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_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2020-02-28 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地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庄洞村的地理位臵、各小学的基本情况,来反映庄洞村的教育现状;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庄洞村的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庄洞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近几年又调到庄洞村小学任教,基于自己职业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坛乡庄洞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在课内外与同事、学生的交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村的教育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庄洞村的教育现状

(一)庄洞村概况

庄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最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国家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庄洞村有人口约1200人,分布在9个村自然屯,村民委设在庄洞屯,那里山势较陡,村民居住分散,很多

住户之间相距很远,有些住户虽共属一个自然屯,但步行距离竟达1小时以上,大的集中居住点也不过20多户。该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

庄洞村以林为主的山区村,多数林是绿化林和水源林,经济林占有比例不很高,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

(二)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和学校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引起这种状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调查了9个自然屯,走访村民200余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共150份。

尽管因地理位臵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但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因此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庄洞村现设有一所小学,建在庄洞屯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700㎡,拥有一个约200㎡的小型操场。学校共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80名学生,4名教师,此外在沙坪屯另设一个教学点,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三个年级两个班,一名教师。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后,需要转学到其他大村完小或乡中心小学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据家长们反映,学费是已全部免除,学校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管理制度还算合理。近一半孩子认为上完小学六年后就理所当然可以升入初中,这部分孩子也就不是很重视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支出全部来自财政预算拨给,经费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所需。便基本上没资金开展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教学活动。校长是本村人,平时校长与笔者在交谈中,曾多次感慨地说:“我们这里是偏僻山区,家庭收入低,加上农村教育投资过少,导致教育硬件设备缺乏。外面的关心就是我们奉献的动力,我们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 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农村的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很高,缺乏危机感,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部由老师负责,便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他希望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给予这里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庄洞村的大多数孩子是在乡中学完成他们的初中学业,每届只有极少几个学生能到县城中学念完初中,乡中学距离庄洞村近40公里,在念初中三年中,这个村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掇学回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

庄洞小学的设施设备也十分的简陋和缺乏。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六间教室,一间是教师办公室,一间改造成教育宿舍,用于上课的有四间,由于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远,远的达7、8公里,中午无法回家吃饭,为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学校另建一间小平房作学生饭堂,面积约15㎡。

体育设施、实验室、投影仪、录音机、图书室等都没有,只有上级教育部门配臵的电视和电脑各一台,电视用途只是课间教师和学生娱乐,电脑不通网络,也只用于办公,且会使用的教师极少,应用到教学当中几率几乎为零。

在学校师资方面,校长曾对笔者谈及,由于这里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与县城或县城附近一些学校相比,这里的劳动强度要高上一倍,甚至两倍,而教师福利待遇却比县城要差很多,外地教师到这里一两年,就设法调走,学校的师资力量经常配备不足,虽然,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授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每个教师一周平均要教授20节课,教学劳动量相当大,除数学和语文,其他课程都当着副科对待,因此,教师授课、教师考绩和对学生考察都无法做到严格要求。

据村民们反映,过去,这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很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约占55.6%,大专的约占45%,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是在职教育获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多,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年级多,教师少,而且教室又紧缺,所以学校还采用复合式教学方式,即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一堂课内,要给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平均每个年级就只能讲15-20分钟,其它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不受影响。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约30%,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庄洞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8%,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约有30%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后,再往上读的意义不大,一是花钱多,二是读完大学,又不能包安排工作,三是没有社会关系,找工作或找好的工作争不过有关系的人,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和成家立业”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庄洞村地处偏僻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山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近年才有所改善。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还没有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和木材外卖只能靠人背肩挑或牲畜驮,有时遇恶劣天气,道路还无法通行,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庄洞村是以林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且粮食普遍不能自足,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须用于购买粮食,没有什么科技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因此,除去基本生活费,已没有多少余额投入到孩子读书上了,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长年为生计忙忙碌碌,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提高不够,知识的更新替换极其缓慢。(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与城市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据网上一份《关于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100%的农村教师,认为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学设备落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学校管理没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所有的老师对现在的待遇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58.3%的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代理教师,代教的待遇低下,每月工资是150元,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如果还是家庭的重要劳力的话,就更无法支撑这个家庭。所以,一方面,没有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在加上政府由于教师的工 资、住房、福利等很大而无力接受其他地方的教师;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代教,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导致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5、教育费用高,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认为难以负担起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当问及孩子不能继续读书的原因时,有60%的人回答是费用过高,难以负担,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大学更是无力供读。根据调查,在当地,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600元,初中生需1500元,高中三年则至少要10000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相当部分还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特点。当家庭的收入勉强只能维持温饱时,这些农户的教育消费就十分有限。在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而教育收费过高,一般农民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主观原因

1.当地人们思想闭塞,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掌握写名字、会算数,待长大可以外出打工即可,并不很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混到16,17岁再回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多么可悲!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对于孩子们的将来,一半家长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福气,孩子未来只有孩子创造,家长是帮不了的。

2.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视野不够广阔,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氛围,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思考与总结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 1.加大对庄洞这样的山区农村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林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引进更多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通过科学技术扶持,改善农户家庭生活条件,使村民体会到科学技术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6 而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以此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增强他们送孩子读书学技术的积极性。

3.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对外来教师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建设,让“九年义务教育”口号真正变成现实。

4.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教育的监管力度。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像庄洞村这样的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

农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吧!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关于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XXX初级小学的的资源配置及教学情况分析得出: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

关于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崆峒区麻武乡中心小学 王满红 *** 调查时间:2014.11.20 调查地点:崆峒区麻武乡 调查对象:麻武乡留守儿童监护人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

大学生偏远山区支教总结

大学生偏远山区支教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偏远山区支教总结,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大学生偏远山区支教总结一来到上化学校这四个月留下的感情不是时间长短所能承载得......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偏远 山区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偏远 山区
[调查报告]相关推荐
[调查报告]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