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鸿章传》有感_李鸿章传读后感

2020-02-28 读后感 下载本文

读《李鸿章传》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李鸿章传读后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几周前,我购买了苑书义的《李鸿章传》来进行阅读。这本书是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关于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学术性传记,通过时间顺序记述了李鸿章这位著名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半个多世纪。

在生前和死后,人们始终对李鸿章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的给他戴上“东方俾斯麦”、“中国近代化之父”的桂冠,有的则斥之为“乱世之奸雄”、“卖国贼”。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通过了解李鸿章的人生轨迹,我们也能看到晚清政局的动荡与当时社会的变革。“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作为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李鸿章的一生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晚清中国的命运也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少年的李鸿章在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家庭出身的影响下,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他很快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任翰林院编修,本想稳稳地沿着传统的升官之路走下去,但是一场突发的社会震荡——太平天国的兴起,使他不得不以儒生起家军旅,帮办安徽团练,投身湘军幕府,到后来编练自己的淮军。

在扩军的同时,李鸿章“讲求洋器”,积极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机器生产,并聘请外国军官训练军旅。由于李鸿章坚持“练军练器”,使淮军超越湘军成为清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淮军“用沪平吴”,又转战苏南,给太平天国造成严重危害,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曾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镇压农民起义之后,李鸿章被封为直隶总督,疆臣之首。“坐镇北洋,遥执朝政,凡内政外交,枢府常倚为主,在汉臣中权势为最巨。李鸿章由原先的军事败北、仕途碰壁一步步成长起来。“以儒生而起家军旅”,可谓是“时势造英雄”。

李鸿章残酷屠杀苏州无辜居民,纵容淮军官兵在苏南为非作歹,肆意焚杀掳掠;他争权竞势,好结内援,固宠求荣,被讽刺为 “拼命做官”;他在“饥黎满目,生计毫无”的形势下,为自己举办了“铺张陈设为一时之盛”的祝寿大典„„书中在讲述其“一路扶摇”的仕途时所描写的这些细节,也表现出他的残暴果断、事故老练、虚荣耽逸等特点,令我印象深刻。

我们平日提及李鸿章时,最多谈到的,是他在洋务运动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外交方面的重大失误。在这本书中,对于这两点,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说明。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与同时代的其他官员相比,他不仅对中外的形势和中国的出路认识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望其项背。

当历史跨进七八十年代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变。中国国内农民起义逐渐平息,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加紧侵略中国。此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的李鸿章,把当时中外形势的特点概括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扼要中肯,发人深思。他主张“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揭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积极发展洋务,经营军工企业,同时兴办民办企业,筹建北洋海军,兴学育才,以求强国。然而,他排斥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近代军工技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这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但毕竟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然而晚年时期的他却为自己的外交错误付出了巨大代价,“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李鸿章主张对外“和戎”,他明确指出:中外实力相距悬殊,列强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他正视当时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但却由此而推衍出一种错误的结论:由于中外实力相距悬殊,中国无法决胜于疆场,“即暂胜必终败”,因而在应对列强欺凌时,不可轻言战争,而应进行与虎谋皮式的道德说教,并实施 “以夷制夷”之策,继而不惜在权益上作出某种限度的让步,以期“驯服其性”,谋求“中外相安”之局。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争取并利用和平环境“借法自强”。从李鸿章推行“和戎”外交的实际看,有得有失,而失远大于得。由于他对待日本侵略实行了“避战主和”“消极防御”的措施,导致甲午战败,赖以支撑其权威的北洋海军溃灭殆尽。此时的李鸿章更是已从权利顶峰滚落了下来,因主和辱国而群议指摘,“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官复原职后,他又亲手与外国签订了《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加速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这也是他在生前与死后最受人争议的“人生污点”,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一致声讨,“叛国者秦桧,卖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作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他出洋访问,对外谈判,许多不平等条约又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以天下为己任,挽大厦于将倾。”李鸿章是腐朽的大清王朝的忠臣,是封建社会的补天者,是一位临死仍眷念着国家危局的老人。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新政、推行“和戎”外交,无一不是为了拯救面临倾覆的“大清广厦”。身为晚清重臣,他忠实于传统封建主义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因而有时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阻挡历史车轮。概言之,李鸿章是个过渡时代的重要人物,既促使中国向半殖民社会沉沦,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摘要:质而言之,则李鸿章实一无学识无热诚之人也。虽然,以中国之大,其人之有学识有热诚 能愈于李鸿章者几何?十九世纪列国皆有英雄,而我国独无一英雄,则吾辈亦安......

读《李鸿章传》有感

书名:《李鸿章传》作者:梁启超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4月1号读《李鸿章传》有感姓名:学院:专业:学号:引言: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一)高二(4)班 唐柔嘉作为晚清朝政重臣之一,李鸿章在中国背负的指责和诽谤很多,自我们从中学课本中学到的历史以来,李鸿章这一“卖国贼”的形象就已深入人心。而众人......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有感李鸿章字渐甫,号文忠,是19世纪中国由封建专制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巨变中,颇受争议的一位清末大臣。他一生先后参与征剿太平军,发起洋务运动,组建北洋水师,......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真实的李鸿章——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不爱学习的小哲 东坡耕读每每读到近代史时,沉重的苦难,屡次的战败和众多不平等条约,无不使我义愤填膺,心绪难平。在近代中国的诸多人......

《读《李鸿章传》有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李鸿章传》有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