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重庆融合教育推广班学习心得_融合教育心得体会

2020-02-28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7月重庆融合教育推广班学习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融合教育心得体会”。

2012·重庆融合教育推广班

学习心得

双流县特殊教育学校

文静

本次为期五天的融合教育推广培训班在重庆五指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八名融合教育相关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由重庆师大特殊教育系主办,邀请了来自台湾、香港和内地的多名融合教育专家给学员们进行了融合教育观,融合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融合教育班级管理,资源教室的建设,融合教育的现场问题,积极行为支持,融合教育展望等相关主题的讲座(讲座名并不与上述一致,讲座主题为归纳后的,后文采用归纳后的说法)。

重庆师大的张文京教授给我们讲座的主题是《生态理念下的融合教育观》和《融合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谓的生态理念下的融合教育观,就是用生态的眼观看待社会,看待环境,看待教育。生态也就是常态。何为常态?常态是万态皆有,有且平等,平等不仅是体现在机会上,更是体现在品质上。而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在力求回归教育的常态——既然常态,那么就又说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殊教育问题。现今我国的特殊教育学生安置形式正朝向融合教育迅猛发展,在这个发展的同时,必须在源头就把握好融合教育的观念,才能引导我国的融合教育朝正确的方向行进。在融合教育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看待随班就读学生,是看成负担还是看成资源,这个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看法问题,看法的起源来源于社会对生态理念的认知,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把握,来自方方面面的储备,而这些储备,正是我们现今在融合教育推广的工作上还必须旷日持久地加强的,没有这些,任何一种眼光都不是一种积极应对融合教育的合适的眼光,都是没有底气的。张教授说,(我理解归纳的„„)我们正在以这样的一个方式在推进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一步一步地来,不急于求成,先可以是追求表面上的平等的,然后再追求内在平等,再给予特殊教育专业的支持与辅助,这便是我们目前很长时期内想要达到的融合教育目标了。张老师说,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各自改变一点点,就能慢慢协调以达平衡了。我很是赞同,迂回战术不失一种推动教育僵局的良术。(个人意见)。融合教育是渐近的,先进入,在调整,再磨合,最后才是融合互通。融合教育也应该是每个层面都受益的:对社会而言,融合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需要和证明,使社会走向成熟,并且引发社会的良善;对家庭而言,融合教育促进了公平和尊重,并能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配合和推动;对学校而言,融合教育体现了学校的接纳度和教育教学能力,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丰富课程论;对班级而言,融合教育给了班级环境以丰富性;对学生而言,融合教育给了学生(随读生)模仿、共同成长、平等参与的机会,给学生(普生)理解、帮助、包容、沟通欣赏、合作的机会;对教师而言,融合教育能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教师间的协同和合作——当然,这一切有益于,都是建立在人们为融合教育努力的背景下。为了这些有益于,我们也应该共勉。

张教授在总结我国随班就读工作三十年时,说到了成果,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建议:支持系统需要加强;融合教育学校,学生数量也应增多;观念与意识还需要更新;随班就坐现象亟待改变;领导层观念普遍不足;支持系统发挥实效还需努力;特教资源还未充分整合融入进融合教育;专业话语权严重不够,功力也不够;随班就读评价缺乏规定性指标,未进入学校的评价指标或者力度不够;对学生持续性生涯关注不够,缺乏跟进,无疾而终;对教师的培训是重点更是难点;融合教育的职前培养不够。这些问题在不同地方不同学校需要因地制宜地纳入重点解决,依次解决的目标中,以推进融合教育的长足发展。

在讲《融合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时候,张老师引用了李宝珍老师的一句话,“做人的工作必须高尚”。张老师自己说,老师就要有老师的范儿,就要有师道尊严。这里不是说,老师多么崇高,只是说老师也是人。人,是一个内涵太深刻的字。人敬人高,张老师如是说。张老师在这个讲座就变得更加人文和文艺了,不仅仅是在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加关注的是全中国,甚至全人类的所谓“伦理”——各行各业的责任。而我这里不能偏题,还是说回我们作为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修养——

爱与良心;尊严与羞耻感;责任感与义务感(你自己应该看见了你自己);幸福与荣誉感(倦怠不倦怠全在自己,不用研究);意志与意志培养(人,总要有念想);自我道德修养(追一追“心”——黄炎培,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

