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_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丰富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以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48个各类生态观光农业场所,去年接待游客310多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超过1.5亿元。我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1.基础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大,我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5%,其中1000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有89个;丘陵山地植被丰富,30万亩山地,植被履盖率100%。依托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先后建成了4个国家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
2.功能类型多样。初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观光型,如虞山、穹隆山森林公园等;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事参与型,如东山、西山果茶区、双山岛垂钓中心等;以人文历史、革命传统、农业“四新”技术展示为主的科普教育型,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以名特优农产品品尝为主的美食餐饮型,如巴城阳澄湖大闸蟹碧玉主题公园等;以江南水乡、农家风俗体验为主的乡村度假型,如三山岛农家乐园等。
3.投资主体多元。由90年代以政府投资建设森林公园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资、外资等多元投入格局。已统计的各类观光农业园中,国有投资为主的占27%、集体投资为主的占10%、民资投入的占49%、外资投入的占14%,民资和外资已成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的主体。
(二)尽管我市生态观光农业起步较早,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除了几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外,大部分园区建成规模只有300亩左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数量与我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少数地方意识不强,开发力度不大,已经建成的园区相当部分集中在比较单一的垂钓、餐饮项目上;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营销、接待等管理服务不完备。
(三)生态观光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核心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资源环境,结合农林渔等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在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为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提供机会。她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已建成的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结合水产、畜牧、果茶等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科学制订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功能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和开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1.保护。把保护放在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森林、水、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注重历史人文景观、“鱼米之乡”民俗文化的保存,重视苏州精耕细作、特色农业的保留。
2.提高。把提高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等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提高资源质量;通过改善园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和接待服务设施的条件,使游客能进、能游、能休,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培训,使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3.开发。把开发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搞好各种资源的挖掘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生态自然条件,挖掘和利用珍稀树种,名优水产、特色花果,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自然山水等资源,加快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尤其要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提高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品位。
(四)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加快推进。
1.坚持科学规划。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步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硬件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坚持围绕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强化功能开发,根据区域特色和优势,优化功能定位,避免结构雷同,实施错位竞争。
2.加快机制创新。按照投资方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的原则,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各类资本共同投资开发;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做到职能明确,运转协调,灵活高效;创新服务机制,制订完善建设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观光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机制,把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大力招商引资。在农业招商引资中,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作为重点,加强项目整合,加大宣传推介,认真组织开展境内外招商、促销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努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向生态观光农业聚集,增强开发实力。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daodoc.com网。
4.加强政策扶持。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有效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政策扶持。农林部门主要是了解掌握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动态,加强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旅游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指导,积极把生态观光农业纳入旅游项目之中。财政、工商、国土、水利、供电、税务、金融等部门主要为生态观光农业在资金、登记、用地、用水、用电、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服务,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林业局生态市建设考核汇报2005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这一目标,坚持一手抓林业建设,一手抓资源保护,扎实完成林业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荣获“全国森林病虫害防......
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不断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
川西生态农庄的空间布局 观光园的生态农庄布局在滨水区与生产区过渡处,充分体现“以观光带体闲,以体闲促生产”的设计理念,几要通过整体的优化地形处理,对现状建筑景观特色化处......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形成政府、科技界、农民、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格局。目前,尽管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生态农业建设领......
2009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2009年,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和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发挥本部门职能职责,态度坚决,工作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