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_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心得

2020-02-28 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心得”。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心得体会

正如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所说:“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直到学习传统文化,我才慢慢的明白它的内涵,传统文化可以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并不是所谓的传统,而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要吸取精华之所在。

《曾有一双手》这首歌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唱的基督歌曲。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王老师的声音具有吸引力,让我们更想听,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听老师讲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知道了孝道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我们经常会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让我们想起父母独自在家的孤单,我们要抽点时间陪陪我们的父母比什么都重要。当然,中华民族讲孝道已经几千年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和完善阶段。孝作为一种道德教育被传诵着,在当代更是被我们所重视。孝是做人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 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

王老师在课堂上对《弟子规》别具一格的解说,让我颇受感触。我了解到《弟子规》是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其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同时对我今后工作和做人都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二方面的认识:第一 “入则孝”,在古代封建中国就提倡以仁孝治天下,《弟子规》教育和规范我们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对父母的“呼、命、教、责”都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我们细心思量一下,这些是父母对我们最起码、最根本的要求,我们做到了吗?包括父母的过错,我们要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去规劝呢?过去我没有做到,通过学习我要改变对父母的态度,改掉对父母大声讲话的毛病。弟子规还规范了我们日常行为要体会父母的感受,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要让父母因自己的过错而蒙羞,否则便为不孝之举;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竞争意识的加强,大多子女忙于各种事业,以为只要给予父母足够的钱财就是尽孝道了,其实这远远不够,通过《弟子规》中“入则孝”的学习,教会了我如何走进父母的内心,什么才是孝道,才是我们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正确态度。常怀感恩之心,恪守孝道,今后我要竭尽全力孝敬父母和公婆,和他们做知心朋友,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百善孝为先,把中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下去。

第二:《弟子规》讲的是“出则弟”,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兄长、尊长之间的关系,即我们要如何友爱团结兄弟姐妹,如何尊重师长的为人之道。现在因为父母财产而对簿公堂的一奶同胞屡见不鲜,各述怨屈,又有几人知道“财物轻、怨何生”的道理呢?在尊长面前,又有几人做到了“长者先、幼者后”的谦恭呢?特别是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得到家长及长辈们过多的关心与爱护,忽视对其正确的教育,致使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做才是对尊长的尊重,日常习惯也没有养成最起码的礼节,通过“出则弟”的内容学习,让我们对祖国未来花朵做到尊长爱幼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我们自己日常在尊长面前的行为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规范。

第三:《弟子规》讲的是“谨”,即谨言慎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举止,从作息时间、穿衣戴帽、饮食习惯、待人接物、行走坐立等诸多方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都作了明确的规范,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如穿衣“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如饮食“对饮食、不拣择”,就是告诉我们,不要随意攀比,不挑穿拣吃,一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放松心态,其实幸福就在身边。特别是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仪态言表,谨于言而慎于行,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王老师对佛家思想的解说,使我对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一点了解,对于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也甚是喜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课中也讲到了《六祖坛经》,从网上查找了有关《六祖坛经》的介绍,我知道了《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其中《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坛经》发挥净土思想。认为 “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学习,我从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核心是修身养性,同时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当代大学生如果能从其中汲取“养料”,就会为历练自己健康、完整的人格寻找到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一、活动目的: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为了学生自然亲近经典,养成读中华经典的好习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诵读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不可执念——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心得体会一个学期以来,老师引导着我们一同走过了每次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的课堂,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在这里,我们聆听着老师充满......

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材料101班—王龙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

诵读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诵读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心得 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心得 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其他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