义、颓废主义、孤立 主义、消费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腐朽道德观泛滥,社会上各种荒诞怪异的寻欢作乐、情欲发泄 成为资产阶级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各种犯罪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导致社会道德观念走向腐朽和堕落。
应当明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是资产阶级道德观。但是,由于道 德观本身还受道德传统、文化素养、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历 史发展和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健康和优秀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仍被传承发扬,而 且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大,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也保留和存 在着一些好的社会风尚,如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勤劳奋进、互助友好等。这些优 秀的社会风尚,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不能与资产阶级道德观混为一谈。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讲稿【PPT第二张讲稿】众所周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在15世纪时期,西方因受马可波罗的影响开始疯狂追求黄金,也有了......
考研政治:马哲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练题及解析(八)2012-6-19 16:39:00 文章来源:0内容概要: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A、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马原第五章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解析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凯程......
一提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美国为标志的“三权分立”制度备受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美国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在一定意义上它成为世界政治民主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模式,无论......
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吕世荣 周 宏(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教授、哲学博士)摘 要: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分析框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