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之心得体会 张丽艳_学习张丽老师心得体会

2020-02-28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学习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之心得体会 张丽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习张丽老师心得体会”。

浅谈教师之真善美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之心得

张丽艳

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以如何做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作了重要要求。认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其中让我最觉深有体会的是除了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富有仁爱之心外,更要有扎实的学识。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仅有扎实的学识不一定就能较好学生,就能把自己的满腹经纶细数传予学生,还需要良好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更需要体现对真的肯定、善的追求与美的创造。

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而人与人之间灵肉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沟通,从而实现精神的融汇。“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一个生动鲜活的真实具体的个人,一个一个有情有义,又爱又恨得独一无二的生命”,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自始至终的满堂灌,把学生当成简单的生命个体,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起学生高尚的情感,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可以说,教师语言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在语文教学中言语味应是语文味的主味。语文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表情达意能力方面,因此,对言语美的追求是语文味的成分之一。其次,语言是用来为人类表情达意服务的,它一经表达便承载了人文信息,对言语的追求就不仅仅追求言语的形式美,还要兼顾言语所传达的内容,因此,语文课应洋溢着一种人情味、文化味,需要有对语言文化底色的触及,以心契心,透过言语去感悟语言表达者的情感。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单向交流,也不是单纯的训练和控制。在教学过程中,雅斯贝尔斯认为,“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并不是毫无灵魂交流地把知识或技能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汇。在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论语》,还是《孟子》以及其他,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的都是对话式的教育,商量式的教育以及讨论式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在完全疏离的情况下,将其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精神式的对话。教师的课堂语言教育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姿态等方式进行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应该蕴含着语文味的教学,回归语言本真的教学,要实现有语文味的语文教学,须有语文味的语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心目中的中学语文教育。

(一)对真的肯定,即教师要把握文本的真实,方能进行本真的教学。当代寻根文学家韩少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身处一个没有上帝的时代,一个不想灵魂的时代,周围的情感正在沙化。”对于中学语文教育而言,曾一度将语文课当政治课来上,语言自然也就带有浓厚政治色彩,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言语之真的重要特点。教师对语文课文中对象的理解、反映和阐释,应该合情合理,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性的揭示和表现,对作品进行“真实性”的品味和教学,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及认同感,体会语文之中的艺术真实,而不是用政治性的口吻对学生进行政治性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语文课的语言之真,并不同于通常说的真实性语言,而是教师的言语之内蕴的真实和假定的真实。

雅斯贝尔斯说,回归真实的教育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用准确严密的言语表述以求保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科学性之外,更要本着对“真”的追求,对“善”的肯定,方能在教学时实现“美”的创造。教师的言语间要力求真实,使得学生对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有所关照。因为“只有当我们不是故意遣词造句时,语言才是真实的,但是要有纯熟的语言,我们就必须不断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最有力的、最真实的、最坦白的语言是我们完全成为自己并熟悉事物时,自然流露出来的语言。”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时,语言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都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每每上到某位有名的大家,就会不惜花大把的时间对其作详细解说,而每当此时,课堂言语就显得啰嗦而缺乏生命力,如此往往会使得本末倒置,这毕竟不是给学生上人物传记,不需要用大量的言语苦苦纠缠于作家的“生辰八字”,最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用真实的言语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内涵。“教育的目的应该突出人的自由、人的精神,教育即是使人成为具有自由精神与灵魂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人格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对话,通过真实的话语去探寻真实的艺术世界,共同去寻求真理。

(二)对善的追求。语文味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善的追求,体现善的价值、高尚品格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所谓品格高尚,本身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阴暗事物的排斥。教师在教学时,言语之间应该通过文本中所呈现的高尚品格的讲解,以给学生一种智慧的启迪,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

教师的课堂言语你应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采用一种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通过一种绝对的口吻“勒令”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给予的答案,更多的应该减小师生间的从属距离,尽可能的使之平等,只有做到人格上的平等,教师的课堂语言才能最大限度地富有启发性,也才能使学生更加专注自身的认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除了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负责给学生,而要擅长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明白背后的道理,从而在言语之间培养学生要有所信仰,进而告诉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是通过学习替身自身的内在修养与素质,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幸福而快乐的成长。因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44否则,一切为教育而教育的言语只会让学生产生畏惧之心,使教育陷入危机。诚然,师者,长者也。教师的课堂言语不仅应富于教导性、教育性,更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苏格拉底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他也从不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真知。现在的大多中小学教育者,总是迫不及待的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而不是通过启发性的言语给予点拨,让学生经过反复思索后的恍然大悟。在实际教学中,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是通过与学生反复对话,多次引导,使学生产生一种顿悟,这并不是教师的完全给予以及学生感官看到的“答案”。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而不象转让货物。

(三)对美的创造。语文教育中要体现对美的追求,而“教育的世界是一个充盈着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理想世界。”也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美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对“真”与“美”的追求,统一于“美”的创造。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培养学生在对于美的追寻中,走向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揭开遮蔽,去除迷雾。教师在讲解文本时,应该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是对语文教学的最高标准,也是最高典范,不是现实中的美的具体形态,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把它产生出来,能据此判断作为鉴赏的客体。

除此,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无伦次,条理不清,是教师课堂言语的大忌。课堂言语还要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须把某些抽象、概括性强的内容表述得明确、具体,让学生一听就懂,切忌艰深晦涩;还须形象生动,教师的课堂言语应是生动有趣的,尽量用直观性强的语言和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形成一个印象清晰的概念。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某同学在讲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有一句时,“哦,高邮的鸭蛋”,为了让同学更明白这里“哦”字的含义,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某一外地人问到你是哪里的,你说,贵州的,那人说:“哦,茅台”。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却让同学对高邮鸭蛋的出名有了清晰的了解,也活跃课堂的气氛。

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在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不管是教师的言语还是姿态语言,亦或是课件语言,对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基本功。有的教师“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然而,在教学时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在学生看来,“也不过如此”,不是讲的学生无法理解,就是让学生难以进入课堂。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差。正所谓“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为此,我们欲做好人师,除本职业务水平过硬外,还必须练就一套谈吐规范、达意简洁明白的功夫。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刘慧昨天,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通过对讲话的学习,让我更深一层地认识到教育......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学习体会9月16日上午,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通过对讲话的学习,让我更深一层地认识到教育对国家......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认真学习了习主席在北师大关于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后,我认为教师要具有三心:爱心、责任心、上进心。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心得体会

篇一:我国一向尊师重教,每年的教师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慰问教师,发表重要讲话,今年也不例外,9月9日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大家共度教师们的节日,在与师生座谈......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2014年9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大家共度第30个教师节,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

《学习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之心得体会 张丽艳.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习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之心得体会 张丽艳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习张丽老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人民满意 好老师 学习张丽老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人民满意 好老师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