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以煤补农情况汇报_村煤改气情况汇报
沁源县以煤补农情况汇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村煤改气情况汇报”。
沁源县以煤补农情况汇报
一、全县以煤补农总体情况
沁源地处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辖5镇9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3.9万,境内山大沟深、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优质主焦煤生产基地县,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总储量达到128.8亿吨,可采储量90亿吨,含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截止2008年底,全县有煤炭企业29个,年生产原煤511万吨,焦炭产量20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全县煤焦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5%。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4.86亿元,其中煤焦企业上交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独特丰裕的煤焦资源成为沁源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结合沁源实际,科学制定了“345567”工程建设规划,以发展产业为重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全县规划建设了脱毒马铃薯、优质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蔬菜、野生资源采集、肉牛育肥7大农产品基地;以“四化四改”“六个一工程”为重点,在10个省定试点村55个省重点推进村和24个市整治村大力开展了农村基顾设施建设;以“美好家园”民居改造建设为重点,在全县各乡镇规划改造建设农户住宅5800余户;以治理农村“六乱”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百村推进环境大整治”活动。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县委、县政府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煤补农”战略,连续四年推行“百家企业帮百村”办法,扎实加大煤焦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帮建力度。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煤焦企业用于农村的投入达到4.5亿余元,煤焦企业吸纳本县劳动力3.2万人,占到企业用工人数的90%以上,用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达到6500余万元,帮扶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5300余万元。煤焦企业“以煤补农”投入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使沁源农村迈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主要做法
(一)转变发展方式,科学确立以煤补农工作思路
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以及煤农矛盾的日益突出,产煤乡镇和无煤乡镇收入差距日渐拉大的趋向,县委、县政府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审时度势,在深入分析全县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把目光从单纯追求煤焦生产效益转向了发展农村经济综合效益,将单一的挖煤、采矿、炼焦转向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将单一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转向了回报社会建设新农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科学提出了我县“以煤补农、以工促农”的发展思路。一是加强规划。在每年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都要对以煤补农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作为年终考核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主要依据之一。明确要求每个煤焦企业至少兴办一项非煤产业,每个煤焦企业至少扶持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每个煤焦企业至少办一件不少于100万元的公益事业,所有煤焦企业都要建成园林化企业。二是统筹协调。鼓励和协调企业一企帮多村和多企帮多村,尤其是注重对无煤地区的资助,使农村得到均衡发展。三是着眼长远。引导企业的资助项目实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重点扶持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学校教育、农民技术培训、产业发展等,变“输血”为“造血”。四是体现长效。县委、县政府通过“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政府对煤炭企业的规定性要求、各煤炭企业设立的专项基金,以及煤炭企业与当地农村签订的《长期村企共建协议》等,为 1
稳定“以煤补农”政策,实现长期扶助提供了长效保障。
(二)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以煤补农运作模式
1、兴建项目,开发非煤产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在实行一个煤焦企业兴办一项非煤产业政策的激励下,许多煤焦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发和发展农业、旅游、建材等非煤项目,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如康伟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开发了菩提寺生态旅游开发区;明源煤焦公司投资430万元,开发土地126亩,兴建日光节能温室54座,初步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生态园区,实现了年产值162万元的经济效益。煤焦企业兴办非煤产业,有效激活了农村经济,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结对帮扶,以企带村,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为扎实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所有煤焦企业开展“一企帮一村”的结对帮扶活动。近四年来,全县结对帮扶企业共投入新农村建设公益事业和特色农业生产建设资金2050余万元,用于农村交通、供水、通电、土地整治、荒山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文体、卫生、养老等公益设施建设。如沁新公司投资1000万元,为李元中心医院兴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综合住院部大楼,改善了驻地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同时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沁河镇至李元园区沿线行政村人畜引水工程项目,有效缓解了沿线各村人畜用水紧张状况,帮扶李元村、韩家沟村300余万元,建标准化小学、扎坝等工程。明源煤焦有限公司为郭道村投资50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幼儿园。康伟公司投资1000万元,支助新建了灵空山镇卫生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帮扶灵空山镇,全镇实现“校校暖”。通洲公司投资1300余万元为聪子峪乡新店上村新建了单元住宅楼4幢,安置解决了68户农民的住宅困难;投资1100余万元,为该村实施了扎坝、造地、绿化等建设工程;投资120万元新修了校宿。黄土坡煤焦公司投资35万元为聪子峪乡5个行政村修建集中供水工程,解决2600余农户、1200余头大牧畜饮水困难,同时投资40余万元,为土岭底、才子坪两村架设了乡村公路大桥等。煤焦企业兴办农村公益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农村居住环境,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3、转移农民,务工就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我县煤焦企业多的优势,我们在劳动力转移上确立了“就地转移为主,向外输出为辅”工作思路,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煤焦企业就业。从2006年至今,全县就地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力3.2万人,为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据统计全县务工农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可达2.2万元,最高可达3万余元。实现了“安置一个农民工,打造一个小康户”的良好效应。
