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调研报告_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的调 研 报 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大计 和农村长期繁荣稳定,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事关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开展。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若干意见,尤其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若干意见,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将逐年增大,规模前所未有,因此有必要开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进行调研,XX县水务局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对XX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深入广泛的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我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XX县处XX省东北部,境内南北最长71km,东西最宽60km,总土地面积1618km2。XX县地貌类型以山区丘陵为主,平原较少为特点。全县山丘区面积1092.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525.5平方公里,耕地64.4万亩。现有11个乡镇,3个管理区,614个行政村,总人口52.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14万人,乡村劳动力24.49万人,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32276万m3,地下水资源20573万m3,水资源总量为42269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35781万m3,农业用水量为35388万m3。目前全县小(1)型水库13座,小(2)型水库83座,塘坝96座,总库容60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4万亩,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3.92亿立方米。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受到当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发展很快。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建成坑塘440座,水窖3.3万座,配套万亩以上灌区7处,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全县有机井10909眼,已配套9809眼,农用机井中大口井270眼,修建防渗渠道22.7万米,pvc管道长44.61万米,并修建了众多的截引堤等小型水利工程。全县水浇地面积达49.45万亩,节水达20.93万亩,修建堤防169公里,保护耕地28.8万亩。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截止到2010年,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54处,涉及256个行政村,日供水能力10250m³。
二、农村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现状及分析
1、重点小型水库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现状及分析
为了解决病险水库度汛安全问题,自2009年开始我县在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逐步开始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上批2座水库已于2009年全部完成竣工。2011年有6座小(1)型水库被列入到国家除险加固计划目前正在实施,还有23座重点小(2)型水库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工作。按照省市要求,我县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财政等部门及有关乡镇落实相关责任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项目法人责任制
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XX县水务局2008年11月成立了“XX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负责全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并申报县政府,县政府以抚政【2008】34号文做了批复。鉴于县水务局人员变动,2011年3月29日XX县水务局以抚水字【2011】16号《XX县水务局关于调整XX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的请示》,申请对建设处成员进行调整,县政府予以批准。按照上级要求设置了综合科、工程科、财务科、质量与安全保卫科等科室,从县水务局内抽调技术骨干充实建设处,确保建设处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同时制定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2)招标投标制
在完成施工图后,我县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我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招投标工作是在市水务局组织下,在省水利厅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的,严格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和国家纪委等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以及《XX省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经水利厅核准,我县委托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招标代理中心进行公开招标。
(3)建设监理制
我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委托XX省监理咨询中心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监理公司派驻了以董志强为总监理工程师的XX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监理部,负责XX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监理工作。监理单位完成了《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工作,监督施工单位执行施工合同,按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文件要求,监督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核实完成工程量,签发工程付款凭证,协助建设单位对项目划分进行审核,对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及验收签证工作进行复核,协助设计单位做好设计变更,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关系等。
(4)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后,由建设处和监理单位共同召开施工预备会,对进场前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进场前报送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进场人员、设备及测量放线进行了报验,经总监理工程师核准后,由总监下达开工令。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持证上岗,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人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四检”、“三把关”和“三检制”制度,严格按图纸施工,按规范施工,按程序施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现场管理落实到位,施工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在监理认真执行合同下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未出现擅自改变建设内容的情况。如果图纸有问题或实际情况有变化,施工单位首先报请项目监理部,由总监审查后与建设处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5)资金筹措与使用情况
