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精讲_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精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习作教学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
目前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和我国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倾向于学生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但是,对于作为教材作文前置性研究还是一个盲点。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确立的这个教研主题,就是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前置性学习,进行语言积淀、方法积累,实践体验,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提高习作的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这一教研主题。【背景】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习作起点更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前置性习作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积累、独立体验,习作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习作起点。习作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教学更真实,更鲜活,学生写作起来也更容易,更有兴趣。如果让学生进行前置性习作,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积累感兴趣的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写作技巧,情感体验,前置性学习后,作文习作指导课上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证。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信心更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前置性学习后,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感悟经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我们的课堂成了他们展示、发现的天地,他们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个性,信心也更足了。
•前置性作文研究,不但为学生的课堂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去积累,去观察,去体验,去表达,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如果在习作知道课前,利用好前置性学习的话,不仅可以丰富习作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所以,前置性习作教学可以说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主题教研的目标和内容】
1、教研内容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前置性作文教学,也就是,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习作教学为例,系统研究写作之前,让学生做好的前置性的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的准备:
一是语言的积累。学生利用积累本,根据每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事先做好和本次习作有关的语言积累,为本次习作“广积粮”。
二是方法的积累。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单元的阅读课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做铺垫。
三是情感的积累。根据不同题材的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在习作前,做一做,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拍一拍••••••等多种手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本次习作进行情感的积淀,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奠定基础。
2、教研目标
(1)、明确前置性习作与传统习作教学的异同。前置性习作是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习作,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传统习作,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着老师的思路写成假大空的习作。
(2)、整理出一套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通过收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整理出寻找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待于加以实践论证。具体到每一篇习作,我们并不能千篇1律地归入某一类来进行前置性的习作教学,要根据自作的题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前置性积累。
(3)、找到不同题材习作的前置性学习的规律。写人记事类文章(有的重在写人,有的重在记事)、写景抒情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等,根据各自课型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要认真分析教材,科学确定进入教材的角度。有一点应该充分认识,即,无论哪种类型的前置性习作,都是为习作的指导,为学生自由习作做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情景】集体大教研《我发现了……》
教研策略
《我发现了……》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定。
针对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基于小学生对大自然接触机会少,活动范围狭小,亲自观察实践的能力较薄弱。因此我们提前两周布置前置性习作学习,为本次习作打好坚实基础,为顺利习作做好铺垫。
一、教师准备:
(1)购买一盆含羞草,教师以《我发现了含羞草的秘密》为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2)了解含羞草,我课前寻问、研究、查找、阅读大量含羞草的资料,认真分析,亲自实践,真正弄懂含羞草会含羞的秘密。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般科普性作文形式单一,内容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含羞草的秘密中去,是我们备课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等,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词语宝库,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心中词汇贫乏,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词汇,供学生参考:
出乎意料 一头雾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枝单叶稀 照顾不周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 叶柄低垂 百思不得其解 恍然大悟 善于观察 勇于探索 课下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观察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什么收获?为课上辅导做好准备。
二、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回忆以前的发现经过,或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并从中发现新奥秘。
2、简单记录探索过程和心得,为习作做好准备。
3、保护好观察的事物,可以带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研究。
4、为了了解所观察的事物,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简单记录。
《我发现了······》教学设计
樊家河小学:徐芳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积极向上。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而本次习作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用眼睛捕捉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用笔记录实践中的收获,品尝发现中的硕果,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设计意图:
(1)激情导入、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2)层层设疑、大胆猜测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3)主动实践、积极探究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积淀写作情感。(4)自由展示、分享成果为学生提供平台,感受创作的美好。
一、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2、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3、探究中揭开了什么秘密,把收获和心得详细写下来。
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
2、如何把探索的过程写详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羞草、喷壶、扇子、气球、木片、石子等。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亲切交谈。
孩子们,请睁大你那双美丽而又明亮的眼睛,看看今天的语文课堂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你们的眼睛真明亮,发现真多。(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
请同学们看着我,猜测一下,我可能是一位怎样的语文老师?(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美丽 大方、知识渊博·······)同学们,你们的赞美让我激动万分,你们的夸奖让我倍受鼓舞,我有点不好意思了,你们看,老师的脸上已经泛起了红晕。
同学们,刚才你们对我的评价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真正地了解我、认识我、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还需要做些什么?
