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工作汇报机制(精选5篇)_工作汇报制度
形成工作汇报机制(精选5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作汇报制度”。
第1篇:工作汇报机制
工作汇报机制
1.工作汇报的目的1)为规范公司的工作分配及汇报,加强公司内部工作进程管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2)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掌控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2.工作汇报形式 周工作计划及执行总结
1)个人周工作计划及执行总结:由各部门员工个人填写汇报到部门经理处审核留底;
2)部门周工作计划及执行总结:由部门经理填写汇报到马佳审核和留底;
3)集团总结:由敖勇根据各部门情况,做每周总结,每月汇总后汇报,重大事宜需要及时向董事会汇报。
月工作计划及总结
1)个人月工作计划及执行总结:由各部门员工个人填写汇报给行政部门;
2)部门月工作计划及执行总结:由部门经理填写汇报给行政部门;
3)集团总结:由敖勇进行统一的月总结汇报。说明
1)个人计划报告由个人按要求报告个人本月工作计划(包括正常事宜、异常变动、工作发现、工作改良、工作建议及好的提议和方式方法等)。
2)部门经理除需填写个人工作计划内容外,同时要将部门的计划统一安排计划填写报告(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负责人、安排完成时间、完成程度及过程控制方式等)。
3)中心负责人除需填写个人工作计划内容外,同时将中心所下达的任务安排统一填写报告(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负责人、安排完成时间、完成程度及过程控制方式等)。
4)部门、中心及分公司的个人计划工作内容和下属单位的计划安排可统一写在部门计划报告中。
3.工作汇报要求
1)工作汇报要求: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格式规范。2)工作汇报坚持“逐级汇报”制:即各部门工作职员应向部门经理汇报,各部门负经理应向集团总经理汇报,集团总经理向董事会汇报工作。
3)根据“逐级汇报”制,相关管理人员应负责对工作汇报进行审阅,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指导,对延迟的工作任务要严加督促,对下属人员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要及时反馈。
4.工作汇报时间及流程
周工作汇报时间及流程
1)每周五中午12:00前,每位员工将本周工作执行及下周工作计划发到行政部审核;
2)每周五下午14:00前,部门经理将部门本周工作执行及下周工作计划发到行政部审核;
3)每周五下午17:30前,中心负责人将中心本周工作执行及下周工作计划统一报到行政部门汇总,再由总经理审核;
月工作汇报时间及流程
1)每月28号前,每位员工将本月工作执行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发到部门经理处;
2)每月29号前,部门经理将部门本月工作执行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发到总经理处;
3)每月30号下午17:30分前,总经理将中心本月工作执行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发到董事会;
4)每月1号(遇节假日顺延),公司就各中心本月总结及下月计划召开公司例会,由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进行会议主持。
5.执行和查验
1)每位所提报工作计划人员,必须将计划工作记录在案。2)每个计划工作都能在所属领导查验时可以及时提供。3)各部门、个人其月工作计划和进度,由总经理助理每周五定期、或不定期,统一进行抽查和监督。
说明
1)所有人员需严格按上述说明执行,工作汇报将作为员工工作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工作考核的依据,周例会一月内有4次,每周一上午召开,月例会无特殊情况,只要有不及时汇报者,即将予以罚款处理,对工作计划中提到好的建议或好的工作改良方法,将根据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奖励,具体参公司《奖惩制度》作为考核办法。
2)各项工作汇报要以电子文档和书面文档形式双向保留,并统一管理以备检查。
3)如果一个人分属两个部门,则应分别将工作报告发送给相应的直属领导,如不涉及到保密问题,可将工作报告填写在一份报告中。如涉及到保密问题,则应将工作报告分开填写,并分别汇报。
第2篇:如何形成素质教育机制
如何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形成素质教育的机制涉及很多方面,有教育思想的问题,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还有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当然我们希望高考改革能够有所突破。但现在加过头来想,高考无论怎么改,也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目的就是要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怎么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呢?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建立素质教育自身的评价制度。如果“九五”期间在评价制度方面不能有一个突破的话,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就很难建立起来。可喜的是,现在一些地方开始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评价制度。这里介绍两个比较好的经验。一个是上海的南市区(1996年2月26日《解放日报》报道过)。南市区全面衡量办学水平,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学生负担减轻,全面发展。南市区的经验是建立办学水平评估的体系,把办学水平评价指标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第二个板块是重点工作的完成率;第三个板块是办学特色。评估指标体系总值是100分。教育教学常规占63分,这里面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63分里面,智育只占10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分别占8分,共32分,其他21分。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占30分。办学特色占7分。办学指标体系的权重旨在改变德、体、美、劳的薄弱地位,引导学校的工作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实行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他们还有一整套做法:自评与考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审定与认定相结合,以审定为主;考评与指导相结合,以指导为主;督导室与有关和室相结合,以督导为主;办学水平评估与常政负责人实绩考核相结合,以办学水平评估为主。我不是要求大家套用他们的具体做法,而是认为他们在评价制度上的改革是很有意义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还有一个典型是湖南汨罗市,《人民教育》1996年第2期全面介绍了汨罗的经验。汨罗的评价制度也是有突破的。它不仅仅用素质教育标准评价学校教育工作,也用素质教育标准来评价党政干部抓教育的政绩。汨罗市委组织部、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人民政府督导室三家联合发文,文件分这么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地位;第二部是教育投放;第三部分是办学条件;第四部分是巩固“普九”;第五部分是农、科、教结合。教育地位18分。其中要求每委度要讨论一次教育问题,每次讨论解决了实际问题记4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记3分,乡镇将教育工作纳入了干部岗位责任制的目标管理记2分,健全了党政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记1分,对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奖励记2分,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记2分,有《教育法》的实施细则,广大干部群众维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教育秩序记3分,建立了教育专项文书档案记1分。他们把教育的地位分成多个子项,并规定了每个子项的分值,这样就使教育的地位落到了实处。然后是教育投入占32分。办学条件是20分,巩固“普九”是20分,农、科、教结合是10分。上海南市区和湖南汨罗市的改革实验,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3篇:07褶皱的形成机制