XX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省级建设资金、市级建设资金、县级配套资金组成,根据上级部门及县财政部门的要求,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资金由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在县农行开设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严格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了专帐管理、单独核算,做到了专款专用,没有违规使用情况。
2、XX灌区建设运行管理现状及分析
(1)工程建设情况 在工程建设及资金投入上采取争取国家补助、管理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投劳等形式。
在工程管理上实行各管理站所负责管辖维修养护各辖区的渠道及相关水工建筑物,各管理站所又将各工程地段,按岗位责任制分到个人。管理处工程科为各工程站所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2)管理体制
灌区由XX县XX灌区管理处管理,行政隶属XX县水务局,实行事业单位管理。机关设3个股室(工程设计股、财务股、办公室),基层设7个管理所。
现灌区共有管理人员112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7人。
(3)运行机制
管理处对各管理所在经营机制上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制定和落实目标责任制,效益与收入挂钩。
计收水费核订:按所属工程及全灌区固定资产核订水费成本及水费价格,根据水量及受益田亩向镇村下达水费任务。水价执行、水费收缴情况
XX灌区的现行水费制度是按照(1999)省物价局《关于执行“实物计货币结算”核定农业水费计收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的,包括基本水费和灌溉水量水费。
基本水费: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内的耕地,每年每亩向水管单位交纳基本水费2.00元。(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系指以引青为水源的水利工程能够灌溉的土地面积,包括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及其它方式灌溉的土地面积。)灌溉水量水费:灌区水量水费从斗渠口计量,现行水价按省物价局批准农业用水水价 0.1元/m3征收。
收缴方法:灌区水费必须实行“计划用水,以亩预收,按实际用水量结算,多退少补,超用水加价”的办法收缴。用水单位不预交水费,供水单位不予供水。
收费标准:灌区内主要作物水量水费的预收标准:水稻72~75元/亩;小麦25~30元/亩,(其中亩次不少于10元);果树0.9~1.2元/棵,(其中株次不少于0.3元);栽种甘薯3~5元/亩,自流灌甘薯的亩次不少于9元,以上各种作物的预收水费不包含基本水费。(4)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与管理
灌区积极推行“灌区管理单位+用水户协会+用水农户”的管理模式,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灌溉管理。以灌区管理处为基础,由灌区管理处负责灌区水源工程、干支渠及建筑物等工程的管理、维护和经营。由用水者协会和用水小组负责灌区支渠以下的工程、田间工程等小型工程的管理、维护和经营。小型工程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大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及维护的力度。
灌区管理体制本着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灌区成立管理站,农民成立用水户协会。
灌区内部不断加大运行管理力度,一是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推行内部管养分离办法,即在各基层管理站设立专业养护岗位,对管养人员明确职责,立桩确界,划分管理范围,实行工程管养目标责任制,加强日常对工程运行情况的巡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保证工程正常安全运行。二是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等,与各站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定职定责定奖定惩,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制度措施保障。三是深化基层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度,把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及用水管理交给用水户组织,推行管理处(站)+用水协会的管理。
灌区管理站负责灌区内水量调配,推广先进的灌水技术,灌区内工程的维修养护,检查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工作,制定上报灌区内灌溉用水计划,工程维修养护计划,水费收缴计划并负责实施。总会协助灌区管理站管理分会的各项工作;分会负责斗渠以下的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协调农户间用水矛盾,反映用水户的愿望和要求,协助征收水费,并接受灌区管理站的指导和监督,从管理体制上保证灌区良性协调发展。在推行用水户协会的同时,积极实行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通过界定产权、评估资产、划分股权,组建起由水管单位控股的股份合作经营实体;二是拍卖斗、农渠的产权或经营权,由新业主自主管理,统一规划更新改造,综合开发利用和经营;三是租赁承包支斗渠,在不改变所以权的情况下,由租赁承包者自我投资,自主经营,期满后无偿移交工程管理单位。
3、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政策扶持情况
(1)XX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定了水利改制意见,并把此作为全县水利改制的基本政策性文件贯彻实施。总体政策要求是,除了XX灌区所辖的国有水利工程由XX灌区管理处实行统管以外,库、塘、机井、渠道等各项水利工程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彻底打破集体统管的旧模式,在投入机制上拓宽筹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资,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个人投资办水利,使其成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维修投资的主体,彻底改革单纯依靠国家、集体投入办水利的旧机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同轨运行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新型机制,另一方面,采取公开竞标水价、合同管理和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等措施,抓好人饮、节水等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稳步实施,我县在组织管理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农田水利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在县水务局设办公室,专人负责。在资金保障方面该项目将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在项目区实行报帐制。建立健全审批手续制度,实行统一组织采购建筑材料和设备,建设单位按工程进度凭购货发票,水利、财政等部门根据工程位置、工程进度,对建设单位的购物发票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再拨款。专款专用,严禁计划外开支,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严格遵照和执行财务制度、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