4、企业出资,基金助学,积极救助贫困生上学。从2006年开始,县政府每年从各煤焦企业筹资100余万元,作为专项助学基金,支助100名以上贫困大学生和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上学,截止2009年8月底全县共支助贫困大学生600余人,支助贫困高中生800余人。此外,沁新集团每年出资100万元通过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沁源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截止目前公司已资助了500余名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学的大学生和高中生顺利完成学业。康伟公司每年拿出20万元支助农民工子女上大学,让贫困家庭的子女感受到了政府、企业、社会的温暖。
(三)创优环境,努力增强“以煤补农”发展后劲
实施“以煤补农”战略关键在于促进企业的规模发展,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的思路,整合资源,延伸链条,积极实施煤焦企业产权改革,大力发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环保效能强、经济效益佳、产业链条长的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了工业“煤—洗精煤—余热发电—棕刚玉冶炼”,“煤—洗精煤—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建材”,“原煤—洗精煤—炼焦—化产品回收”三条循环产业链,规划建设了李元、灵空山、郭道、王陶、聪子峪五大工业园区和沁新、通洲、康伟、马军峪、黄土坡、明源等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规模生产企业,为实施“以煤补农”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以煤补农”政策机制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沁源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煤焦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工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全县80%的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36元,其中劳务收入占到60%以上。
二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全县254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解决了14个乡镇144个村安全引水工程,解决了16000余人、45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88%的农户已能收看到57套有线电视节目。
三是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通过煤焦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帮扶措施,有效地推进了10个示范村、55个省重点推进村和24个市整治村的 “四化四改”和“六个一”工程。全县街巷硬化累计达到420公里,绿化面积78740平方米,建成园林村71个,安装路灯3580余盏,建定点垃圾池1400余个,建成科技文化活动室151个,农民健身活动场所90个,建成甲级卫生所63个,64所乡村小学达到标准化,建成农村供销超市(便民连锁店)141个,村级活动场所254个。完成了“美好家园”民居改造5830户,完成农村沼气1094户,建成了大中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3处,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救助了农村弱势群体。从小学到高中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5%。落实弱势群体保障资金1000万元,70岁以上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近1.2万人由县财政买单参与新型合作医疗,80岁以上老人享受健康生活补助,6487名农村低保对象救助标准提高到300元,农村卸职主职干部生活补贴的范围得到扩大,标准得以提高。
四、几点建议
以煤补农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措施,是今后“三农”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县在以煤补农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仅仅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结合我县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以煤补农工作方案;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三是要出台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综上所述,实施“以煤补农”战略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基本达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获、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目的,实现了发展有产业、村貌有改观、设施有改善、民风有规范、管理有保障的良好效应。虽然我们在以煤补农工作中做出了不懈努力,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县区“以煤补农”的经验做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以煤补农力度,创新以煤补农机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县特色的以煤补农新路子。
上一条:关于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美好家园”改造工程的通知 下一条:沁源县新农村建设简介
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南部,拥有丰富的优质无烟煤资源,属于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县份,在全县2656平方公里面积中,含煤面积达2421.9平方公里,占91%。理论地质储量265.25亿吨,现已探明储量8......
1、煤炭企业面临产业整合的考验,开工不足。我县44座煤矿中,除5座县营煤矿2002年改制外,其余39座,乡村煤矿(占85%),普遍存在起步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办),规模小、产能低、设备......
以煤补农---统筹城乡的支点(提纲)“以煤补农”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实际,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是我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实践。......
小麦每亩补贴10元棉花每亩补贴15元玉米每亩补贴10元 河南省政府连发两个文件,《2011年河南省抗旱夺取夏粮丰收实施方案》和《河南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实施方案》,力保2011年夏......
湖南 省 财 政 厅湘财建函 〔 2012 〕 2 号湖南湖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 2012 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及双季稻种植补贴资金的通知各市州、省直管县市财政局: 根据中央相关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