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磨课案例_磨课案例
找规律磨课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磨课案例”。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磨课案例
一、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学难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智慧星,初步感知规律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串漂亮的智慧星,你们想看么?(从盒中先出示一串中的前两颗星)
这一串智慧星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两颗是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那下一颗智慧星的颜色,你能试着猜猜么?(指生猜色)
这几个小朋友猜的颜色都有可能,但今天老师准备的智慧星,他们的颜色可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颗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揭示答案)接下来一颗会是什么颜色呢?(指生猜色)
小朋友们已经看到了一颗黄星一颗蓝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如果老师让你猜接下来两颗星的颜色,你还能猜得准么?(指生猜色)
2、将一串智慧星贴在黑板上
师:我想把这串漂亮的智慧星奖励给课堂上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今天可要加油啊!
3、揭示猜星窍门,感受其中的规律
师:刚刚我们在猜得时候,发现一开始有人猜错了,但后来猜得越来越准,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出现。师同时在黑板上将每组用虚线分开)你们都是这样想的么?
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像这样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生读)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许多,你们想找出他们的规律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课件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小学生联欢主题图 ⑴ 观察思考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在教室的上面挂起了漂亮的彩旗,彩花和灯笼,这些装饰品把教室打扮的多美呀!小朋友们也围成了一个圈,正开心的做游戏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哪些地方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⑵同桌讨论
师:轻轻的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说,看谁发现的多!⑶逐一说图中的规律(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一××重复出现。】 ⑷师小结(将所有有规律的事物逐一出示在屏幕上)
我们一起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像彩旗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课件点击圈出这一组),彩花的一朵绿花一朵紫花(圈出),灯笼的一盏紫灯笼一盏蓝灯笼(圈出),小朋友的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圈出),以及黑板上的一颗黄星一颗蓝星,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在第一组黄蓝星下板:一组,齐说)
当我们找事物排列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按一组一组(师在屏幕上指出)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他们是有规律的排列。当然,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最少要重复3次,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的找出他们的规律。
2、深化找规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几幅图的规律都找到了,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你们还想找么?看谁的眼睛最亮!
【××是一组,重复排列】 ⑴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色的一正方体一圆柱(猜最后一个)⑵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黄红三角图(猜后面两个三角的颜色)⑶形状和颜色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猜中间两个)⑷形状,颜色,数量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一个蓝正方体两个红正方体(猜后面两个)一个蓝正方形三个红三角形(猜中间四个)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⑴自己尝试摆学具(各种形状的卡片若干)
师:小朋友的眼睛都很会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些图形在形状,颜色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规律,那你们的小手是不是一样能干呢?你们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么?拿出学具自己试试吧!
⑵师随机选取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⑶小组互相欣赏(欣赏周围小朋友摆的作品,试着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4、动手涂色,深化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用学具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那你们能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么?
⑴ 导生拿出彩笔涂书上85页下面的做一做 请你拿出彩笔给这两排图形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吧!⑵幻灯展示个别学生作品(2个)
⑶同桌互相欣赏(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涂的颜色有规律么)⑷展示老师涂色作品
三、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还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有规律的排列。⑴引导学生不出声,自己在心中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⑵老师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看你刚刚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四、拓展提高,探寻声音动作中的规律
⑴跟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们也可用小手拍出有规律的声音,你听…(师拍)⑵也可以做出有规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示范动作)⑶还能怎么做?你自己也来试试吧!(个别展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找了图形图案和一些事物的规律,其实在数字王国里也有很多规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磨课过程 第一次上课 成功之处:
整堂课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突出“循环单位”或“循环组”,因此没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组”旗子在旗子排列规律中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组织教学不到位,课堂显得有点乱,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方面训练不够。改进设想: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核心,这是认识规律的根本,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数(或图形)是什么”等问题反复让学生进行体会,形成深刻印象,进而把握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注意把要求和目标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让孩子们能有序进行操作。第二次上课 成功之处:
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由扶到放,逐一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 动中调动学习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课件运用好。不足之处 没有很好的利用动手操作,创造规律这一环节,适度拓展,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改进设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以“如果再摆(画)一组应该是什么?”“如果一直摆是怎样的?”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从“看到”到“想到”,从“有限”到“无限”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三次上课
成功之处
整节课没有让学生用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真正体 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另外,除在课件上显示”找规律”外,黑板上的课题板书也应保持一致,而老师只板书了“规律”两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慨念,老师应引以为戒。五:磨课反思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每一次磨课后的修改,都伴随着思想的冲突,挣扎很多,困惑也不少。一次一次的否定、一次一次的改进,在磨课的过程中真正得到了成长,收获了很多。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尽量摸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怎样在孩子们比以往更调皮的情况下驾驭课堂?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喜欢上自己的课?怎样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挖掘潜力?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找规律》一课的反思:
一、新课开始前我与学生开展了互动游戏,创设了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联欢会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联欢会场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这一阶段,分四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先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然后出示“花朵”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再出示“灯笼”图,最后出示“小朋友队伍”图,通过自己找出联欢会场布置的规律,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先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再让学生在声音、动作中创造规律,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联系生活,应用规律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我是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画出来.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自己感觉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特别注意。
南方第三小学 王 玉 华
《找规律》案例分析数学背景:《找规律》是现代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一年级上的内容,在引导探索,寻找规律阶段,在学生独立尝试而不得其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
《找规律》 说课稿 ——人教版小数第二册第七单元设计执教:张家界崇实小学南校燕丽芳指导:摄编制作:一、交流导言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交流的课例是人教版小数......
《找规律》说课株董路小学 邓英姿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
《找规律》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页-60页例1。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李雁琳教学内容:第88—89页例1—例3和相应“做一做”。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实验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