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破解三农发展难题_如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日前,一个由有识之士提出的概念正在引起多方的关注和热议,这就是“中原经济区”。
何谓“中原经济区”?就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在这个区域,粮食和农业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谈到农业,河南人总是充满自豪,而谈到经济发展,却难免有些窘迫。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又长期背负着“粮袋子”,让河南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比起东部沿海省市,河南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比起西部地区,河南又相对缺少优惠政策支持。同时,粮食和农业的任务,依然不能放弃。那么,河南怎么办,优势又在哪儿?中原崛起,路在何方?
农业“包袱”变为优质资源
“农业确实是弱质产业。很多人都说农业是河南的包袱,可真说起来,河南最能拿得出手的,还是农业。”河南省有关专家一语道出关键,河南发展的优势,其实正是一直被看作沉重发展包袱的农业。
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的粮食产量全国第一,小麦产量全国第一,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立足于丰富的农业资源,河南在工业化进程中,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十五”、“十一五”规划中都将其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正阳县,有一家名为“美食美客”的花生蛋白公司,主打产品是低温冷榨花生油和花生蛋白粉。公司自2007年建厂投产以来,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董事长赖卫东告诉记者,正阳是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并且正阳花生的蛋白含量高于普通花生两个百分点,这正是他投资建厂的原因。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年深度加工花生22万吨,超过全县产量的一半,届时,该公司无疑将有力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如同“美食美客”一样,近年来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下迅速崛起。
有瞄准粮食加工的三全、思念,有依托畜牧业资源发展壮大的双汇、众品……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1674个,其中龙头企业6248
家,有500家龙头企业年收入超亿元,有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21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18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中国肉类协会在全行业评审的“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中,河南上榜品牌占六分之
一。正是这一大批企业,成为了河南工业化的第一支柱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告诉记者,政府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是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崛起的保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河南省就提出了“围绕农业上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由省直部门参加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系办公会议制度,对涉及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近20年来,各级各部门都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上,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形成了如今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的兴旺局面。
同时,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河南省除了“内生”,还注重“外引”。拥有丰富粮、油、畜牧等农产品资源的遂平县,从2000年起,就提出了农产区工业化的思路,随后又建设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大力招纳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到目前为止,已有众品、思念、徐福记、益康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徐福记遂平分公司总经理刘恒烈告诉记者,这里的肉、面、油、蛋,比东莞总部都要便宜,现在公司正在考虑将来把总部迁到遂平来。
在临颍县投资建厂的联泰食品公司董事长许文博说起在这里建厂的好处时,更是如数家珍:“原来在沿海地区生产的时候,玉米、淀粉都得从内陆运过去,一吨原料的价格相差几百元。现在我们原料全部在当地采购。交通也方便,四通八达。河南又是人力资源大省,有大量劳动力。”
在徐福记的招工现场,记者看到,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们排起了长队。招工队伍里的小伙子张亚洲告诉记者:“我家就是这里的,原来在广东打工,现在回来上班,每个月工资也有1000多块,家门口上班,挣钱又方便。”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消化河南农产品的同时,也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用工已达500万人。而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正拥有着充分的劳动力资源。原本沉重的人口包袱,如今也成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河南经济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正逐渐找到答案。
食品加工已成“金字招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在河南,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环境益
发成熟,产业集聚的效应日渐凸显。
遂平工业集聚区目前已落户国内外知名企业74家,初步形成了肉制品、小麦加工、挂面、糕点食品、速冻食品、饮料、饲料、物流、包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链环环相扣。“需要哪个环节的服务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遂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书记冯田说。工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使该县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撑、互为依托、产业联动的循环发展格局。