近些年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健全完善。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均采用此四项制度。在项目法人及组成上,要求投资各方在酝酿建设项目的同时,即可组建并确立项目法人,做到先有法人,后有项目。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立项、筹资、建设和生产经营、还本付息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在项目法人与各方的关系上,强调项目法人与各方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关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后,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施工队伍及材料方面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严禁三“无”产品,不合格的产品入场。保证各种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设备和施工选择资信度高,业绩好的施工企业。
(3)在工程建设及资金投入上采取争取国家补助、管理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投劳等形式。县委县政府、县水务局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对集雨、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予与补助。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及分析
(1)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向是水利工作的重点,XX县高度重视农村人畜饮水工作,专门成立了XX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处,建设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主任,水务局局长任副主任,建设处设在水务局农水股,下设办公室、工程组、财务组。XX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按照国家人饮安全项目管理办法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监理承担单位为XX省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处。人饮工程经省发改委批复后,我局立即与相关乡镇村委会取得联系,实地考察多方比较择优制定出人饮方案,并派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村房屋及街道位置进行前期测量工作,之后进行管道布置,并会同财政、发改、纪检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招投标工作,对没有资质的单位一律不允许进行投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材料进场后,对管材进行打压实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施工时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监督指导,保证施工中每个环节不出差错。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采取国补、省市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随着国家对水利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国补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多。
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小型水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全县范围内的水库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当时技术力量
较薄弱、生产条件较差,群众靠肩扛人担修建了水库,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年久失修,多数水库带病运行,许多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甚至积病成险存在安全隐患,危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成为当务之急。病险水库多,处理包袱重。全县小型水库病险率高,数量多,这些病险水库没有稳定可靠的除险加固经费渠道,水库病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为度汛安全,需要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严重影响水库效益发挥。而小型水库都是当地农村的重要水源,有些甚至是当地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生命线”,因此,为了多蓄水,带病带险运行普遍存在,给水库安全运行造成极大隐患。(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小型水库绝大部分属乡镇、村集体所有。管理主要分集体管理和个人(承包、租赁)管理两种形式。部分水库存在产权不清,受益不明,管理单位既不像事业单位,也不像企业,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经费无来源,由于产权、体制、机制上的问题,给小型水库的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完成设计审查及招投标等工作,经过开工申请批准,开始进场施工,在施工中发现,有些项目没有或部分没有列入概算,比如:溢洪道开挖、永久占地、水库坝坡部分清理表层土方、放水涉及的补偿等未列入概算投资,这在施工中增加了施工难度,有些工程因无法支付补偿款而进展缓慢。
(4)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资金未及时到位,造成工程预付款无法拨付,先由施工单位垫资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5)规范化管理严重滞后。绝大多数小型水库缺少必要的监测设施,且受经费限制,没有进行正常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工程运行状况不清;许多水库特别是大量的小(二)型水库,交通与通信极为不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无法满足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低。
(6)“重建轻管”思想仍然存在。当前往往注重投资新建项目,而忽视对已建工程的运行、维护的投入;加之管理手段落后、法规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管理水平低下、效率不高,有的甚至导致人为事故的发生。以上因素又进一步加剧了水库的病险程度,形成了小病变大病的恶性循环。
2、XX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
(1)建设问题
XX灌区主体渠系及建筑物工程配套比较齐全,但由于修建时建设标准低,在多年运行中工程管理单位又无力投入足够资金进行工程的大修和更新改造,导致部分防渗渠道、建筑物老化损坏,跑漏水现象尤为突出,土堤塌陷滑坡、淤积严重,降低了渠道的引水能力、个别渠段危险运行。原农桥标准难以承受当今重载车辆荷载要求,多数桥梁的桥墩、桥板已经损坏,急需进行工程改造。全灌区支渠以上渠道总长513.04km,防渗长度103.26km,防渗率仅为20%。由于土渠长、渗漏损失严重,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供水效益难以发挥,需逐步进行防渗配套。
群管的田间工程由于工程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且配套不全,斗、农渠防渗率仅为10%。土地平整面积仅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0%左右。多数农民还习惯于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存在浪费现象
由于工程运行四十多年,加之工程投入不足造成险工隐患多。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持续进行,灌区骨干工程状况逐年改善。但由于年投入不足,仅解决了主干工程,分干以下渠道改造任务仍很重,田间渠系工程老化、损毁、渗漏、散浸等现象十分严重,状况令人担忧。灌区末级渠系呈现出渠道输水不畅,灌溉面积严重萎缩的局面。