(长时间观察、询问并和你交流)
二、仔细观察,准确描述
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且也深深地明白发现的过程有时也很漫长,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勇气。接下来,请你们继续睁大你那双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仔细观察这盆植物,请你快来描述一下吧!
(学生真实而生动地描述这盆含羞草,教师补充)
同学们,你们观察细致,表达活灵活现。那你们知道这盆植物的名字吗?
对了,他有一个好听的、温柔的、甜美的名字———含羞草。它真的会含羞吗?同学们信吗?哎,你们害过羞吗?给老师做个含羞的样子。
(同学们纷纷做害羞的样子,兴趣很高。)
你们害羞的样子真可爱。对了,我们人类感情丰富,喜、怒、哀、乐、羞样样俱全,难道这小小的含羞草也会害羞?还是徒有虚名,名不副实呢?大家相信它会害羞吗?
(采访同学,信还是不信,自由说说理由,有的同学大胆提出当你触摸它时,它会含羞。)
三、亲自实践,大胆质疑
同学们,当我们触摸它时,他真的会含羞吗?请同学们再次睁大你的眼睛,见证一下奇迹。
(指名同学轻轻碰触含羞草的叶子,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同学们兴致很高,而且非常好奇惊讶)。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为大家描述一下?(出示部分词语)
(同学们的描述非常形象,而且用了很多拟人、比喻的手法,很逼真。)看来,含羞草会含羞名副其实,真是奇妙无比,不可思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除了用手触摸它会含羞外,其它情况下它会不会含羞
呢?
(同学们积极猜测:用木片碰触 浇水时 刮风时 用石子碰触 晴天时 阴天时······)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接下来我们一起验证一下,请大家注意观察。
(老师用喷壶模仿下雨给含羞草喷水,结果发现含羞草依然会“含羞”;用扇子模仿刮风,结果发现含羞草仍然会含羞;用木片、石子碰触同样都会“含羞”。)
老师抓住机会,让同学们总结———含羞草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含羞”呢?
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用手触摸过哪些植物的叶子?它们与含羞草一样会含羞吗?
(采访学生,他们纷纷表示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针对含羞草的“含羞”反应,大家都疑惑不解。)
四、敢于探索,勤于发现
对呀,实际生活中成千上万种的植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害羞,因为它们没有我们人类敏感的神经,发达的肌肉,丰富的情感,它们怎么会害羞呢?但是,含羞草也是植物家族中的一员,这千真万确,不容置疑呀!它为什么会“含羞”呢?到底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同学们知道吗?清楚吗?明白吗?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我跑去问花店的老板,他只是疑惑地摇头,查看《十万个为什么》,只是模模糊
糊懂了一点点,最后我又上网仔细搜索,认真查阅,大量阅读含羞草的资料,再加上多次实践,终于云开雾散,水落石出。大家想知道含羞草会“含羞”的秘密吗?
(同学们迫不及待,等着老师揭晓谜底。)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教师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清楚含羞草的秘密,用充满气的气球演示,并详细讲解,真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听后,学生一个个恍然大悟,深受启发。)
解开了含羞草的秘密,环绕在心中的疑团顿时烟消云散。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如此的神奇,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玄机。孩子们,你们平时生活中发现过什么秘密?快快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同学踊跃举手,争相发言。不仅讲述了发现的过程,而且穿插了观察中发生的趣事。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同学们,发现是如此的美妙。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会让我们兴奋不已;每一次小小地探索实践,都会让我们激动万分。让我们像本单元认识的伟大人物一样,拥有叶圣陶的细心观察,法布尔的勤于思考,魏格纳的坚定执着,去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五、享受生活、拥抱自然
同学们,清脆的下课铃声即将敲响,让我们再次走进含羞草,去聆听它美妙的音乐,感受它浪漫的情怀吧!
