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_德国的循环经济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国的循环经济”。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2005年09月02日 10:5
5第五节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一、德国的生产者责任扩大
生产者责任扩大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是指生产者对于产品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的使用结束之后。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因此生产者必须考虑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确定、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思考方法最初形成在德国,然后传播至整个欧洲。
这一生产者责任环节的延长,使得生产者必须在发生源抑制废弃物的产生,有动力设计对环境负荷压力比较小的产品,其结果,在生产阶段就促进了循环利用,增大了资源的效率。EPR政策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一是产品在回收方面的物理性和资金方面的责任部分或全部地由地方自治体向上游的生产者转移;二是使企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具有考虑环境的动机。
二、注重实施的可行性
德国人把可行性论证和投入产出分析作为成功与否的核心,他们希望这一封闭物质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减少环境影响,更有助于降低工业流程和宏观经济的成本。德国工商界可以不断地从减少废弃物和提高企业内部再循环比例而获得巨大的潜在利益。这也正是驱使工商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废弃物管理的根本动因所在。
有一套行之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以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产业能够有市场,有利润,有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动力,有后续发展能力。这是循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经济环境。
在德国,倒生活垃圾需要付费。但是由于包装材料已由DSD企业成员付过费,因此不仅不用交钱,而且还有专业人员定期上门回收包装材料。如果消费者对包装垃圾不进行分类,清理垃圾箱的次数便会增多,消费者就要为此多支付垃圾清理费。这是“绿点系统”鼓励消费者回收包装材料的得力措施。
由于绿点标志使用费与包装材料的用量挂钩,产品价格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迫使生产企业从源头上想尽办法使产品包装简化及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而不把绿点标志使用费转嫁给消费者。这就是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企业产品包装用量却增速减缓的原因。
三、政府与工商界的坦诚合作
政府与工商界的坦诚合作是达到避免废弃物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德国历来很受重视。通过对废弃物按不同材料来设定减少和再循环的目标,联邦政府强调工商界的自愿承诺,而法律约束只起到辅助作用。这种自愿承诺原则的最成功范例是工商界与政府之间达成的关于废旧电池、废纸、废汽车和建筑废料的回收和再循环协议。
1.废旧电池:早在1988年德国电池生产厂家和分销商便向联邦环境部做出承诺来自愿地促进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再循环。这一举措成为后来欧洲共同体关于电池的条例的先驱。依照这一承诺,零售商们应收集顾客送回的废旧电池并将其送交有关处理厂,后者将电池按品牌和有无毒性物质进行分类。与此同时,电池厂家一致行动,已将电池中有害物质镉和汞的含量降低到了很微量的水平。此外,凡是含有有害物质的电池都作了明显的标记。
2.废纸:1994年10月,对造纸业、纸张进口业、纸品分销商、印刷业和出版业有着广泛代表性的若干企业协会和有关组织联合向联邦环境部提出了一项倡议和承诺,表示到2000年要使印刷品、办公用纸和绘图专用纸的再循环比例达到60%。在工商界的一致努力下,这一目标业已实现,而且远远超出原定目标,1995年这一比例已高达73%,1996年更达到94%。
3.废旧汽车:1996年2月,汽车生产厂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分销商和汽车修理厂等汽车相关产业联合向联邦政府承诺,目标是到2002年将汽车中不可再循环的零部件重量由当时的25%降低到15%,而到2015年将到不超过5%。与此同时,他们在全德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废旧汽车回收和拆卸再循环系统。汽车厂商和进口商还作出承诺,免费向自己的用户回收使用期在12年以内的旧汽车。而以往这些汽车如果交给公共处理系统,每台得交200~300马克。
4.建筑废料:由房地产商、建筑设计部门和建材供应商组成的一个建筑工业协会对整个德国建筑行业进行了评估,最后向联邦环境部提出了自己的承诺,要在2005年以前将当前主要靠填埋处理的可再生建筑废料减少一半。在德国每年共产生8500万吨建筑废料。德国政府对建筑废料管理的总的方针是减少对可更新废料的填埋,提高其再循环率。而在预制板材中尽量使用新材料以提高再循环率。在1996年约有3100万吨建筑废料得到再循环,剩下的被填埋。
四、循环经济有利于增加就业
翻开德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材料,环保产业和就业机会总是被提到很高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一领域找到工作岗位,1990年大约有60万人从事环保职业;到1996年底,德国有7.4万人直接从事废弃物管理工作;1997年已达近100万人,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
