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复习提纲_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都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2、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就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听障、弱智等特殊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

3、回归主流:

回归主流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

4、全纳性教育: 全纳性教育是只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5、正常化原则: 即强调身心障碍者的个别性和公民权,认为身心障碍者应该尽可能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并享有自由的权利和公平的机会。

6、零拒绝模式: 主张特殊儿童原本就应该在普通班就读,并认为儿童已经统合在普通班不可能被转移到特殊班就读。不过,此模式必须附设特殊教育教师的咨询服务,并训练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儿童的教育。

7、失败—救援模式: 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看成是一种过滤体系。首先,普通班教师可要求一位特殊教育咨询人员协助其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一旦不成功,可将特殊儿童转移到资源教室/普通班,如再行不通,可再转移到资源教室/特殊班就读两个学期,待期满后,经过评量再决定特殊儿童是否回资源教室/普通班或特殊班。如果选择后一种形式,最长以两年为期限,时间一到必须再送回资源教室/普通班再评量。

8、金钥匙计划: 即“金钥匙工程”,是由徐白仑先生在1988年发起的,并创建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是一个旨在发展视障人士的教育、康复和文化事业,普及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视障儿童的基础教育,使每一个失明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为当地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公益项目。金钥匙计划先后在我国华东的江苏,华北的河北、山西,东北的黑龙江和首都北京实施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进行一体化教育的实验。

9、全校参与: 香港教育署在1997年9月推出融合教育先导计划,执行全校参与模式,“全校参与”融合教育模式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订立融合教育政策,建立兼容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职员工协力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10、萨拉曼卡宣言: 1994年6月7日至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声明:(1)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予他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2)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学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4)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5)建立实施此种全纳性方针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创造欢迎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和实现人人受教育的最有效途径。进而言之,他们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并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比。

二、问答题

1、谈谈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机会均等。什么是教育机会均等呢?《教育大辞典》将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概括为: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机会均等的原则是指那些在物质、经济、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最底层者应该而且应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得到补偿;⑤不仅在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本领上的机会均等。由此可见,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建立在多层次、多方位理解基础上的均等。

2、试分析融合教育的利与弊

(1)利:接纳;去标签;尊重;平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能够尽早体验真实社会,特殊儿童自小在融合班上课,较能真正的体验到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例如得到关怀、协助、扶持,当然也有欺负、侮辱,在这样的实际生活中,一方面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甚至于报答;另一方面学会在逆境中,如何自处或寻求老师的协助。

对一般幼儿而言:自小学会如何接纳与关怀和自己不一样,而需要帮助的人,在爱的世界中成长。

对老师而言:融合教育的实施,一方面教导一般幼儿如何关怀、接纳、协助特殊儿童;另一方面教导特殊儿童如何克服逆境,并作生活及心理辅导。

④推广融合教育还可以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由于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的设置,均需多一些经费,但将特殊儿童安置到普通班时,就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人事费、设备费、教材费等。

⑤基于人权的发达,教育的改革,反对对特殊儿童作标记也是一个时代潮流,况且人为的标记可能错误,也常令人只注意到儿童缺陷的地方,而忽略更多的“正常”部分。因此,融合教育的实施,就不再给幼儿作标记了。

(2)弊:标签化;排斥;歧视;低期望;不平等。

师资缺乏:有些融合班的教师根本就没有修过特殊教育课程,因此,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也让融合教育流于形式。

教师在观念上的排斥:部分老师对特殊儿童并没有好感,打从心底就持排斥、拒绝、忽视的态度,在此情形下,教学实在无法真正的落实。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以公立学校为例,在编制上常常是两位老师教三十位学生,虽然一位身心障碍儿童的加入,可以酌予减少班级人数,但通常仍超过二十五位,面对这样的班级人数,老师实难以再给特殊儿童额外的辅导。

④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由于部分发展较差(如认知、沟通、社会行为、动作等),常因赶不上老师上课的课程或生活作息的规定,因而导致同侪的排斥或轻视;甚至有部分身心障碍儿童上课时还会干扰老师的教学(如发出怪声音,随意站起来走动等)攻击倾向或衣服脏、身体有异味,更引起同学的反感。

⑤配套措施不足:例如行政支持不足,补救教学未实施(或缺乏资源班的设置)经费不足以致缺乏必要的教具、教材或设备,无障碍空间的设施缺乏等等,都会让融合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

