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_黑龙江农村信用社信贷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黑龙江农村信用社信贷”。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机构 “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四)规模目标
1、资产总额翻一番。2011-2015年,资产总额分别达到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
2、存款余额翻一番。2011-2015年,存款余额分别达到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存款份额提高4个百分点,位居省内金融机构的前三名。
3、贷款余额翻一番。2011-2015年,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贷款份额位居省内金融机构前三名。其中涉农系列贷款分别达到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农业贷款市场的份额稳居全省金融机构的首位;农业贷款的总量、增量、占比分别高于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五)效益目标
1、利润总额、营业网点效益、人均效益实现翻番增长。2011-2015年利润总额分别达到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营业网点效益分别为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和 万元;人均效益分别实现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和 万元。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一倍。2011-2015年贷款利息收入别分实现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
3、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2011-2015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和 %。
4、成本收入比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2011-2015年,收入成本比分别为 %、%、%、%和 %。
(六)风险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监管指标达到监管评级三级(含)以上水平。
1、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减少
亿元,2011-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6个百分点,2011-2015年不良贷款率分别控制在 %、%、%、%和 %以内,资产质量相对较差的联社,不良贷款率也要控制在10%以内。
2、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提高5个百分点。2011-2015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和 %;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和 %。并且资本状况相对较差的联社,资本充足率也要达到8%以上。
3、呆账准备的提取达到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增长一倍。2011-2015年,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分别达到 %、%、%、%和 %;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 %、%、%、%和 %。
4、消灭历年亏损挂账。全额弥补完历年亏挂。2011-2015年,分别弥补亏挂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
5、贷款集中度控制在监管标准之内。力争用3-5年的时间,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控制在10%以内,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控制在15%之内。
六、“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实现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跨越式发展
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省内经济及金融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调整发展方式。金融危机后新的《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比“杠杆率”指标,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更加显现,这是当今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新的考验。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与现代金融企业之间的差距。目前,我省农村合作金融够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还处于商业银行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地位弱势明显。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十二五”开局时期寿险要解决好的问题。全省广大干部施工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勇于承担,积极作为,坚持科学发展,强化风险意识,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实施人才兴社、科技强社的发展战略,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利用好“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完成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机构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更大的发展效益。
(二)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实施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
“十二五”时期,把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打造成为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
1、加快股份制改造。按照国家银监会的要求,对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改进、改造、改制”三步并走的梯次改革战略。一是利用1-2年的时间,完成监管评级为三级以上(含)县级联社的股权改造工作;二是利用3年时间,完成监管评级为四级(含)县级联社的股权改造工作;三是对监管评级为五级以下(含)的高风险联社。采取自身加快发展、并控制新的风险形成,地方政府注入资金、资产,系统内联社救助,或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历史包袱,在风险指标改进的前提下,利用5年时间完成股份制改造。各级联社在股权改造过程中,本着“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对地方政府主导性作用明显,达到准入农村商业银行调的联社,有限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至2015年50%以上的县级联社实现产权组织形式的提升。
2、转换经营机制。一是实施良好的公司治理,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真正构建起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把县级联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强化内部控制机制,按照前、中、后台分设管理的要求,打造流程银行。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以绩付薪”的原则,并实行薪酬支付期限与相应业务风险持续期限保持一致的延期支付方式,实行新的薪酬分配机制;建立科学有限的员工评价机制、竞聘上岗和责任追究等机制,构建起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公司治理”下的全面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评估、识别、计量、控制能力,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经营规模、重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三)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助推“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的实现
“十二五”时期,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在完善和推广现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坚持“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具有操作性”的原则,研发新产品,挖掘新需求,实现金融产品创新从尾随供给型向需求引导型转变;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不断推出满足各类客户群体需求的有效金融服务。以创新赢得先机,以创新赢得客户,努力增强创新的发展优势。
