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_简述泥石流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简述泥石流形成的过程”。
3、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特征
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支沟汇流型和主沟侵蚀型两种类型。
(一)支沟汇流型
三眼峪沟主要由大眼峪沟和小眼峪沟两条泥石流沟汇流而成,而这两条泥石流沟又由多条泥石流沟汇合而成。在暴雨期间,首先在二级支沟形成泥石流,然后汇入两条支沟中,在峪门口大眼峪、小眼峪沟合二为一冲出沟口。
(二)主沟侵蚀型
据勘查,流域内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堆积在沟道中,多处特大型、大型天然崩塌体形成的堆石坝已被水流和泥石流切开,沟岸坍塌严重,侧蚀强烈。此外,沟道中停积有多处倒石堆,坡积物和泥石流堆积物,一旦有强降雨或暴雨,产生洪水,它们便纷纷被卷入洪流中形成泥石流。
3.2.2 泥石流规模
受地形陡峻、沟床比降大等因素影响,三眼峪沟泥石流具有汇流快、洪峰大、流速快的特点。据调差,在多条二级支沟内小规模泥石流几乎每年均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自80年代末期以来平均月2—3年爆发一次。自有记载以来,以2010年8月8日泥石流规模最大,其频率约为200年一遇。
3.2.3 泥石流容重与性质
三眼峪沟泥石流经野外采样分析、体积比法、中值粒径法和固体物质储量计算法分别计算,结合野外调查情况,综合取值采用加权平均值,确定了三眼峪沟主沟泥石流容重为2.09t/m3,大眼峪沟泥石流容重1.97t/m3,小眼峪沟泥石流容重为2.13 t/m3。根据容重判断三眼峪沟泥石流属于粘性泥石流。
3.2.4 泥石流灾害
自道光三年至今187年间,三眼峪沟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11次,其中以1943年7月、1989年5月、1992年4月30日及6月4日、2010年8月8日四次泥石流灾害为大。据统计仅2010年8月7日23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96.3mm/h),8月8日凌晨,县城北面的三眼峪沟、罗家峪沟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直接淤埋面积0.41km2。冲毁农田1417亩,房屋307户、5508间。共有受灾人口4496户、20227人,1481人遇难,284人失踪。由于其冲出物质堵塞白龙江形成的长约3km,宽100m,深9m,蓄水量约150万方的堰塞湖,造成县城大部分被水淹没,形成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特征: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如何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形成素质教育的机制涉及很多方面,有教育思想的问题,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还有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评......
第1篇:工作汇报机制工作汇报机制1.工作汇报的目的1)为规范公司的工作分配及汇报,加强公司内部工作进程管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2)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掌控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其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形成机制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作用﹐常见的有﹕(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而形成褶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