3、试述回归主流与融合教育的关系

(1)相同点:①使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产生最大的互动,减少标记;②提供障碍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下适当的教育机会;③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基础。(2)不同点:①回归主流:a.对象:并非全体障碍儿童,早期正常化或回归主流所指的是轻度智能障碍儿童。后来推而广之,也包括其他类别的轻度障碍儿童从特殊学校(班)迁置于当地普通班或特殊班。b.服务:回归主流所提供的特教服务,是在安置特殊学生的场所内。如某位学生被安置在特殊班,则其所接受的特教服务来自于特殊班。②融合教育:a.对象:是班级内所有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包括轻、中、重度障碍者,由普通教师、特殊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分担责任,共同完成教学工作。b.服务:特殊学生完全融入普通班中,并且特教服务完全移至普通班。

4、试分析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

中国大陆融合教育发展方向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融合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②融合教育越来越注重双赢;③融合教育越来越注重向两头延伸;④融合教育越来越注重技术和服务支持;⑤融合教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⑥融合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渐加强。

5、资源教室模式如何在实践中运作

资源教室模式主要流行于美国与加拿大,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在融合班级接受教育,但腾出一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个别辅导。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补习功课、矫正语言缺陷、身体机能训练、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辅导教师除给特殊儿童服务外,还经常给普通班级教师和家长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咨询服务。

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他的目的是支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普通班继续顺利地学习下去,入班标准是有正式的鉴定及教育诊断,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采用修稿、选编或自编的教材,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方式,采取抽离式、外加式、抽离+外加式的排课方式,学习时间不超过在校时间的一半。

6、香港融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特点:全校参与。在全校参与协作教学、因材施教、同辈互助、科技互援、家校合作等方面独具特点。

启示:(1)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2)整合调适融合教育课程内容;(3)培养融合性师资;(4)实施同伴作用策略;(5)建构全面而有力的支持系统;(6)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辅助。

7、试述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一)融合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1)促进特殊儿童主体意识发展(2)促进特殊儿童个体特征的发展(3)促进特殊儿童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1)促进特殊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2)促进特殊儿童共情能力的提高

(三)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

(四)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潜在能力的开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五)融合教育提高特殊儿童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8、融合教育质量提升需要哪些措施保障?

(1)建立健全的融合教育体制。融合教育体制包括融合学校教育体制、融合教育管理体制,其中融合教育管理体制包括融合教育行政体制与融合学校管理体制。(2)加大融合教育经费投入,为融合教育提供强大后盾。(3)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素质。需加强对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以及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但在融合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时,需要给予教师优厚待遇。(4)制定配套的融合教育评估措施。

9、如何科学地评估一所学校融合教育的成效?

(1)对学校政策的评估:是否符合关于融合、充分参与和公民的信念;(2)对学生档案资料的评估:是否为所有儿童建立了档案资料;(3)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的评估:是否体现个别化教育计划要求;(4)对教育资源的评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评价;(5)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6)对与外部机构关系的评估:学校的对外联系在加强融合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评价。

10、试述智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1、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

2、非学术型课程依智障儿童能力调整要求

3、增加功能性课程

(二)调整教学方法

1、任务分解,将复杂或多步骤的技能任务分解为一些较小的,更容易学习的子任务。例:书写汉字中的任务分解

2、变抽象为直观

3、有效反馈

4、经常测评

(三)利用同伴帮扶:耐心、爱心、恒心

11、试述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

(一)建设高品质的教室环境:座位;光线充足;降低噪音

(二)提供技术与支持:

1、配备助听设备:助听器、电子耳蜗。

2、对声音的补充与替代:手语翻译员、字幕。

(三)进行课程调适

1、听的能力培养转化为看话的能力培养

2、加强语言训练:听能训练、说话训练、笔谈训练

3、重视沟通与交往技能培养

(四)开发听障儿童的潜能

1、扬长--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在呈现视觉信息时需要注意:尽可能全面地呈现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提供的视觉信息要重点突出 ;选择的视觉信息要具有典型性;注意视觉材料呈现的顺序与速度

2、补短--例如发挥残余听力的功能

(五)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口语、手语、书面语

1、在采用口语沟通方式时需注意:在他的附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清晰自然的说话;避免边讲话边走路、边板书;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必要时将重要信息写下来;可以适当地使用表情动作。

2、采用手语交流方式时需注意:翻译者不应该发表自己的观点、建议给翻译者留下足够时间进行翻译;教师要面对听障儿童安排手语翻译者坐在合适的位置。

3、运用书面语沟通时需注意:不要减少交流内容;只要能看懂,不需停下教学进程修改听障儿童的书面语;请提前为听障学生提供文本材料;必要时使用视觉信息

(六)安排有规则的活动日程

(七)发挥同伴及其他人员的作用:普通儿童、其他教师、家庭成员、社区人员

12、试述视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

(一)构建支持学习的服务体系

1、建设有助于视障儿童安全学习和生活的物理环境。此时需注意:教室内的实物的固定位置,不要经常变动;教室的门应处于关上或全开的状态,以免视障学生碰撞;如果走廊上有开启的窗户,应提醒学生注意,或让他们戴上有帽檐的帽子;帮助视障儿童选择合适的座位;为低视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助视设备。