(2)管理问题
现行的群管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在灌区范围内全面铺开,部分用水户协会由于资金不足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多方加以扶持和扩大规模。此外,专业人员过剩,缺乏有效控制手段。灌区综合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机制不活。
(3)水费征收
由于水费成本高,农民承受能力有限,水费尚未达到按成本计收。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体系未能有效结合,灌区供水补充地下水未能得到相应补偿。出现地下水、地上水互争市场局面,减少了灌区水费收入,也影响了灌区对工程管理维护资金的投入。
3、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存在的问题
(1)XX县地处北方贫水地区,由于管理不到位,部分农田水利建设
工程老化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另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还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配套措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地区只注重蓄水工程建设,忽略了雨水汇集措施和沉沙过滤设施的配套建设。有的地区田间节水综合措施不完善,没有充分引导农民将集雨与节水灌溉、节水增产农艺措施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有些地区重建设,轻管理,不利于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为缺水地区解决生存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但它仅仅是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必须与当地农、林、牧、副、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增产和增收措施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2)目前全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绝大部分修于上世纪70、80年代,工程老化、损毁严重,且科技含量低,利用效率差,有的甚至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为了摆设,鉴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水利管理部门体制不健全。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些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规定一些具体的保护与维护措施及水利设施产权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实行强制执行,从而让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受不到处罚。同时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事务的部门制度体系也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管理权限不清等。
4、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是工程老化失修问题比较严重。通过近期对全县农村自来水的普查情况看,我县农村自来水老化失修问题比较突出,全县有近170处农村自来水需进行维修,有近50处需要进行改造。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自来水工程有一个自然老化的过程,按设计标准,2006年以前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在正常的使用期内每年都需要对自来水工程进行维修。二是我县很大一部分农村自来水工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受当时材料、设备、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加之维修改造跟不上,管材、设备老化失修问题日益严重,跑水、漏水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村庄因水量损失较大,造成用电量大增,电费负担过大,运行成本增高,只能采取定时供水或者隔天供水。三是维修改造资金匮乏。目前,我县大部分村实行的是单村供水,水价较低,用水量较小,且部分村在限定供水量内不收水费,水费收入较少,仅能勉强用于缴纳电费,有的村甚至连电费也缴纳不起。加之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能力对自来水工程进行正常的维修改造,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严重匮乏。
(2)群众对修建自来水工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对修建自来水工程的认识不到位,当前修建自来水工程的自筹部分资金征收困难,工程完工后水费缴纳也存在缺口,工程管理滞后,管护不善的问题也常出现。
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需采取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1、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对策措施
针对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采取有力措施,力保小型水库标准内洪水不垮坝,超标准洪水不死人,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支付效率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较重,资金缺口较大,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增加资金扶持,并提高财政拨付效率,确保工程及时开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2)搞好前期工作,加快除险加固步伐
按照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兼顾效益、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按除险加固项目的轻重缓急,控制除险加固的规模,分类排序,确定加固的优先次序和重点,集中有限的投资,防止撒“芝麻”的办法,加固一个,除险一个,摘帽一个。
(3)市场运作,多元筹资
小型水库能否顺利除险加固,资金是关键。管理单位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争取主动,按照先干后补的原则,广泛调动全社会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一是采取市、县、乡(镇)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投一点,群众投工投劳干一点的办法,广泛吸纳个人、集体企业等社会资金;二是采取拍卖和租赁以及承包水库水面和荒山等办法筹集加固建设资金;三是争取热心于家乡水利建设的有志之土和企业家捐款以及村集体收入等;
(4)严格标准,注重质量
坚持大坝安全鉴定和注册登记制度,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加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为做好前期工作,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纳入除险加固计划的工程——进行排查逐个到现场勘察、测量、重新进行洪水核算;统一加固标准全面落实工程加固责任。实施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除险加固工程按标准进行。(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小型水库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小型水库的专职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全国小型水库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灌区水利设施建设对策及保障措施
