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_伤逝读后感两篇

2020-02-26 读后感 下载本文

伤逝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伤逝读后感两篇”。

黄楚倩 NG CHUQIAN PPISMPBC/PJ/KS《伤逝》读后感[Type text]

鲁迅《伤逝》读后感

《伤逝》这篇爱情小说主要叙述了涓生和子君从相识相恋到最终分手的爱情悲剧。在我抽签抽到鲁迅的《伤逝》时,周讲师告诉我们《伤逝》是鲁迅的唯一一篇爱情小说。我抱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与满怀的期待去阅读这篇小说,我被小说里的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深深地吸引住了。毕竟在那个会吃人的封建社会,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应该没几个吧,更何况说这句话的是个女性,也就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子君。我佩服她说这句话的勇气,我承认活在这思想已开放的年代,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我也没足够的勇气说出这句话。生我养我的父母没权利干涉我吗?芝麻绿豆小事不说,人生大事呢?我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去反抗吗?

子君是一个娴静天真而又柔弱的姑娘,她对外界的生活并不十分了解,也没有经受过风雨的磨炼。但她的内心十分渴望自由,渴望相互尊重的真情。为了实现幸福家庭的美好理想,她无所顾忌,不怕那些遗老遗少敌视和猥亵的目光, 不怕与封建家庭断绝关系,勇敢地走出了封建专制家庭,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的献给了自己所敬重的爱慕的人。她为了小家庭的成立, 还卖掉了唯一的金戒子和耳环。可见开始的子君不愧为“五四”时期勇敢、无畏的新女性代表。其实她的思想还未做到彻底的觉悟,并未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有了家之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统治了她。而当她获得了想要的婚姻后,又无法脱离旧式女性的思想,把自己当成了丈夫的依附。令人惋惜的是子君从原来那个勇敢和坚强的子君变得如此的软弱。在会馆中的子君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知识、有主见。而在吉兆胡同的子君却是一个旧女性的形象,懦弱和无知。

鲁迅认为妇女解放,必须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即便有再大的反抗性也只是做无谓的挣扎,必然会走向失败。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农村劳动妇女,相反的《伤逝》中的子均是受“五四”新思想洗礼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她们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封建礼教下都是受压迫的,她们的命运都是令人同情的。祥林嫂一生都在反抗,但最终仍被封建礼教吃掉的弱小者。不管她

怎么为自己的命运竭力挣扎,她的种种努力始终得不到人们的许可。最后,在人们喜气洋洋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而子均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婚姻幸福生活果断地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和涓生租屋同居。不过,令人可悲的是,子君只走了一步,就停止不前了。虽然如此,祥林嫂与子君对封建恶势力的反抗是值得令人赞赏的。

在子君身上,我看到了现今社会女性的影子。众所周知,在这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很多女性的事业心比男性重,学历比男性高,她们不断充实自己,以在各领域闯出一片属于她们的蓝天。但这些所谓的女强人不是晚婚就是不婚,不然就是婚后就辞职回归家庭,或者由丈夫在家照顾小孩,而妻子出外工作。然而这个例子少得屈指可数。无可否认,为了应付这物价高涨,生活费不断提高的困境,一些家庭需要两夫妻一起工作。那些出外工作的已婚女性下班后还要打理家务事,每天都累得身心俱疲。由此可见,不论是高学历来女性或是低阶层的传统女性,婚后的她们始终会回归家庭,照顾丈夫与小孩。在《伤逝》这篇小说中,封建的伦理道德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生活在“铁屋子”里面的人们身上,他们一旦脱离了这些准则,在社会上就难以走动。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经过“父母之命”便结合,就会被视为不孝,在社会里很难抬得起头来。而二十一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男女之间可以自由恋爱,同居已不再是一个备受社会争论的问题,甚至一些人会认为同居可以减少离婚率,为走向婚姻的道路上作准备。然而这些都是知识分子和居住在城市的人的思想,可悲的是一些居住在乡下老一辈的思想还是受到封建社会的约束。他们愚昧的思想控制着他们子女的爱情。他们的子女可以自由谈恋爱但婚姻还是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子女的婚姻还是由父母来主宰。一些父母还要求门当户对的婚姻。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最终是的不到幸福的,因为婆媳之间的纠纷,与夫家的关系等这些琐碎的小事会带来夫妻无形的压力。

我相信很多人都认同,男女之间的爱情在结婚前后有所差别。而在这篇小说中,子君和涓生两个人同居之后,他们的性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生活的压迫接踵而来,生计断绝的困境中。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轻松自如的心态,他们的爱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现今社会的许多夫妻不也是这样吗?有些婚后为了财米油盐鸡毛小事而闹得天翻地覆,也有些为了种种的压力尤其是经济上的压力而闹得鸡犬不宁。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曾说过,《伤逝》写的是兄弟情,但我却在《伤逝》这篇小说里看到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据我所知鲁迅与许广平并没结婚而选择同居。而周讲师也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后期的许广平已走不进鲁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快熟面”的社会里,爱情或许也象快熟面一样迅速的开始,但快速开始的爱情在还没对彼此有足够的了解下容易因个性不合而分开。速食爱情像“快熟面”一样既没营养又伤身。爱一但说出了口,就变成了一种誓言,一种承诺。“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短短的八个字里却要包含多少的风风雨雨!所以我们的爱情不要像子君和涓生的爱由冲动的爱开始再由理智的现实来结束,但我们应该值得借鉴的是,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既然两人决定了相爱,就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哪怕结局是一同灭亡,也要与爱同生。

《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是一篇悲情小说。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

《伤逝》读后感

士之耽兮 犹可脱也女之耽兮 不可脱也上高中的时候就看过鲁迅的《伤逝》,但是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写读后感的资格。上高中的时候没有,那是因为还不懂得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子君的凄然......

《伤逝》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伤逝》阅读心得篇一子君对于涓生的爱是执着纯真的,而涓生对子君的爱却是冲动最后又回归于理性的。涓生因为子君说出的那几句话而感到万分的狂喜,就毫无保留地......

《伤逝》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伤逝》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伤逝读后感

子君人物形象讨论提纲子君接受了资产阶级个性主义民主革命思想,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觉醒意识,敢于追求自由爱情,追求个性解放,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她同涓生处于热恋期时,曾和......

《伤逝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伤逝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伤逝读后感两篇 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两篇 读后感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