2、创建接纳残障儿童的良好氛围

(1)教师帮助普通学生了解视觉障碍的简单知识以及视障学生的需要。

(2)教会普通学生帮助视障学生的方法:向视障儿童打招呼时,首先应记住视障学生的名字,并表明自己的名字和身份;用正常的语调与他们交谈,但要离开或想终止谈话时,应该让他们知道你有此打算;帮助视觉受损儿童行走时,不要紧抓他们的手臂,推着他们向前走。而应让他们挽者自己的手臂,跟随自己而行;指示方向时,要具体地说“左面”、“右面”,不要说“这边”、“那边”;如果遇到地面有高低不平的情况,如有楼梯,要说:“现在上楼梯”或“现在下楼梯”,不要说“这儿有楼梯”。

(二)扩展学习内容

1、帮助盲童掌握盲文和使用计算机

2、培养盲童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学会使用盲杖行走

(三)调整教育教学的策略

1、测定残余视力的水平

2、帮助视障理解并接纳自己残障的事实

3、替代或变通课程

4、调整教学方式:如果与视障儿童讲话,请先呼唤他们的名字来开始谈话,并让他们明白老师在与他们说话;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彩色图片、大字印刷的简单图表及字卡来进行教学,并教导他们适当地利用放大镜来学习;无论在黑板上写什么都读一遍,清晰而准确的解释也会帮助其他儿童有效地学习;加大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对比度;适当延长学生做作业和考试的时间。

(四)增加同伴辅导:选好“小助手”

13、试述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

① 一旦诊断为ASD就应尽早干预;

② 提供给孩子适合其发展水平的、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至少每周25小时,并且是全年12个月都接受干预;

③ 有小班化的小组学习活动,同时保证每一个孩子与治疗师或老师有一对一的学习时间;

④ 有针对父母和家庭的特殊训练;

⑤ 设置ASD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的活动,同时要求ASD儿童活动时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

⑥ 评估并记录每一个孩子的进展,适时调整干预方案; ⑦ 提供高度结构化的、规则性的、伴有视觉提示的环境; ⑧ 指导孩子学习适应新环境和新设置的技巧并维持学习技能;

⑨ 在课程内容上调整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内容:针对语言和交流的课程;社交技巧的学习,比如共同注意的学习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如:穿衣、梳洗等;应用有研究证据的方法减少问题行为,如攻击性行为、发脾气等;认知能力的学习,如假扮游戏或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及传统的学校技能,如认字、计算等。

14、试述学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

(一)教育目标内容

1、积极的关注学生

2、针对学障生,微调课堂教学

3、实施课外辅导

4、重视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育方法

1、环境调整

(1)不要坐到最后一排(2)不要坐到门口

(3)光线充足,最容易看到黑板内容和板书的地方

2、改进教学内容

(1)提供合适的教材、教具

(2)笔记引导策略:是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的准备好的教学提纲

(3)图示组织策略:通过视觉—空间排列的方式将词和概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抽象或复杂知识

(4)辅助记忆策略:帮助学生记忆大量不熟悉的信息,建立两个或多个知识点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直观形象法、谐音记忆法、概括法

3、运用多感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触、味、嗅、动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

(1)使用图表、实物、录音带、录影带、投影片、电脑、多媒体等。(2)触摸数字

(3)适合计算错误或数手指的学生的教学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共同参与.(三)融合教育中注意事项

1、理解、包容、尊重学障生

2、及时有效的反馈

3、多发现学障生的长处、闪光点

4、若没有资源教室,教师或家长可带儿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负强化塑造观察学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 能力 智力 学习风格 认知风格 问题解决 迁移 创造力 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问答1.在儿童行......

融合教育总结

融合教育总结转眼间带春蕾的体育课和融合课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有过很多的想法和思考,我们的孩子要如何去融入到正常孩子中去,如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融合效果。第一、融......

融合教育教学计划

融合教育教学计划为进一步加快首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尊重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拥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权利,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推进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和......

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融合教育先进事迹记忆中的那个“吻”大宝是今年9月份刚入园的新生,刚开始初来咋到,我们都是跟对所有的小朋友一样,见面互相介绍互相问好,由于刚开始的陌生环境,他的不言不语并没......

融合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理念融合教育作业 10112130118 丁江涛学完第一讲的内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相关资料,我对融合教育的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我看来,融合教育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对特殊......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 教育 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 教育 提纲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