(1)针对管区水利设施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管区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对老化的工程予以改造升级,确保其正常发挥效益。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支撑力度,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化、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其增加效益,在节水、节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目前,灌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尚未完全摆脱旧的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这些问题大都与体制不顺直接关联。在现阶段,建立起责、权利项统一的灌溉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水管理单位要做到政、事分开,精简机构,减少冗员。降低水管理单位的管理运行成本,将水管理单位的工作和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使水费真正用到工程维护和建设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收益乡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协会负责本区域内农业水费的收取,所收取的农业水费由协会管理,主要用于本区域内渠道的维护。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降低水费征收难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才能有保障。
(3)通过“一提一补”,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就是将水价提高,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经济调节作用;“补”就是将财政补贴资金和水价提高部分作为节水调节资金,按承包地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提补水价”机制真正调动起农户节水的积极性,实行这种机制,表面上看是按耕地面积平均补贴,实际上在这一提和一补之间真正实现了奖罚,这里面暗含着竞争,激励农民比着节水,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节水的动力,从而缓解了水费征收的困难,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策及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囤水田等小型水利,要纳入财政支持项目并提高补助比例,达到50%以上。要积极探索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我投资发展,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经营性水利工程,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投融资的新机制。
(2)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监督和检查,及时将国补的小型工程资产产权移交给村组、农户,各村组、农户负责建立工程管理组织、管护制度、使用制度,建立起以水养水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通过项目建设,加大水费征收力度,制定水费标准,合理征收水费,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这不仅是实行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实现项目良性循环的可靠保证。
(3)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吸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利用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放开经营权和使用权,逐步建立起责、权、利统一,所有权明晰,经营权、使用权放活,多渠道筹资的新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水费计收管理,逐步理顺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节水、统筹兼顾的原则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建设对策及保障措施
(1)是继续加大对农村自来水的扶持,建立农村自来水更新改造长效机制。农村自来水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随着自然条件、外部环境、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自来水的水质、水量、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年限的不断增加,管材、设备本身也存在一个自然老化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维修改造。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单靠农村群众自身的力量难以筹措到维修改造资金,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要建立市县两级农村自来水更新改造基金,逐步对失修老化和濒临报废的自来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2)是切实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近年来,我县对农村自来水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推行企业化管理、承包经营管理、联村联片管理等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自来水工程面广量大,涉及到的各种情况比较复杂,管理难的问题尚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自来水的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水费的收取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把农村饮水工程水价核算纳入成本核算之中,既要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循环发展,又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定水价。对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实行分类计价,生活用水实行成本价,生产用水实行成本加微利,并推行定额用水,超量加价的计收办法,促进群众节约用水。走出一条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的路子。第二,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目前我县农村自来水大多是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分散、供水保证率低、水源保护措施不到位,运行管理中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实施城乡统一供水后,可有效解决供水保证率低、跑水漏水现象严重、维修养护不及时、水源保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因此,要结合农村自来水的升级改造,加快农村自来水与城区、镇区自来水管网的对接,逐步实现由单村集体管理向供水公司专业化统一管理的方式过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在现在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提出的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根据工作安排,从4月......
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县农村水利设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提出的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根据工作安排,从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