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李绩艺术概论周三班_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李绩艺术概论周三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姓名:李绩
专业:2010级外国语英语专业 学号:20100605012
3班级:艺术概论周三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在去年热播时已看了两三遍至今再看依然让自己感情泛滥,心底涌起波涛骇浪。
《唐山大地震》主要讲述在1976年7月27日夜晚,唐山地区爆发里氏7.8级特大地震,瞬间打破了人民和平而宁静的幸福生活,房屋倒塌,死伤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都试图要去救被困的一双儿女方登和方达。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丈夫奋力推开妻子,冲进危楼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儿女被困在一块石板下,旁人说只能救其中一个, 李元妮痛苦着哀求到两个都得救,救援人员再次说到只能救一个否则他们要赶去救其他人,在李元妮内心几经挣扎后终于忍痛横下心说救弟弟,然而“救弟弟”,三个字对于姐姐方登来说却如雷轰顶,在她幼小的心里想不到在危难时刻母亲竟然把生还的机会给了弟弟,这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在泪水划出眼眶的那一瞬间她对母亲绝望了。星云的是后来方登被军人王德强夫妇收养,在夫妇二人的悉心照料和百般疼爱下方登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之后,方登选择就读于杭州医学院,并与学长杨志结识且产生感情,相爱不久后两人偷吃了禁果,方登怀孕。另一面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将断臂的方达抚养成人,后方达到杭州闯荡不仅闯出了自己的事业还取了妻。数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又因汶川地震重新交织在了一起,母女二人相人后几经波折后终于冰释前嫌,仅仅相拥在了一起。
该影片主要由四大感情元素构成:一是灾难发生的一刻,父母首先想到了孩子!看到孩子无助恐惧的呼喊求救,看着孩子处于险境中而父母却无能为力,那种纠结撕心裂肺的情感在此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父亲抢救 孩子无果遇难,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让我们看着有揪心的疼通感,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那是何等的痛苦。面临骨肉分离,奶奶的思想大度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出感人的母爱之情;二是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在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他们不顾自己得安危,一心情系灾区人民,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战神更是人民的保护神;三是养父母对方登真实真挚的爱,他们将灾区的这个遗孤视为己出,倍加呵护疼爱,让我们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心里暖意融融的;四是灾难时刻,面对孩子的呼救,母亲几次想要闯进危楼救孩子却被丈夫舍生望死的推开了,这一点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爱,母亲三十多年的孤守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挚爱,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光是这一个镜头就足以作为力据将之推翻。这一至死不渝的爱情更是值得我们现当代青年人学习,他们是我们在爱情方面的楷模,标榜。
看完《唐山大地震》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感动”二字。从道德情感方面讲《唐山大地震》更多的是表现亲情大爱,凸显主流价值观;从艺术层面上讲,其属于一部电影艺术作品,该影片用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向我们诠释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在感动之余也对克莱夫贝尔说这句话的初衷有所领悟。
影片已开始一群群蜻蜓飞过,红光压成,鱼缸中的小鱼扑通扑通纷纷跳了出来,仅数十秒时间的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壁倒塌的呼叫声中,表现出灾难面前人就如草芥般脆弱无奈,那么不堪一击,像被猎杀的兽无力挣脱只得沦为刀俎下的鱼肉,那时候就算位高权重,腰缠万贯面对巨大的天灾也同样无力回天,这警示我们能活着真的不容易,什么钱、权实乃身外之物,只要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影片《唐山大地震》属于再现艺术,所谓再现艺术,即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实的真实,在创作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而在该影片中冯小刚导演以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地区里氏7.8级特大地震为客体,利用艺术手段——电影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电影既体现当下社会的主旋律,又能打动人,为两者兼顾,让电影形象更加逼真,营造逼真的视觉效果,在电影地震开始时,地裂和主楼坍塌利用MCC运动摄影效果,使场面达到真实性和连贯性。在看这一片段时候我真又一种揪心、惊心动魄、震撼的感觉,仿佛已被影片的特效场面让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地震过后,泥泞的场面上安放着一具具遇难者的尸体,抢救声、哭喊声,呼天抢地。此场景主要采用‘黑、白、灰’三种颜色营造出了一个凄凉悲惨不幸的境况,再用一个远景拍摄缩小紧身度,将震后唐山满眼废墟,苍凉的场面宏观的给了观众一个全貌,让观众再一次落泪,引起情感共鸣。