(播放音乐《含羞草》,同时欣赏不同姿态的含羞草和怒放的花朵,同学们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
板书设计:
我发现了······
含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羞 大胆猜测 勤于质疑
草 亲自实践 勇于探究 教研反思
本节习作指导课,由于前置性教学准备充分,督导扎实,落实到位。因此课堂教学流畅自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轻松自如,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值得继续发扬的并肯定的有以下三点:
一、导入自然,巧妙激趣
本次习作指导课上,亲切温暖的谈话式导入,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习作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初步明白了发现的过程有时很漫长,需要付出耐心和勇气。教师因势利导,蜻蜓点水似的把学生观察的注意力拉入了正题,既自然有恰到好处。课堂气氛其乐融融,营造了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层层设疑,步步为营
巧妙的导入,开启了有效课堂的第一步。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盆含羞草。由于全班学生几乎没有见过这种草,因此他们兴趣极高。观察时细致入微,描绘时惟妙惟肖。然后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
含羞草是不是真的和人一样会含羞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大家纷纷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探究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当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证明含羞草会含羞时,教师抛给学生一个更大的疑问,除了用手触摸含羞草会含羞外,在其它情况下它会含羞吗?顿时学生们议论纷纷,猜测出十几种状况。紧接着,学生和教师兴趣盎然地共同参与到实验中去,当一种种猜测被证实。我抓住时机,让同学联系实际,回忆平时生活中碰触过的叶子,有没有会含羞的呢?大家纷纷摇头。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探究之其中的秘密,当秘密被揭开时,那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同学的脸上。
三、探索自然,享受生活
当含羞草的秘密被揭开后,教师让学生说了自己的发现和在发现中发生中趣事,大家乐在其中,纷纷表示愿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生,去不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课的结尾,优美的音乐响起,美丽的含羞草画面展现出来时,整个课堂其乐融融,快乐无限。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这节课不足之处表现在:在探究含羞草的秘密是略现简单粗糙,不能很好地植根学生心中,得到的印象比较浅显。需要在课后进行辅导,弥补不足。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地方有待商榷本人提出三点建议:
一、小学教材作文文要“管得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小学教材作文的方方面面都要讲到,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研究的要深入,要有见地。
二、小学教材作文要“管得细”
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教材作文的前置性学习,而且要多实践,多锤炼,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把触角深入到每个细节,深入到每个字每个标点。
三、小学教材作文要“管得严”
我们教作文训练要有法,训练要到位。到位才有效。何以为证?学生的作文,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一个老师优秀不优秀,教得好不好,不是看他的课,不是听他怎么说,也不是看他的文章写得如何漂亮,而是看他的学生。“教不严,师之惰”。这个严指的是严格、严谨,把学生教会有三个层次:
1、教过了;
2、教对了;
3、教会了。教会才是我们的目的。
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写文章,懂得学生心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知道哪里该管,该怎样管?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有灵动!让学生自由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的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安徽省固镇县实验小学 毕美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平时观察中、学习中、生活中的发现及实验制作中的发现,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2、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写人、写事、写物、写家乡、写现象都可以,形式不限,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眼中的发现都有价值,都可以写。
二、导写重点:
1、要把发现了什么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2、把自己发现过程中的心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三、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做一些实验制作,看看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
2、准备一盘轻音乐磁带。
四、导写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述导入,激情引趣
1、故事导入
同学们,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留心观察树上的苹果总是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被开水顶起来,引发思考,创造发明了蒸汽机。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最近鲜为人知的发现——〈一盆袖珍水竹〉。
2、老师讲述:
我爱养花,但不善养花。家里养过各种各样的花,但好多花都像过客一样,只一两个季节,就在我眼前消失了。只有那盆水竹,从别人家分盆时,它只有六七根茎叶。三年来它已经长成茂盛的一大盆,还分出去几小盆呢。每天我去给水竹浇水,都对它进行一番观察。它青青的筷子粗细的绿茎,高高地顶着伞状的绿页,那形状像广场上的小喷泉,又像是节日里绽放的礼花,真是美丽动人。它那从根部冒出来的小芽,孕育着勃勃生机。有一天,我去给水竹浇水,啊,我惊讶地发现,从水竹那细长的 绿页中间发出了几个牙签般的叶芽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头顶着自己可爱的孩子一样。难道水竹的叶也有繁殖能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把那带叶芽的叶子剪下来,埋在一个小花盆里,不几天,那叶芽儿竟抽出了半尺高的细嫩的茎,每个茎上都散开了三四片小叶子。一盆袖珍水竹就这样诞生了,真有趣!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水竹的生命力、繁殖力是多么旺盛啊!
学生讨论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知道老师发现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发现的?
