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与分析_组织行为学案例及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与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组织行为学案例及分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期末作业
班级序号:
53姓名:冯英豪
案例: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章沁水是北京某高校校学生会的外联部部长,现年大二。该高校在北京地区颇有知名度,学校规模庞大,校学生会在校内外也有很大影响力。校会平时主办各种活动,积极为同学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样一来,校学生会就成了许多有志青年志愿加入的团体,而进入校会的最高领导层——校会主席团,甚至成为最高领导人校会主席——则是很多加入学生会的同学的奋斗目标。
下面就先来介绍一下该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晋升机制:设有主席一名,由大四同学担任,设有副主席四名,由大三同学担任;同时由主席和全部四名副主席组成主席团,决定社团内重大事项;主席团直接领导学生会各部,共设八个部门,部长与副部长同由大二同学担任;全体干事由大一同学担任。干事升入大二,经过考核可以留任部长级;部长升入大三,通过学生会全员选举通过可留任副主席,进入主席团;副主席升入大四,参加竞选由全体部长级人员选举决定校学生会主席。以上就是该校学生会的组织形式和晋升机制,虽然这种结构存在一些先天性的问题(主席团成员既合作又竞争),但十几年下来并未出现严重的人员问题。章沁水作为这一高校学生会的外联部部长,直接负责领导外联部为校会寻找各种商业赞助和其他校内外资源,常常代表校会名义出访外校,面子不小,而且外事工作,应了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话,有临机处置权,权力不可谓不大。
章沁水虽然善于搞交际,但不善于做领导,在外联部内并没有受到干事们敬服。因为他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协调整个部门进行工作,自从他接任部长一职之后,每次例会都会出现会议时间过长、任务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还会经常因为个人的一些原因临时取消例会的召开,这样的临时决定给其他参会人员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样一个人,之所以能升任部长,完全是因为和前任部长,现任副主席张雷是老乡,又在当初换届之时频频请张雷吃饭,并许诺将靠自己的人脉关系保证张雷能够升任主席。这正说到了张雷的心坎上,所以决定留他担任部长。但是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章沁水总是想不出办法让干事们“臣服”于他。
但是很快机会来了。由于最近该高校和北京其他一些高校联合举办了北京市校园歌手大赛,因为这次校园歌手大赛规模空前,决赛更是要在国家歌剧院举行,上级领导很看重此次赛事,将具体事项交由校学生会全权负责。校学生会全体人员都调动了起来,忙得焦头烂额。章沁水所在的外联部要负责拉赞助,然后再将资金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部门,激活各部门使其更高效地运转。章沁水和他的团队们将他们的眼光瞄准了几个比较高端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公司,由于此次校园歌手大赛影响广泛,是大学里举办的为数不多的重要赛事之一,宣传和广告效应俱佳,最终在他们交涉之下从两家公司那里拉来了5万元的赞助费,并签订了协议。这本来是章沁水扬名立万的机会,下一次竞选学生会副主席他也有了更多的筹码,当然副主席张雷也很高兴。但是他还是想“锦上添花”,为了收拢人心,章沁水带着他的团队进行了一次聚餐,餐费600元,就从赞助费里出。他告诉干事们,这是外联部特有的福利,为了给自己开脱,谎说前任部长也曾带领部分干事享受过福利。他要求干事们要保密,事后,外联部全体成员热情高涨,工作相比之前更有激情了。而对于这六百元钱,他悍然地在账目本上写下了:宴请赞助商共庆合作成功。并社团负责财务的办公室部。
大赛顺利地举办了,赞助商当天也参加了活动。活动结束后,赞助商要求查看赞助资金使用情况,结果很容易就发现了问题,赞助商找到了学生会主席李阳、章沁水、办公室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对峙,章沁水见隐瞒不过,只好承认事实。赞助商考虑到宣传效果不错,只要求退回600元,并声明以后再不与该校会合作。主席李阳则强忍愤怒,一再向赞助商道歉。
第二天,主席团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此事解决办法。主席团五位成员都表现得很愤怒,有四位成员表示直接开除章沁水,但是鉴于此事的恶劣影响,不予公布,只有主席团知道此事。说章沁水是个人原因退出社团。但是张雷却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章沁水在这次活动中功大于过,可以给予教育,戴罪立功。最后主席李阳考虑到张雷是外联部上来的副主席,要保证外联部的稳定,才能保证张雷在副主席任上工作尽心尽力,不然外联部发生巨大变动,张雷必然会升任主席无望,工作上就会不负责任。所以决定先不忙着开除章沁水,而是让他将功补过,私下里对他进行深入的考察。
谁知章沁水等不来处分,就更着急了,他想着将来晋升副主席可能会因为此事受到到极大影响。就忙着找张雷求情,又赶紧以各种形式宣扬外联部的劳苦功高,部内团结一心,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终于,经过两个星期的考察,主席团对章沁水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对新老干事的走访调查,主席团知道了章沁水工作能力上的缺陷,知道了他喜欢请客吃饭,搞“社交”,而且也知道了他和张雷的关系,并且了解到他是通过老乡的这层关系升任部长的,更知道了他这段时间对外联部和自己的自吹自擂,主席团认定他自我膨胀了,而且主席还得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信息。