关于融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热情!热情!热情!!;公正,公平(你不上心的,都用刀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尊重,尊严(对于特殊教育“性教育”的思考);沟通,合作(调动社会资源);负责任,敢担当(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坚守(你的撤退和无望是家长的绝望);行动力(有人看见的要做,没有人看见的也要做);创新,反思„„果真,我们特殊教育是多么要求通识和全能,总算能稍微领会一点张老师当时给我们讲“通识”的苦心,而幼稚的我们,当时只懂得傻傻地笑张老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多么的可笑,原来笑的是我们当时的年轻和稚嫩不明白特殊教育的深沉„„(可能对张老师有一些偏执的崇敬,所以几乎把张老师的话都记录了下来„„就作为以后在工作中时刻的勉励吧!)

《融合教育班级管理》由经验丰富的老校长曹校长和蔡校长给我们系统讲解了融合教育班级管理在新津的实做情况,介绍了“体系完备,专家引领,科研支撑,项目推动”的新津融合教育模式。这让我看到,融合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让理念不至于漂浮于空中而得不到实施然后悲叹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只要我们肯行动,专家们的理念我们听起来用起来也不是那么陌生。反过来,专家的理念不正是得自于实践指导实践吗?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专家讲出来的理念不过就是对我们一线所做的总结和提炼,感觉真的就想那么击掌一呼说,就是那么做的,并且效果不错!所以,把心中抑郁寡欢的抱负化作行动力吧。《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由重庆师大向友余教授主讲,系统讲解了融合教育的最关键的强大支撑——资源教室,其相关的建设和运作方法。讲座精要都可以在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作》一书中找到,相关人员可以细细阅读此书。

来自台湾的“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组执行秘书林坤灿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融合教育现场教师行动方案》的精彩讲座,讲座内容涵盖很广,都是关于融合教育现场实做的经验和成果分享。这里必须称赞林教授对于资源的无私分享。在强调版权的时代,在特殊教育同行非常需要资源整合的时期里,林教授没有保留,这才是真正的大家,为了教育事业,无私分享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不局限于成果私有,而是致力于推广,更好地更多地服务于教育事业。说起来简单的资源共享,其实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无私地做到的——几个人能抛弃掌声,鲜花,金钱,荣誉呢?而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掌声,鲜花,金钱,和荣誉。如果教育都是为了这些,那么哪里还有一片清明呢?„„这里不是要将教育和教师神圣化,又回到开篇说到的,人。

言归正传,林教授这次给我们带来了特殊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视角。教育的一切还是要回归到教育的现场。教育现场所面临的问题有行为问题,有教育问题,有关于接纳、关怀、互助、行动的人际问题。融合教育的现场问题要求课程经过调整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台湾在前年已经废除所有分类的残疾课程纲要,改之为调整的课程纲要;并且将行销学的观点带入融合教育,关注问题,关注心理,寻求各方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参与,了解在融合教育现场的相关人员最关心什么,关注什么,会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融合教育的现场学。目前的台湾特殊教育形成了这样的特色:走多元安置,朝向融合教育。在这里,林教授对我们平常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做了解析:回归主流,是先分后合;融合教育,则是合的大环境下,又有尊重个体差异和特殊需要的分。根据融合教育的现场问题,台湾正在形成一个新的IEP,新的IEP 简化为五大项,评估团队着眼于现场的能力评估,环境评估和功能的表现以及限制,来评估学生的特殊需要。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新的IEP加入了行为的功能评量,更加体现对“支持”这一概念的重视。支持,也是要先做自然支持,再是考虑其他的支持。我们一直在说“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其实就是无障碍的环境配合辅助技术,配合相关服务,增进辅具的最有效使用,如此,才能达到最大意义上的最少受限制。林教授还澄清了一个观点,转衔教育的服务应该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而非只在升学前期进行,并且在台湾,关于转衔教育的信息在两周内都必须上“教育部”通报网,然后各地相关部门组织下载,开相应的转衔会议。林教授的讲座,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调整”。调整基于一个“通用”的概念:大家皆适用,大家皆受益。对于现行课程来讲,就是用最少最精简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自我修正调整,再因地制宜因应需要创造出最精彩的内容。调整包括了普校的课程调整和特教校的课程调整。(这里必须对特殊教育的课程类别做一个说明,特殊教育课程包括了普通教学课程,调整性普通教育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功能性课程)和调整沟通课程与表达方式课程,再加入IEP与课程的适配结合。)普校的课程调整包括了对学习内容、学习历程、学习环境和学习评量方式的调整;特校的调整包括课程与教材内容调整,教学与学习方法调整。就对学习内容内容的调整而言,有这几种策略:简化,替代,补救,使用,矫治,充实。具体做法就是加深,加广,重整,简化,减量,分解,和替代。这些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香港的陈美玉博士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积极行为支持》——基于对行为问题的分析给予积极行为支持(PBS)。在对行为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一个简易的分析表格:分析学生的资产(特点,可利用的),分析学生的缺失的行为,分析学生过量的行为。此外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行为功能(ABC)分析,进行针对性的积极行为支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支持之中的反馈:要多着眼于付出的赞赏而非着眼于能力的赞赏,引导学生积极正向的归因,因为积极行为支持的理念就是,最终让学生提升自主自决社交和适应行为。

