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读后感——基石的掣肘_凯恩斯通论读后感

2020-02-27 读后感 下载本文

凯恩斯读后感——基石的掣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凯恩斯通论读后感”。

基石的掣肘

——读凯恩斯《就业、货币与利息通论》有感

前言:

鲁迅先生说,读泱泱名著如红楼梦者,各色人各取己需,“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于凯恩斯的经典之作《通论》,迟钝如我者也只能撷取一点,表出我之浅见。主题:理论假设

浅略西方经济学思想史,没有一个思想的成立不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的。古典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大家马歇尔综合后,归结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性及正当性,论及了均衡的存在。均衡无疑使存在的——只要保证四个假设:参与经济的微观主体的理性人假设,即每个经济参与人都会怀有一颗利己之心保证己身效用之最大化;信息的完全性,信息完全不但保证信息内容完全,还保证每个参与人能够充分知晓信息,即信息的充分流动性;自由竞争,要求没有经济的市场性得到充分保证,即没有一个或数个经济参与人的力量大到能够支配市场的资源配置;没有外部性。有了以上四个假设,经济无疑将是达到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的均衡点。

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浸淫于古典经济学的范囿之内,深知理论基石的重要,鹰击长空,凭风之力,鱼翔浅底,借水之功。在通论里,介绍通论要义之后,凯恩斯重点分析,古典经济学前文假设,并且对提出了自己对经典理论前提的否定:

“对于经典学派之第二前提,我们有两点非难。第一点是关于劳工之实际行为的。当物价上涨,货币工资不变,以致真实工资下降时,一般说来,现行货币工资下之劳力供给量,不会低于物价未涨前的实际就业量。说一定会低,无异是说:在现行货币工资下愿意工作而实际并未就业的人们,只要生活费用稍为提高一些,即不再愿意工作。然而这种古怪假定,却似乎贯彻于皮古教授《失业论》全书之中,①而为全体正统学派所默认者。第二点更基本的非难,将于以后数章中再加发挥。这点非难,发生于我们不能同意经典学派之假定:——工资议价决定真实工资之一般水准。经典学派作此假定,实犯重大错误。因为,劳工全体也许并没有方法,可以使得货币工资之一般水准所能获取的工资品,与目前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相等;劳工全体也许并没有途径,可以借工资者价时货币工资之修改,而使真实工资率降低至某特定水准。这是我们的论点。以下我们要指出,决定真实工资之一般水准者,主要是几种其他力量。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将为本书主题之一。我们将说明,我们对于自己生存其中的经济制度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怎样运用的,一向误解甚深。” 以上论述,凯恩斯为宏观分析体系,依托经济的实际状况,建立的了自己的假设,首先是充分就业均衡不一定能到到,因为充分就业本身就不一定能达到,这里涉及到真实工资与名义工资之间的差别,以及人们对于名义工资以及实际工资的计较程度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于真实工资的达到路径做了分析,真实工资的议价并不在劳工手中,而是与工会预定的就业的边际负效用相关,这就不得不对真是工资是不是反映了劳工的供给价格产生怀疑。

具体分析

凯恩斯对充分就业的否定,将会产生出了一系列后续假设。古典经济学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认为既然就业是充分的,那么需求就是可以保证的,因此,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经济的调控必在供给方,因此有了古典经济学中著名的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

在凯恩斯看来,经济中的就业并非充分的,因此需求充足与否是难以保证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不足的——因为就业没有,那么人们就没有办法将自己拥有的禀赋化作可以真实的需求——购买力,这样经济便不是供给决定需求的经济。

为了佐证需求不足,凯恩斯有提出了另外三个从心理学上论证的假设——三大心里定律。即凯恩斯在里提出消费倾向,这个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的消费倾向不但直接作用于需求量的多寡,而随之而衍生的受主观心理影响的边际消费倾向,还和投资有莫大的联系(第八章),受心理支配的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之规,这样不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投资也不足(投资需求是随着消费需求增减而浮动的)。

对于投资,凯恩斯论证,是受投资乘数制约的,对于投资乘数“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思路再推进一步。在一特定情况之下,我们可以在所得与投资之间,确立一个一定比例,称之为乘数(multiplier);如果再加上若干假定,使问题简单化,则又可在总就业量与直接用之于投资之就业量(称之为第一级就业量primary employment)之间,建立如此一个比例。这一步是我们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

投资乘数的大小,凯恩斯认为是受投资预期收益率决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是一个典型受心理因素制约的因素,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使得投资乘数减小,因此使得有效投资不足。

在第五篇里,凯恩斯从庇古的《失业论》和古典货币论出发,论述了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并分别论述其各自的影响。对于庇古的《失业论》,凯恩斯给出自己的观点:“故该书以《失业论》命名,实在有点名不符实。该书实在并不讨论失业问题,而讨论:设劳力之供给函数不变,又设充分就业常能维持,则就业量将如何。所谓全体劳力之真实需求弹性这一个概念,其目的亦只在说明:当劳力之供给函数作一特定移动时,充分就业量将提高或降低多少。或者(也许是更好的看法),我们可以把该书看作是一种没有因果性的(non -causative)研究,所研究者乃是真实工资水准与就业水准之函数关系。但该书不能告诉我们,何者决定实际就业水准;对于不自愿失业这个问题,该书未有直接接触。”因此这种论述,还是在强调自己的前提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前题之迥异。也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假定。

再论货币的的体系中,凯恩斯综合前面假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有效需求之改变,并不与货币数量之改变恰成同一比例。(2)资源之性能并不一致,故当就业量逐渐增加时,报酬将递减,并非不变。(3)资源并不可以互换,故有些商品已经达到供给无弹性之境,而有些商品则尚有失业资源可供生产之用。(4)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以前,工资单位即有上涨之趋势。(5)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秦之报酬,并不以同一比例改变。故第一步我们必须考虑,货”市数量之改变对于有效需求量之效果为如何。一般说来,有效需求之增加,一部分用在增加就业量,一部为用在提高物价水准。故事实上并不是当有失业存在时,物价不变,一达到充分就业,物价即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增加;而是当就业量增加时,物价逐渐上涨。”同时凯恩斯提出了货币幻觉引起的对于货币的偏好,对于货币的偏好不但影响投资而且影响消费,从而最终对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产生影响。

结论:

上述浅论表明,凯恩斯在固定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下,将非自愿性失业这一经济现实加入的经济的分析当中,并以此为基石,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预期投资收益引起的投资乘数递减的和货币效应引起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足的假设,得出社会的总体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奠定了凯恩斯理论的基石,建立了需求管理理论。

基石读后感

《基石》观后感小学部:董大鹏最近我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重温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地区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以下......

基石读后感

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观《基石》有感在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的春季,我们党小组组织认真收看了专题片《基石》。这部专题片是为配合广东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

《基石》读后感

《基石》读后感2月25日上午9时观看了由省委组织部制作的在广东卫视频道播出的专题片《基石》。本人观后有以下感慨和体会: 该专题片采用电视艺术手段,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

掣肘文言文翻译

掣肘文言文翻译上学期间,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掣肘文言文翻译,希望......

掣肘文言文翻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掣肘文言文翻译,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凯恩斯读后感——基石的掣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凯恩斯读后感——基石的掣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凯恩斯通论读后感 读后感 凯恩斯 基石 凯恩斯通论读后感 读后感 凯恩斯 基石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