褶皱的形成机制:
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其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形成机制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作用﹐常见的有﹕
(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而形成褶皱。一般认为岩层在褶皱前处於初始的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是地壳受水平挤压的结果。岩层间的力学性质差异在褶皱形成中起著主导作用。如岩系中各层力学性质很不一致﹐则在顺层挤压下﹐强硬层就会失稳而发生正弦曲线状弯曲,形成等厚褶皱﹔相对软的层作为介质﹐在均匀压扁的同时被动地调整和适应由强硬层引起的弯曲形态。进一步挤压下﹐强硬层的褶皱变得越紧闭﹐可使翼部被压扁而成IC型褶皱。如岩系中各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小且平均韧性较大﹐则强和弱的岩层在褶皱的同时共同受到总体的压扁﹐可形成IC型到3型的褶皱。纵弯褶皱的轴面垂直挤压方向﹐褶轴与中间应变轴一致。
(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近於垂直的力而发生弯曲的作用。由於沉积岩层初始状态是水平的﹐因此﹐横弯褶皱作用的外力是垂向的。它可以是由於基底的断块升降引起盖层的弯曲﹐也可以由於盐层或其他高塑性层的重力上浮的底辟作用(见底辟构造)引起上覆地层的弯曲﹐也可由岩浆上涌所引起。其特点是受褶皱的岩层整体处於拉伸状态﹐常成IA型顶薄褶皱﹐或在顶部形成地堑。当基底的差异性升降与表层的沉积作用同时进行时﹐则为同沉积褶皱﹐背斜表现为水下隆起﹐向斜表现为水下凹陷﹐从而可引起沉积层的岩相和厚度的变化。
(3)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是岩层沿著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面发生不均匀的剪切而形成褶皱。它一般发生於韧性较大的岩系(如含盐层)或较深层次的层状岩系的韧性剪切带中。这时﹐各岩性层间的韧性差极小而趋於均一化﹐而整套岩系的平均韧性较大。在变形中﹐岩性差异和层面只作为标志而不再具有力学意义上的不均一性﹐由於受差异性剪切而被动地弯曲。其轴面平行於剪切面﹐因此沿轴面测量的层的视厚度相等﹐是典型的相似褶皱。
(4)流褶皱﹐岩石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成为具高韧性和低黏度的固态物质﹐呈类似於粘性流体的黏滞性流动而变形﹐形成形态非常复杂的褶皱。深变质岩和混合岩化岩石中常可见小型的流褶皱。在比较简单的层流条件下形成的流褶皱﹐实际上仍是一种剪切褶皱﹐仍有规律可循。在紊流条件下形成的复杂褶皱﹐已很难再造其运动学图像﹐对分析其所受的应力场已无实际意义﹐但说明了其生成时的条件。
由地表非构造运动的力的作用也可形成褶皱。这类褶皱仅限於地壳表层﹐属表生构造。如山坡上重力造成的蠕动构造﹐可使岩层发生膝状弯曲﹐甚至翻转成平卧式卷曲。地面及水下滑坡﹐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的差异压实作用等﹐都能使沉积岩层产生不同形态的褶皱。这类褶皱一般规模不大﹐往往局限於某一层或少数岩层中。
第4篇:完善制度监督 形成长效机制
完善制度监督 形成长效机制
努力形成勤俭节约的公司文化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就是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奢侈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公司高度重视,多管齐下,从制度上、管理上、考核上入手,以费用控制为着力点,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勤俭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完善制度约束,自上而下落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公司党委制订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从会议管理、发文管理、调研管理、外事出访、职务消费五方面严格控制。“风成于上,习化于下”,公司党委同志严于律己、身先垂范,有助于自上而下形成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良好风尚。
二、加强费用考核,严格控制支出
通过费用考核控制支出是我公司勤俭办事、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虽然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物价水平不断升高,业务接待、差旅会议等需求亦随之增加。但我公司为严格控制五项费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原则上不增加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五项费用指标。在物价上涨、业务增加的情况下,公司五项费用控制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勤俭文化
我公司历来注重成本控制,已形成了务实高效,俭朴节约的良好风气。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一时做到容易,长期保持很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使勤俭之风制度化、常态化,使其成为所有干部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则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八项规定”和公司党委《若干规定》,同时,将其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勤俭节约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今年以来,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同德,在进一步厉行节约、降本增效的战役中取得了良好开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在继续深入开展勤俭节约学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将相关规定细化成可操作的科学标准和制度,持之以恒地改进工作作风,锲而不舍地实现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为公司全面实现“十二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5篇:大学生职业化形成机制初探[1]
·
总第448
期
·
理 论 界 2011 第 1 期
□
叶志雁
大学生职业化形成机制初探
一、职业化的概念以及内涵
在介绍职业化的概念之前,笔者想有必要介绍与职业
化相关的两个概念:职业和职业生涯。职业(Occupation)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 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取得合理的报酬,满足自己的物质和 精神需求的工作。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工 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者所具备的知识或技能、劳动工具
以及劳动对象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决定职业的不同。职业 生涯(Caree)r 是指与一个人职业相关的行为和动作,职业 的变迁以及相关的价值和态度、愿景等经历的动态过程。职业生涯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只存在内容的不同。职业化
(Profeionalization),从英文的表述来看,职业化是一种过 程,是指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和心理上 逐步符合职业素养和规范,成为卓越员工的动态过程。职
业化内涵包括职业化素质、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行为
三个方面。职业化不仅强调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更主要地 是对工作的态度和价值认同感。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必将成为一个卓越的员工;一个团队的职业化程度高的 企业,它必将成为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企业。后经济危 机时代,传统的国际资本拉动加低劳动成本的企业发展模 式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分工越来越精细 化,中国企业要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职 业化人才才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在国际 化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作为企业人