本次培训最后的一个讲座是北京联合大学的许家成教授带来的《特殊教育与通用学习设计——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策略》。许教授指出,我国特殊教育正在形成这样一个新的格局:特殊教育学校作为骨干系统,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安置作为扩展系统,资源中心与资源教室作为骨干系统和扩展系统的联系纽带,这也是今后特殊教育学校突围的一个趋势,——以资源中心为载体。而IEP(个别化教育计划)也应该转型为ISP(个别化支持计划),有限地,有力度地使用资源,让视野更加拓宽。这也就是将通用设计的理念引入特殊教育的基由。通用设计(UD)就是尽最大可能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无需做出调整或特别设计的产品、环境、方案,和服务设计,通用设计不排除在必要时为某些残疾人群提供辅助用具。基由通用设计的理念,结合我们的支持性教育,我们形成了通用学习设计(UDL)的理念,也形成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策略——基于UDL的个别支持学习。(学者对通用学习设计的定义:是有关学习、教学和测评的新教学取向,建立在脑科学和新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个别差异教学。——Cast(2003))

UDL有三个重要原理:提供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促进认知网络(什么是学习)的功效;提供多样化的行为和表达方式,提升策略网络(怎么样学习)的效应;提升多样化的参与方式,提升意向网络(为什么学习)的功能。三个原则引领下,形成了通用学习设计的三个模块下九个策略八个步骤七大评价原则。三模块: 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多样化的参与方式。九策略:提供多样化的感知方式;提供多种可选择的语言、教学用语和符号;提供多样化的理解方式;允许多种肢体行为方式;提供多样化的表达和交流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执行功能 ;提供多样方式增进学习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鼓励学习的激励机制;提供多样化的自律方式。八步骤:了解每个学生;设定清楚的学习目标;分析班级教学结构与生态;组织及准备要使用的教材;使用最具效果的教学技巧;运用可利用的资源 ;将期望传给学生 ;将各个学生的不同的能力状况与教学活动连结。七大评价原则:公平,弹性,简单直觉,信息容易觉知,容忍错误,低负担,适当的大小和空间。

本次融合教育推广培训班的学习内容安排紧凑,并且切合了融合教育一线教师的需要,注重务实的经验,在将最新的理念融入讲座的同时,更传达了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的宝贵经验。仔细想想这些讲座之间的联系,其实有另一个角度的收获:特殊教育要更加注重教育现场的问题,在现场中进行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包纳资源教室的重要作用和通用学习设计、积极行为支持,而做到这些需要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融合教育观。特殊教育的走向就是如此。本次学习总结地不够及时,希望在实际运用这些现今理念和做法的时候能够有更深的感悟吧。

2012年7月

7月骨干老师重庆学习心得

重庆学习心得2017-8-18 田冰冰是谁?她是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田老师著有《轻轻松松做好班主任》《小学生激励......

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心得体会(7月)

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原创Mochunhua近期,从从中央到地方,从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到总厂党委,开展了一系列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总厂XX厂长和XX书记分别在6月和7月为全厂党员干......

学习心得(重庆)

重庆“群文阅读”研讨学习心得体会2016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重庆“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安排了三天的学习:聆听群文展示课;群文参赛课;听专家报告,以及参观特色学校......

延安学习心得(7月)

弘扬红军、延安精神坚持司法为民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际,根据省司法厅的统一安排,我有幸于10月初赴会宁、上南梁......

7月1日学习心得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青联、北京市学联以及......

《7月重庆融合教育推广班学习心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7月重庆融合教育推广班学习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融合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 学习心得 重庆 融合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 学习心得 重庆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