专为此事而召开的第二次主席团会议上,主席李阳将搜集来的各种信息向四位副主席公布了,大家都极为愤慨,只有张雷还是要求从轻处理。李阳主席依旧有所顾忌,不好针对张雷,只是说明外联部有更合适的人选,而章沁水是他的老乡,张雷就推荐了他,并没有说出他了解到的换届前章沁水曾请张雷吃饭的事。就是不好意思说出这里面的裙带关系。但是张雷依旧反对开除章沁水。最后,不得已,主席李阳爆出了一个让张雷都感到愤怒的信息,那就是章沁水说前部长也曾公款请过他吃饭。张雷顿时感到愤怒,因为他虽然是推荐人员有误,但是自己却从没有做过这种事,因为李阳得到的这一消息来源证据凿凿。其他几位副主席顿时也很惊讶,也仿佛明白了张雷为什么要保章沁水,就是因为老乡这层关系,也怕章沁水被开除后爆出张雷的这条罪证。张雷则也是明白了章沁水为什么要诬陷他,就是为自己开脱,编造一个先例,好使自己显得无辜一点。张雷想到这,自己很气愤,又怕再这样保章沁水下去可能连自己也要受牵连,只好表明自己的清白,大骂章沁水诬陷好人,居心叵测。同意开除章沁水。主席团一致同意,章沁水就被秘密开除了。
此事过后,主席李阳深刻地认识到由副主席升任主席这一环节的激烈竞争,以及这种竞争势必带来的不利于社团团结和高效工作的弊端,经过与主席团成员开诚布公地探讨,决定今后主席团成员中正副主席均由大四同学担任,由大二同学担任副部长,由大三同学担任部长。
研究问题:主席的平衡、权术;张雷、章沁水的行为等等。冲突
案例分析:
一、问题症结分析
案例讲述了某高校学生会内部的一次因违规事件引发的人事危机,表面上暴露出的是该学生组织内部部分成员违规乱纪、拉帮结派的问题,实质上则是对其组织结构、组织设计上的不合理的一次集中展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虽然是将违规的外联部长开除社团,但是社团所存在的最核心的组织设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不过,该学生会主席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上做的还是不错的。下面就按照事件发生进展的顺序来做简要分析:
(一)外联部长章沁水的上任
外联部长由前任部长从干事中挑选任命,经过大一一年的历练和考验,可以说选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比较容易,当然是综合考虑,择优而任。但是,新上任的外联部长章沁水各方面表现都不好,个人能力尚可,领导能力欠佳,最关键是行为不端。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被副主席、前任外联部长张雷选中了呢?我们说表面是因为老乡,实际上更多的是“信任”,也就是张雷对章沁水的信任。张雷升任副主席,距离学生会主席仅有一步之遥,他最需要的是有自己的一班可以信任的人马,而章沁水既是老乡,又频频请客吃饭,而且很懂张雷的心意,张雷自然就确信这个人可以做自己的铁杆追随者了,将来竞选主席也就有了更多了力量。另一方面,章沁水也是个有“大抱负”的人,他也希望走到更高的位置,所以要“背靠大树好乘凉”。就这样,两个有着相同需要的人走到了一起。
一个组织,应当是有明确的目标的,“组织的目的通常是以使命、一个目标或者一组目标来表达的,它反映了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也是组织存在的理由。”1学生会这个组织的存在,就是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度过校园生活,这也应该是学生会组织内部每一名成员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应该成为一种激励,来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但是这所高校的学生会组织内的成员却在目标上出现了偏离,他们的激励来自于“需要”,更多的来自于个体对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成就的需要和更多权力的需要。当组织成为个体谋取更多名利,个体的激励变成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组织就会出现这种不健康的情况。让组织内成员把精力更多的用于工作而非人事斗争才是正确的。
(二)章沁水挪用赞助费吃喝
章沁水挪用赞助费吃喝这件事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但是章沁水之所以这样做也很简单,那就是他想要拉拢人心,让干事们更有干劲,更有凝聚力。另外我们还能看到的是,作为外联部长,他的权力不小,而且缺乏监督。
这就暴露出这个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职责不明确,外联部既负责拉赞助,又能独立处理赞助费用。第二,没有明确行为的是非奖惩,干事们不知道挪用赞助费是否违规,部长章沁水不知道挪用赞助费用后果如何。而且更可笑的是他可以把这个本不合理的事情说成合理的,就是谎称前任张雷也曾做过此事。
(三)主席李阳处理意见分歧
在第一次紧急会议上,主席学生会主席李阳的处理方法是可取的。在另外三位副主席的声讨和压力下,主席李阳顶住了压力,最关键的是照顾到了张雷的想法。章沁水是张雷的“资本”,也是保证他能过全心全意工作的一个要素,如果章沁水被这样简单的开除掉的话,对于张雷来讲将是巨大的损失,他也就少了一名忠诚的追随者,这样一来,他就少了升任主席1 《组织行为学》,张贯一,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的机会。前面已经分析过,对于权力和名望的需要已经成为了学生会内部成员,尤其是高级成员最主要的激励形式。这种激励的缺失,对于张雷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他可能会消极怠工,甚至会对他人的工作加以干扰,这不仅是对张雷自己的损失,也是对组织的伤害。主席李阳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这种涉及到重大人事情况的事件中,最高领导要做到的就是平衡各方利益,这是保证组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摆在主席李阳面前的问题就是,既要处理章沁水的行为,又要照顾到组织的平衡和正常运转。所以他决定先不忙于处理章沁水,而是对其进行明察暗访,找到他可以继续留任或是必须开除的依据,同时又能让主席团的成员都满意。
