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论文_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2020-02-27 读后感 下载本文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内容摘要: 在局势不定的大背景下,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挑明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的讲话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改变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大家庭面临困境。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崩溃,与此同时,国内民众对改革开放质疑,甚至对纠结于姓“资”姓“社”的困惑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因此邓小平于1992年发表了南巡讲话,对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和人民紧紧围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发展才是硬道理”,遇到困难不泄气,取得成就不骄傲,实事求是办事、踏踏实实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这30 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强。

这都归功于一下这些因素。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勇敢,正确的领导引导,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和平,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更是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当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并且,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南巡讲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过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由此推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上突破了这个框框,但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补充”地位,因此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基本轮廓日益清晰,但人们在思想上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中。然而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要做的是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南巡讲话的另一个重点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其中,邓小平说的“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引人深思。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1988年,邓

小平以全新的视角,高瞻远瞩,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一位的作用,作出了及时、明确的理论概括。在新中国成立时代,在仍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完成两弹一星,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建国后,面对美苏垄断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并到处挥舞“核大棒”的国际局面,我国决定自己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以增强本国的国际地位。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更是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新材料等等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每一个细节。引起生产力变革,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科学技术更是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南巡讲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过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由此推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上突破了这个框框,但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补充”地位,因此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基本轮廓日益清晰,但人们在思想上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一方面束缚了自己思想,另一个面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且贻误我们的事业,污染社会风气,有损论者形象,实在是一大社会公害。形式化的蔓延,不仅损害领导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

力。形式化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形式化,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参考文献:

《邓小平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时代》题目《革命者》三联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2-12-01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引言: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看了邓小平同志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我心潮澎湃,深深地为小平同志的理论所折服。由于那......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引言: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内容摘要: 在局势不定的大背景下,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挑......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一个春天的故事,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 一个春天的故事—— 一代伟人 光照千秋。 一位时年88岁的老人,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巡视了武昌、深......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讲话 读后感 论文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讲话 读后感 论文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