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体会_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2020-02-28 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体会

在我之前的认知里,制造业的规模化和集成化会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向,整个工业不可避免的会走向大规模化甚至掌控在少数几个垄断势力的手中。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对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这样一种预测:未来的工业,并非是向规模化和集成化发展,而是向着零散化和扁平化发展,然后靠先进的信息交流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网络—这对我以往的的认知几乎是一种全面的摧毁和重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必然性

书中所描绘的第三次工业变革和前景,有他的现实背景和必然性。

在2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类美化了地球,也损害了地球。据估测,以能源为例,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悲观的估计还有约100年,乐观估计还有200年。化石能源大量、广泛的使用,在创造了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副产品”: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恶化,最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发出警示:人类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攫取和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沿袭历史上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人类需要寻求更加

集约、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社会伦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个根本的出路是,以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支点,推进和实现新的产业革命。变革的动力同样来自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这场危机,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病症:科技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创新滞后于虚拟经济,以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而失去平衡。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们逐渐意识到,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和求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或许正在加快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到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我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五大特征:

1、能源生产与使用革命。我们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消费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臵、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转型以开发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里夫金构想了这一变革。

2、生产方式变革。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标准化、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标志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3、制造模式变革。制造业主流制造模式从削减式转变为叠加式制造,这一变化本质上是制造业数字化带来的。削减式制造,先要铸造毛坯,切削加工,再做成零部件或产品;数字化叠加式制造则是快速成型,“打印”出来的。

4、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我们现在的生产组织方式为“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先要盖厂房,从全世界采集原料,生产后再运送到各地销售,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都很大,浪费不少资源。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则不一样,它叫做“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它不需要今天这样的工厂,只需要3D打印机就可以真正做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

5、生活方式变革。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购物在3D打印店里就能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体验式消费,边消费边生产。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家用3D打印机,像从前那样自给自足,这就叫做反城市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的五大关键

正如历史上任何其他的通信、能源基础设施一样,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种支柱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其基础便不会牢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包括以下五个: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

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

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

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

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革命对于中国的意义

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在中国广为传读、引起社会各界的大讨论,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世界工厂”前景未卜的历史大变局密切相关。“中国已经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容错过!”这一句话道破了人们对这种大变局的焦灼不安。

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整个民族和国家饱受了近百年的苦难屈辱。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以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和过度破坏为代价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从2012年底开始一直延续到2013年末,我国华北乃至整个中东部地区14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深受长时期雾霾之苦的人们更是有了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对于中国而言,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改革开放30年所形成的发展思路已遇到一定难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国内劳

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而在新兴的领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资企业要迁回本国,这将使“中国制造”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摆脱危机和求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不断地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层面上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以创新性的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才能构筑起中国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有力支撑。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经历过许多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但我们都能够及时转变自己,迎来崭新的未来,现在我们也会抓住这次机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研究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

第三次工业革命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近段时间,我阅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该书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互......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笔记

能源危机的挑战与机遇什么是工业革命,人类经历了几次这样的革命,工业革命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人类又经历着什么。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发展国家、企业、还有个人《......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这一周有不少的时间我是在读《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我以前理解的或者说是感官上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着颠覆认知的感觉。我以前会认为制造业的规......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体会.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工业革命
[其他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其他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