根据包装工业的估算,仅仅由于1991年颁布的《包装管理条例》,德国3年之内就创造了
1.7万个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德国十分严格的环保规定,在那些污染特别严重的行业减少了许多就业岗位。但专家认为,今后由于颁布新的环保法律而新增的环保产业的就业机会将远远多于由此而被迫消减的就业岗位。因为,为了实施新的法律和条例,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改造设备,这些都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这还不算在国际市场上推销德国环保技术所带来的就业岗位。
循环经济可从就业减少型的社会到就业增加型的社会
(1)循环经济创造大量劳动岗位。循环经济的社会意义表现在为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相反。由于耐用保值性产品的生产、保养、维修、服务以及再利用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德国学者拉封丹在《不要恐惧经济全球化》(2000年)一书中指出:“只要人们从一次性原则转向耐用性原则,就能创立新的劳动岗位,取代趋于消逝的一次性产品生产中的劳动岗位。从净值看,新设的劳动岗位将多于消失的劳动岗位,并且新增劳动岗位将出现于人们生活所在地。”
与传统线性经济缩短经济的链条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而增加就业机会的。例如,在生产中,用能够从事多样化和灵活性的人来取代机器;在销售中,需要熟练人员给消费者提供咨询和出租服务;在使用中,用于保养和维修的劳务费用的分量会越来越大;在报废时,对产品进行拆卸再利用有很多的就业效应;在处理时,通过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创造就业。
(2)循环经济在就业方面的特点。与循环经济导致服务性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循环经济使得就业的重点从生产转向维护。瑞士学者埃尔克曼在《产业生态学》(1999年)一书中指出:“生产部门的用工量自然就下降了,但由于维护、保养、修理相关的新用工量所全部补偿,应该说是从生产岗位转移到了维护保养修理活动范畴,这样的就业机会,可以看作更为稳定,因为它不怎么依赖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埃尔克曼在《产业生态学》(1999年)中提到循环经济将使得就业在地化。“循环经济使新的劳动岗位出现于人们生活的地方。集中化的大量生产失去意义,越来越多的服务、维修和翻新工作直接在消费者生活的地方进行。劳动重新走进人。”
粗略地说,循环经济在就业方面的特点:(1)在产业类型上,线性经济强调制造就业(第二产业),而循环经济扩展服务就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2)在市场变化上,线性经济依赖市场变化,而循环经济具有稳定特点;(3)在就业空间上,线性经济是异地的就业(联系全球化),而循环经济是在地的就业(联系地方化)。
五、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据德国工商大会估计,仅在德国西部,环保市场的销售额就高达400亿马克。而同期传统的优势行业钢铁工业的销售额为470亿马克。
德国的《包装管理条例》的运作经验及其蕴含的哲学思考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产品责任”和“封闭物质循环”称为国际相关领域热门词汇。德国关于废弃物管理的法律系统一时成为许多周边国家的楷模。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等相继效法德国来发展自己的相关法律和运作系统。《包装管理条例》还于1994年促成了《欧洲共同体包装指南》(EC Packaging Directive)的出台。这一指南于1996年下半年生效。
《欧洲共同体包装指南》和德国法规一样,把循环再利用排在优先地位,认可对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排序是:减量化,循环利用,材料再生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需采用降解材料),焚烧及能源再利用,填埋及堆肥化;包装指南要求所有成员国均需采取措施,建立使用回收标志的废旧包装的回收系统,包装生产使用厂家必须回收使用后的包装,委托第三者回收的要付
环保回收标志使用费;指南要求各成员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指标较德国法规要求低,2001年回收利用率达到50%,其中每一种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至少须达到15%。采用绿点回收标志的国家自此在欧盟和其它国蔓延开来,至今已达到16个,他们是:奥地利(1993)、比利时(1994)、捷克(2000)、法国(1993).匈牙利(2001)、希腊(2002)、爱尔兰(1998)、拉脱维亚(2000)、芦森堡(1995),挪威(2000)、波兰(2002)、葡萄牙(1997)、西班牙(1996)、瑞典(2001)、加拿大(2001)、美国(2001)。为了加大废弃物资源化的力度,欧盟于2002年8月也要求将各类废弃物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村域经济建设红桃村有8个村,211户,819人,村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2.35万亩,茶园2752亩,耕地面积332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以 “......
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
发展循环经济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和谐,充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