力资源的主要供给面,其职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 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以及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传统的以规模促发展的高校教育模式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 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之与经济发展和 企业需求相符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
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措施。
二、职业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就业人口是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为
630万人。到2011年,大学层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最高点,约为758万人,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就业人口呈现出规
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虽然政府和相关部分在解决毕业生就
业问题上出台了一些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各种体制不是很健
全,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象在很长时期内是不
会消除的。目前企业选择人才的八个标准是:(1)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有较好的组织才能。(3)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4)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5)富有创
造性。(6)有很好的团队精神。(7)具有真正的人格。
(8)善于学习。显然学校的传统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和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引
发了社会对大学生职业化问题的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行为不断提升,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竞争力和合作力。
三、大学生职业化形成机制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社会
相结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特长和经历的优势和
不足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权衡,结合社会环境存在的机会和
威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奋斗目
标,并为这一目标作出明确和清晰地规划,是自己将来就业
(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后经济危机时代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战略机会期,依靠低劳动成本的人才观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发改委预计在2010年到2015年,中国的这种人力
资源优势将会丧失,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的主要供给面,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精神的建设者,其职业化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的竞争中的成败,也关系到国
家未来发展
。本文就大学生职业化素质形成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大学生在培养自己的职业化素质提供一
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化;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11)01-0208-02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课题号:
2010lslktjyx-79)
”
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
2010-11-11
[作者简介] 叶志雁(1973-),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
【教育求索】
208·
总第448
期
·
2011 第 1 期理 论 界
和职位晋升关键的一个环节。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一年
级开始。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要对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
有所了解,只有对自己的充分认识才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
业所在;大学二年级应该通过收集信息,结合对自己的分析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大学三年级应该在知识、技能、和
所要求的职业素养方面提升自己,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储
备
。大学四年级应该做好自己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因为完美转变才是职业生涯好的开始。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
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大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将伴随
我们一生,拥有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2.增强职业意识。中国很多的高中生认为,自己考上
大学后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自己在大学里的任务就
是充分享受生活
。曾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70%~8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地职业规化,职业意识
不强
。大学生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却很少认为
考上大学是为自己的竞争赢得一个更高的平台,目的是更好的工作。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一次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
学生中75%的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50%的学生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迷茫;41.7%的学生表示对毕业
后的就业问题没有考虑太多;只有8.3%的同学对未来的就
业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地规划。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绝
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意识不强,有待提高。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意识就是要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对这个目标作出一个清晰地规划。如我想成为一
个什么样的人?我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是什么?未来的就业环境存在着那些机会和威胁?等等,最
重要的是要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等是否与未来的职业所要求的意识相符合,如果不想符,就应该在这些方面
有所改变。
3.增强自己的职业品德、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态度。职
