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活着有感_读余华活着后感
读余华活着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余华活着后感”。
读余华《活着》有感
从来没有看一本小说,像看余华的《活着》般的伤感,也从来没有觉得死亡,会离自己如此的近。不得不说,余华是残忍的,正如他自己在《活着》前面的序中写道的“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余华才要将这样的现实与残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嘛。
从福贵的父亲,母亲,到妻子,孩子,甚至是福贵的女婿,外孙,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后只剩下一头行将就木的老牛,伴随福贵,共度晚年。看完书,我真正的意识到原来“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汇,他在小说开始时就评论过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个老黑奴就是文中福贵的真实写照,他告诉我们,人只要“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
福贵,一个地主家的浪荡少爷,在年轻时迷上了赌博,输光了家里的一百亩地和家宅,其父亲因此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从粪缸上摔下来,死了;一年后,他为了帮母亲去城里请医生,被国民党的连长抓去做壮丁,南征北战,苟且偷生,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待解放后回到家,却发现女儿变成了哑巴,而母亲也早已病死;后来一家人起早贪黑,辛苦生活,好不容易可以勉强活下去,儿子有庆却因为救县长的女人,被抽血抽死了;女儿凤霞,终于找到了个好归宿,却因为难产,大出血死了,老婆也在女儿去世后的三个月,离开了人世,原以为人生到如此已经是悲惨到了头,谁知道,女婿在一次做工中,被水泥板砸到死了,又过了三年,外孙苦根因为吃豆子被撑死了,一次次面对亲人的离去,一个个生命在脆弱中消亡,却又无力挽回,我考虑了很久,福贵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命运,为什么还要活下去,怎么才能够活着,但是看完整篇小说,我明白了。
余华在书中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看完这本小说,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也找出了福贵活着的意义。
福贵活下去了,尽管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去,因
为,活着对于他来说,是有才,凤霞,二喜,苦根,家珍都向往的事情,是不管贫困和苦难都不能动摇的信念,福贵是为了活着才活着的人。有才想活着,因为只有活下着,他才能够好好念书,去报答爸爸妈妈辛苦的养育之恩,才能够和疼他的姐姐在一起,才能够割草去喂养他最爱的小羊;凤霞想活着,因为只有活着,她才能够时时刻刻的从城里的家中回来探望爸爸妈妈,才能好好的照顾苦根,才能和二喜幸福的生活下去;二喜想活着,因为只有活着,他才可以将凤霞和自己的孩子苦根抚养长大,才能去照顾在农村的爹;苦根想活着,他还这么小,还有大好的人生,还要和富贵一起攒钱买牛。可是命运有些时候就是这么的无可奈何,任你如何挣扎,都逃脱不了他的手心,有才为救县长的女人被抽血抽死,凤霞为了生苦根大出血死了,二喜在做工时被水泥板夹死,苦根吃豆被噎死,命运确实对这家人开了个的太大玩笑。
但是只要可以活着,就会有希望,虽然最后福贵孤身一人,只剩下一头行将就木的老牛陪伴在他身旁,但是他依旧乐观,没有怨天尤人,因为对于他来说,能够活着,就是最好的事,就是那些死去的人在他身上的延续,他每天在田里耕地的时候,都会和那头老牛对话,“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这样的对话,虽然听着心酸,但是从老人坚毅的胸腔中发出来,确异常有力。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是人生的必要前提,不管在如何的困境和苦难中,要相信,只要活着就依旧有希望,同时也要感激,你还活着。
但是在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的人,他们最后的命运,都十分的悲惨。首先就是和福贵赌博,骗了福贵的家产和田地的龙二,他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他活着,是为了追求财富和利益,甚至为了财富和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他骗了福贵,间接的导致了福贵父亲的死亡。还有春生,他最后是因为*,被红卫兵整死了,但是,他的老婆,也就是县长的女人大出血,导致了有才抽血被抽死,虽然他没有直接害死有才,也并不是有意的,但是他将自己家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思想和做法,确实害死有才的元凶,他是为自己的利益活着的人。