1、开拓省内新市场。一是积极开拓小城镇商场、集贸市场、农资市场等金融市场,积极支持小城镇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以及小城镇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尽快开拓、抢先占领规模化、集约化的农副产品、山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集散地金融市场;三是大力开拓黑河、绥芬河和东宁等边境口岸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以及对外工业加工园区金融市场;四是积极开拓城区小额信贷市场,全力做好微小信贷,让小额信贷走向工厂、社区、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打造成为城区小额信贷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五是继续开拓农民消费金融市场,推进农村“三棚一草”建设为国家汽车、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六是继续开展农场、林场等金融市场,提高省内优势经济资源的市场份额;七是积极开拓银团贷款市场,集中攻关,主动授信,抢占黄金客户资源。
2、推广金融新产品。一是加快研发和推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金融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率先尝试和推广林权、渔权、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等抵质押贷款,加快林权和农村土地的流转;三是开办农副产品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仓单、应收账款、存货等质押贷款,促进粮食产、供、销协调发展;四是开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贷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是开办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贷款,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六是积极开办好银行票据业务,特别是城区联社和资金富余的县级联社,1-2年内实施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办理,3年内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现自行开办银行票据业务,力争至2015年大的市区联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0%以上;七是开展保险、证券、银行之间的代理、代销、代保管、代收付、代买卖等投资银行业务和理财产品,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八是大力开展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资信调查、资产评估等方面业务;九是省、市、县三级机构每年至少要推出2个中间业务品种,特别是省联社资金营运中心对中间业务的研发拓展要起到引领作用。
3、提升服务新水平。一是在农户贷款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加简单、快捷、灵活的服务方式,把农民联保贷款、一证通贷款等业务同鹤卡有机结合,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随有随还,巩固和提升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农户贷款高效率的优势;二是完善服务手段,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延伸至乡镇,至2014年底前实现全省机构网点的全覆盖,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三是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利用1-2年的时间,让办理业务的电子网络终端延伸至村屯、农户,让农民足不出屯,就可以办理代收代付业务;四是丰富金融服务内涵,推行“客户至上”的理念,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实行个性化、差别化、高品质服务,提升客户美誉度和忠诚度。
4、争取政策新支持。一是积极争取省级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营业税、所得税省级留成部分飞返还;二是积极争取市、县政府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联社注入资产、资金,化解历史包袱,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三是积极争取市、县政府对高风险联社的政策性扶持,帮助化解经营风险;四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性存款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贷款,通过对地方经济的支持,提高在地方政府中的地位,形象和公信力,促进地方政府将财政性存款账户转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泥草房改造、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贷款交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建设,促进“十二五”时期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商业银行标准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缩短与商业银行管理之间的差距,建立一套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向管理要规模、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1、有效转换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综合运用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强化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二是建立规范的资本补充机制,加大资本节约型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为有效扩充资产规模提供保障;三是客观反映全省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加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四是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步伐,通过成本分摊、全面预算、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盈利分析等功能,实现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建立现代化的信贷管理。一是全面启动信贷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工程,2011年上半年实行信贷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及时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力争2015年,实现信贷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二是完善授权审批机制,实施理事会、监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相互制衡的信贷审批制约机制,准确把握理事长、主任和监事长三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有效制衡、集体决策的法人治理机制;三是按照贷款新规,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信贷管理流程,明确贷钱、贷中、贷后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责任,建立科学的信贷管理考评机制,实行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四是严把贷款准入关,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损失率控制在0.1%以内。
3、建立大营销战略。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调研农合行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各商业银行相比相对偏低,他们只能论贷款而贷款,给客户提供一些信息服务,与客户有着深厚的感情,做一些保证贷......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员工依法合规履职,遏制违规违纪行为,有效防范风险,保障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安全、稳健经营和......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2年“安康杯”竞赛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工发(2012)8号《关于2012年度在全县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生产、“责......
农村金融机构知名度调查1.您的职业A小工商从业者, B农场主 C 务农 D其他2.您需要的金融服务有哪些?A 储蓄 B 农业借贷,或农业扶持基金 C工商借贷 D 其他3.您的资金渠道来源A银......
前言凤鸣岐山,炎帝生息之“都”,周室肇基之地。蓬勃发展的岐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省联社、省联社宝鸡办事处及地方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连年攀升、各项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