(四)李阳与副主席张雷对峙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主席李阳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这时他已经决心开除掉章沁水了,同时,他也下了决心要借这件事打击副主席张雷,并且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促进组织设计上的变革。我们列举一下他掌握的证据:第一,章沁水工作能力不强,不善于领导部门。第二,作风上又一些问题,挪用公款,喜欢请客吃饭拉拢人,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第三,与张雷是老乡关系,上任前几次请张雷吃饭。第四,张雷在任外联部长时也曾挪用赞助费请干事吃饭(当然这一点是章沁水编造的)。
李阳决心已定的同时,张雷还在坚定的支持章沁水,这就让李阳更加看不过去。终于,在第二次紧急会议上,主席李阳与副主席张雷的对峙集中爆发了。李阳像谈判一样逐条列举章沁水的问题和张雷的问题,与张雷进行对峙,力求解决这一冲突。事实上,李阳正是有效的利用了谈判这一解决冲突的办法。李阳的目标是开除章沁水并且打击张雷,但是开除章沁水是必须的,这是他在谈判中所谓的抵制点。而张雷在谈判中的目标是保住章沁水,但他的底线是自己不要受到牵连和打击,这是张雷在谈判中的抵制点,如果自己受到牵连,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就必须选择放弃章沁水。
当李阳说出前三条证据的时候,张雷不得不采取守势,在坚持留任章沁水的同时承认自己的失察。这显然距离李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李阳还有一张牌,当他爆出第四条证据的时候,张雷就立刻被打蒙了,他不可能再做反击,只能开始为自己辩解,并且立即与章沁水划清界限,极其恼火的情况下他决定放弃章沁水以保全自己。这样,张雷在对峙中就败下阵来了,而李阳达到了开除章沁水同时打击张雷的目的。
就这样,一场严重的组织内人事斗争结束了,主席李阳不仅打击了两个不能胜任社团领导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一个改变组织结构设计的机会。
二、问题鉴定
根据整个事件,我们发现这个组织中存在的大量的问题,通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下面做一下简单归纳:
1、最核心:组织设计不合理,主席团成员竞争大于合作,这种机构是产生帮派和裙带关系的土壤。
2、拉帮结派助长了这种利己的风气。
3、人员的晋升和任命缺乏量化考核,全屏上级“眼光”和下层支持,晋升变成了拼“关系”。
4、部长们权力过大,各部间权责不明却。
5、组织内没有明确的规定规范来约束成员行为,即使有相关规定也没有做到广而告之。
6、部长需要更多的锻炼。
7、干事素质要提高。
三、行动方案
鉴于这一组织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也给出了一些行动方案。至于组织设计这方面的改造,原组织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就是主席团正副主席均由大四同学担任,大家同一年级,这样上下级观念就不会太强了。部长由大三同学担任,由大二的副部长择优升任,这样对于部长就有了更长时间的历练和考核。这只是原组织的初步设想,不过我基本同意这一组织机构。下面就是根据问题提出的一些其他的解决办法:
1、人员晋升要进行量化考核,可根据之前的活动贡献打分,也可以安排考试,考察其对组
织的了解度、业务的熟练程度、对组织的规划设想等。考核的评分标准和“考生”的成绩要予以公布。
2、要定期对在任的干部干事进行考核检查,工作不尽心或者没有效果的要予以警告甚至罢
免、开除。
3、建立活动流程规范,明确活动每一步的负责部门和职责关系,按规矩行事。
4、建立组织内成员行为规范标准,定期学习,定期考核,并与晋升挂钩。
四、原则归纳
1、通过对于这个组织的分析,我有许多收获和感想:
2、交朋友不能找言过其实,说的比做的好的那种人,往往这种人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损失。
3、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一心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个人名利不能时时事事挂在心上。
4、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文化,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态度。
5、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案例分析2-1 游客拍桌子的原因问题讨论:1.请用凯利的归因理论对小康分析客人早餐时拍桌子的原因的针对性进行评判答:本案例所讨论的是“归因”(寻找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理......
办公室里来的年轻人小张于1998—2002年在某重点大学学习行政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并于200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小张......
案例分析:一、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问题:1.唐文为什么要把组织结构改成图2的样子,原先的结构有什么问题?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和管理,所以要......
案例分析参考思路:案例1、王安电脑公司的用人之道(综合指导书P121)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答:王安属于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的一种。这种人性观在管理方式上......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问题』1.在GPS公司中“把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战略很有成效。既然如此有效,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采纳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2.你是否认为“员工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