看完全书,回过头来想想,这家人从老到幼,不管历经怎样的磨难,从始自终都是乐观,坚强的。福贵的老婆家珍在死之前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凤霞、有庆都死在我前头,我心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怎么说我也是做娘的女人,两个孩子活着时都孝顺我,做人能做成这样我该知足了。”“你还得好好活下去,还有苦根和二喜,二喜其实也是自己的儿子了,苦根长大了会和有庆一样对你会好,会孝顺你的。”她其实是心存感激和安慰的,虽然经历了丧子丧女之痛,但是她却看到了她的儿子和女儿在生前都是孝敬她的,想到丈夫在自己死后还是可以有女婿二喜和苦根可以依靠,她是走的安心的,没有任何的不甘,尽管命运对这个脆弱的母亲确实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还有二喜,这个老实的偏头女婿,在经历了丧妻之痛后,虽然心中百般痛苦,但是依然坚强,“二喜不像别人家孩子的爹,是看着孩子长大。二喜觉得苦根背在身上又沉了一些,他就知道苦根又大了一些。做爹的心里自然高兴,他对我说:“苦根又沉了。”这是文中对二喜独自抚养孩子的一段描写,与别的父亲手把手的教着孩子,看着孩子长大不同,二喜养孩子的经历确实略显心酸,但是无论怎样,他只要看到苦根,心中就是满足的,“我进城去看他们,常看到二喜拉着板车,汗淋淋地走在街上,苦根在他的背兜里小脑袋吊在外面一摇一摇的。我看二喜太累,劝他把苦根给我,带到乡下去。二喜不答应,他说:“爹,我离不了苦根。”最让人心痛的一段描写就是苦根的死,二喜过世后,苦根就被福贵带到乡下去抚养,因为没有钱,家里条件差,所以苦根5岁的开始就开始帮着外公福贵干活,虽然生活清平,但是丝毫也没有影响苦根的乐观性格,但是也许是因为贫穷,让苦根也比同龄的孩子懂事的多,在别的孩子还在玩耍的年纪,就让外公福贵帮他打了一把小镰刀,帮忙下地干活,在田间空余的时间,也老是福贵福贵的叫着外公的名字,颇显幽默,但是就是这么天真懂事的孩子,最后却是被豆子噎死的,苦根生病,福贵心疼他“便去摘了半锅新鲜的豆子,回去给苦根煮熟了,里面放上盐。把凳子搬到床前,半锅豆子放在凳上,叫苦根吃,看到有豆子吃,苦根笑了”,“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这孩子不是嘴馋,是我家太穷,村里谁家的孩子都过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难得能吃上。”看到这段,我哭了,乐观懂事的孩子最后竟然噎死在了豆子上,换了谁都不曾想到这样的结局。
尽管亲人一个个死去,面对如此残忍的命运,小说的主人公却依旧是乐观与
坚强的,整篇小说中,福贵在叙说自己的遭遇的时候都像是在说着别人的故事一样,平和,想到那些令他开心的往事时,他会会心的笑笑,完全没有怨天尤人的怨气,我想这是余生最想表达的一方面,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悲伤和痛苦,活着就要好好的活着,乐观和坚韧的活着,那才是人生的最大的意义。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应该乐观与坚强,这是整篇小说带给我的最大启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读余华《活着》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余华《活着》有感38060132王磊前段时间在别人的推荐下,读了余华的这篇小说《活着》,小说不长,我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读完后感触很深。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以前的我从来没有仔......
读余华《活着》有感假期抽了时间看了余华的《活着》已好久,写一些读后感也是必须的,不仅自己的心放不下那遭遇悲惨的富贵,就是行动上也受到一些削磨。毕竟活着是一种幸福,谁都不......
读《活着》有感尽管是第一次读余华的《活着》,但读完以后感受多。他让我对活着,更或是生命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的审视。这部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
读余华《活着》有感看完余华的《活着》已有一段时日,总想着要写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下笔!《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