冯小刚的该部片子,在人情方面褪去了‘灰色’增添了更多的‘暖色’。无
论是影片中的人物造型还是画面的空间感都带给人以自然舒服之意。该影片属于故事片,以叙事的方式,从姐姐方登不肯打胎,到弟弟方达在杭州街头得知身为军人的方登养父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时,那一句“您就是我的恩人哪,这趟免费”,从姐弟俩儿分别从加拿大、杭州赶往汶川大地震救援现场,到四川母亲为了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毅然舍弃亲生女儿的一条腿。通过这些事件,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描述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中的大爱,表达一种珍惜生命、知恩感恩、博爱无私的主流价值观一直如涓涓溪流缓缓注入观众的心田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面对灾难的大爱、勇敢和支持。
老实说,当我看到李元妮在面对两个孩子同样被困到最后却选择了救弟弟方达时,我的心也如方登不由得生出几分怨恨,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时亲骨肉,在危难关头却选择了弟弟。但是到后来看到李元妮没搬进新家,也没跟随儿子方达搬进杭州大宅,而依然坚守在简陋破旧的家,为的是能让丈夫和女儿的灵魂能找到栖身之所。这句话消融了我原先对她的偏见,却在心里增加了几分暖意。果不其然,‘暖’亦然是这部影片能被观众接受的成功的灾难伦理亲情片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因为亲情片是超越文化差异的永恒主题。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血浓于水、感恩、报恩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一样是主流价值观。影片最终赋予母女之间多年来的隔阂冰川消融的结局,使得母亲除去了内心隐藏多年的折磨煎熬内疚和女儿一直以来对母亲的深深埋怨,随着母女二人的和好,怨恨误会随之涣然冰释,这一点体现了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中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从而使影片蒙上了具有艺术色彩的神秘面纱,让观众在思考人生、感悟大爱的同时得以欣赏艺术美。
影片有太多引人入胜的地方,可再好的艺术作品也会存在缺陷,再该部影片中美中不足的就是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和剑南春酒,在影片中都给了特写,这点也是时下我国电影电视中的一大败笔,但终究瑕不掩瑜,它依然算是国产电影中的佼佼者,对于这一点我们应予以中肯的评价,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它。
总的来讲,《唐山大地震》讲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小故事,重视人物性格刻画,但矛盾冲突并不显得十分集中和激烈,重视营造抒情气氛,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和时代气息,强调的是以家庭关系为核心所营造的安全感。作品从普通
人物的日常行为中挖掘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以“亲情”探讨复杂的人性。片中描写这中大灾难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以及对于亲情、善心、感恩、宽恕和原谅的种种思考,反映了亘古不变的的民族凝聚力和人性的光辉,在体现主流价值的同时也遵循了艺术创作规律的表达。利用视觉上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唤醒人们爱与善的心灵之花。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前几天,我与妈妈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当我看到大地在颤抖,用摧枯拉朽之力横断一切的时候,当地平线发出可怕的紫色光芒,天塌地陷的时候,我的手在跟着颤抖,我的......
画面的以无数飞舞的蜻蜓开始,出现了地震的前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强为了怕元妮受伤,拉过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结果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元妮抉择......
23秒32年记不清地什么时候观看的《唐山大地震》,只清晰地记得影片播放结束后,我早已泣不成声。影片长达139分钟,但正真描写唐山大地震的情节却不足半个钟,冯小刚意在描写在灾后......
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这是一部能让你体会生命的意义、体会最深的母爱的纪录片《唐山大地震》,在这里,有爱,有希望,有宽恕,有感动蜻蜓迁徙,灾难就要上演。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