二、忆发现、入情境
1、引发回忆
师: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啊,我发现了……”那么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可以从生活观察中去想,如:奶奶喂的母鸡一天天地长大,一天你发现母鸡要生蛋了;你家的小狗或小猫要当妈妈了;你发现植物也会睡觉,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你发现某某同学爱学习了……也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变化去想,如:三八河水变清了,校园变得宽阔整洁了……也可以从常识课的实验制作中去想,如鸡蛋浮上来了,花儿变色了……
2、学生回顾(播放音乐)
在舒缓的乐曲声中,学生凝神静思,搜索曾有过的发现或近来的新发现,想清楚发现了什么,发现经过怎样,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说发现,共分享
1、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说清发现的经过,怎么发现就怎么说,还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2、集体交流
小组推荐说得好的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做询问、补充、评议。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特别是把发现的过程讲得具体细致,把自己发现的快乐也带给了大家,很好!
第二课时
一、定材料,拟题目
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必须拟订一个好题目。先确定自己要写什么内容,再想一想,给自己的发现加一个什么题目,才能更吸引人呢?(学生设想答案:我发现妈妈变了;弟弟,我爱你;小狗要做妈妈了;纸牌魔术揭密;神奇的双色花;我的新发现……)
二、写发现,抒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是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满足,那么就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你的惊喜发现,与老师共享你发现的快乐。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品发现,谈收获
1、分别选取不同类的文章放在实物影仪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评议标准: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没有。
2、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最满意的地方,让大家共同欣赏。
3、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说到写描述了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发现,共同分享了彼此的快乐,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关注生活,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增长新的本领,说不定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像牛顿瓦特一样的大科学家。希望同学们养成爱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那么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再读几遍,再修改补充,誊抄出来。
设计理念:
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附学生作品)大花猫做妈妈
安徽省固镇县实验小学 五(2)班 安颖
我奶奶家喂了一只大花猫,每天我到奶奶家吃饭,都要抱一抱它,喂它好吃的东西。
大花猫的身子有一尺多长,头上长着两只三角形的耳朵。一对绿宝石般的圆眼睛,炯炯有神。它身上的毛呈黄色,上面均匀得分布着一些黑灰色的斑纹,腹部的毛却是白色的。它的样子很像一只小老虎,走路的时候,尾巴在身后一摆一摆的很威武。我很喜欢它,叫它“花花”。
花花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晚上它都要跑出去,要么逮只老鼠回来,要么弄一身露水。中午我们吃饭,它也要围着桌子打转转,有时还“喵喵”地叫,好像在说:“小主人,我也饿了,快给我一点吃的。”这时我总要夹一块鱼肉给它吃。吃完饭,它还伸出水红色的舌头,转着圈儿,舔舔嘴巴,看它多讲卫生儿!奶奶给它洗澡,我有时也会去帮忙,给它梳梳毛。花花很听话,它一动不动地配合奶奶,直到把他洗干净放在椅子上。这时该它忙活了,它不停地用那刷子一样的舌头,有顺序地舔着身上潮湿的毛,舔得顺顺的贴在皮上,它站起来猛地一抖,接着又舔,那股认真劲,真让人佩服!最近,我发现大花猫越来越胖了,我都快抱不动了。我跟奶奶说:“奶奶,该给花花减减肥了,你看它肚子鼓得像个皮球。”奶奶说:“傻孩子,哪来的馊主意,花花是要做妈妈了。”果然没过几天,花花生下了四只小猫咪。中午吃饭也不见花花出来。原来它正在窝里喂它的宝宝呢!它静静地躺在哪儿,几个小家伙趴在妈妈身上,津津有味地吮吸着,还不时地发出唧唧的声音。我拿起一只最像花花的小猫咪,放在手上。它只有婴儿的小脚那么大,眼睛眯缝着,脸上还有那么多皱皮,真难看。可是猫妈妈还是那么细心地照料它们,连吃饭也顾不得。花花一边给猫宝宝喂奶,一边还给它们舔毛,真是一位好妈妈呀!
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记“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彭镇中心小学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
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习......
校本教研案例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活动时间:2012年3月6日活动地点:小店街道加节学校一年级教室参加人员:中心校教研员、全街道1、2年级语文教师主持:任进平、康红开记录: 武......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计划。建议在写总结时,先进行思维导图或者大纲的制作,有助于整理和组织思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总结范例,借鉴......
教研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计划一、研究背景和课题确定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深度地去阅读,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