业品德、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态度是大学生职业化素养的主要
内容。大量数据表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不足。缺乏
独立性、好出风头、吃苦耐劳的精神差、团队意识不强,缺
乏责任感等都是很多用人单位拒绝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理
由。现在很多80后成为就业市场的主体,这些人大多数都是
独生子女,在独立性、责任感、合作性和与人分享方面表现
比较差。因此,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学会感恩,学会与人分享并勇于承担责
任,积极归因,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善自己的不足。
4.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职业化技能。走出教室,把自
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想结合,一是能学以致用,二是能
在实践中去丰富自己的知识。现在高校的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以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学生和老师的互
动较少,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大多数学生毕业时
虽然拥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动手能力却很差,职业技能不是
很强,用人单位需要花费很大的培训成本来弥补这一大学教
育的不足,很对企业面对高昂的成本时,进而对应届大学毕
业生望而却步。
高校应该与企业广泛建立起合作关系,定期
把大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化技
能。
学生自己也应该努力寻找实践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了解社会就业环境。
5.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的营
造需要从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下手。校园文化
对学生有教育、导向和辐射作用,积极地校园文化能够培养
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职业操守
。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基础
设施,加强校广播台、海报栏能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
理,广泛的开展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报告会、辩论会、文艺
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活
泼、轻松地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包括良好的学风和校
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和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
地生活方式、多元文化的交融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这一
系列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
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化素养
和职业化行为操守起到了渲染作用。
6.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教师是知识和技能,以及
价值观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导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大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所培养出来学生质量的优劣。在笔者认为,应
该对大学教师性质进行细化,区别学术研究型和职业导向性
教师,职业导向性的大学教师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作为自
己工作的重点,像国内的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
理硕士等都是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大学可以尝试
将这种教育模式推广到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上
来,破除传统的职业教育只能在专科和高职类教育中才能进
行的观念,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供给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
高层次人才供给极度缺乏的国家。从国家宏观方面来讲,大
学生的职业化有助于我国人才需求结构的完善,缓解结构性
失业的问题,成功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从企业的微观方面
讲,大学生的职业化有助于解决企业招人难,招聘和培训成本高昂的问题,获得具有高潜力的员工;从大学生的自身来
讲,职业化有助于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获得完
美的职业生涯。总之,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业化的人才,职业化的素质培养应该从大学时代开始。■
参考文献:
[1] 王忠军,龙立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资本与职业生涯成功
关系探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19-24.
[2] 宋国学.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及其维
度研究 [J] .中国软科学-理论·方法与案例,2008(12):129-138. [3] 王军.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统计调查与对策研究 [J] .当 代经济-高教研究,2010,6(上):106-107.
[
] 陆卡娅
.
浅析高校职业化教育 [
J
]
.
高教论坛
-
教育教学改
革,2006,8(4):24-29.
[5] 滕杰.以职业化导向的学业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J] .教育与职业-职业指导,2010,4(下):92-94.
责任编辑:邱 枫
【教育求索】
209
如何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形成素质教育的机制涉及很多方面,有教育思想的问题,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还有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评......
工作汇报机制1.工作汇报的目的1)为规范公司的工作分配及汇报,加强公司内部工作进程管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2)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掌控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
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其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形成机制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作用﹐常见的有﹕(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而形成褶皱......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质社会阶层核心课程应试教育[论文摘要]要使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更有针对性,就有必要实行换位思考即分别站在经济社会、国家、基础教育部门以及学生及家长的......
3、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特征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支沟汇流型和主沟侵蚀型两种类型。(一)支沟汇流型三眼峪沟主要由大眼峪沟和小眼峪沟两条泥石流沟汇流而成,而这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