从遂平的工业园区放大到全省。现在,在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已经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在这里,无论从事农产品加工链条上的哪个相关产业,都会左右逢源。如益康面粉是“统一”和“康师傅”的面粉供应商,“思念”的馄饨通过众品集团的冷链配送,双汇集团加工所需的生猪则来自于遂平的养猪场……
得中原者,得天下。如今,河南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业成长环境,正像磁石一样,不断集聚着更多的企业。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行业领军企业,光明、伊利、蒙牛等奶业巨头,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霸主,纷纷抢滩中原,把河南作为了自己重要的原料基地、生产基地。目前,漯河市已经成为“中国食品城”,永城市已经成为“中国面粉城”……而河南全省,更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王国。
当然,让大批企业进驻中原,河南并不仅仅是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
“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但不是有优势就自然会有项目生成。”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市考察时表示,“我们不仅要广泛宣传自身优势、让外界充分了解,更要积极运作、善于运作,盯紧盯牢、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项目做成。”
说到宣传自己,驻马店市算得上一个典型。今年6月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原称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驻马店举行,这已经是该市第十三次举办这一洽谈会了。每一届洽谈会,驻马店总是能办出特色,给到会客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这一洽谈会已经成为驻马店市的名片。“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驻马店形象,人人都是东道主”早已成为驻马店人的一种共识,议合作、忙招商、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一批又一批的企业通过洽谈会,了解了驻马店,留在了驻马店。
河南政府部门对客商的真诚和热情,如今已成为河南农业和人力资源之外的另一块“金字招牌”,对此,许文博也深有感触:“刚来临颍建厂的时候,投资很少,但政府不嫌我们公司小,对我们像掌上明珠一样。他们把我们当自己人,我们当然也要回报当地。”
最让许文博难忘的,是2009年12月2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临颍县调研时与在临颍投资的17家闽商代表合影的事情。“当时我们已经摆好了椅子让省里领导们坐,我们打算站到后排去。”许文博说,“没想到卢书记说,应该你们坐前面,我站到后面,给你们当后盾。”这张省委书记站后排的照片,刊出后立刻在闽商中引起一片赞叹。
尽管只是一个小细节,但省委书记的细心关照,却让许文博感动不已,干劲十足。随后,他将原计划100亩的厂房面积,增加到了176亩。
根植沃土走出“三化”之路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方略,河南提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事实证明,立足农业的农产品加工业,在推进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没有牺牲粮食和农业,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而发展起来,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也因为农产品加工业而有了保障。
在中储粮沈丘直属库,办公室主任武贺喜告诉记者,直属库正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经在周口市发展订单小麦235万亩,订单玉米50万亩。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直属库为农户提供优质低价的种子、农资,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并按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同时,直属库入股建成了一座年转化小麦
7.5万吨的面粉加工厂。收购来的原粮,直接进入加工厂实现了转化增值。
加工企业和基地的对接,还催生了现代农业组织形式。据众品公司公关部负责人介绍,众品在河南区域建立了多个商超,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订立基地直采合同,直采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龙头企业不可能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农户,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中介组织来生产和收购,同时专业合作社也是农民从单干走向合作,提高在产业链中地位的平台。”众品公关部负责人说。目前,在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2700多家。
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农民离开土地,这为河南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正如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载体和桥梁,把农业生产与城镇商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在林州市,很多农民如今就正在向城镇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该市按照“产城相融、以产促城、产城一体”的理念,将新农村社区建设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社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产业与人口有机融合。“新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人口集中,必须有产业支撑,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就业。”林州市委书记王春安说。
而产业的发展,又为保障民生打下了基础,使得政府有能力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确保其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在闽商“扎堆”的临颍县,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随着大量闽商在该县扎堆,去年该县财政收入总量已突破5亿元,财政支出总量突破12亿元,有力支持了民生工程建设。去年该县新增农村低保10268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月人均60元,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去年该县新增城镇就业11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
记者在河南采访之际,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即将在郑州举行,各地的企业客商,已纷纷云集于此。这是河南首次举办这样一个顶级的国际农业盛会,显示了河南人民的自信与激扬、奋进与期望。这届农交会,给这个农业大省提供了展示自己形象、扩大开放和交流的难得机遇。中原大地上的人们,正把握着每一次这样的机遇,凝聚力量,放飞经济崛起的梦想。我们相信,一个富裕的河南、一个繁荣的河南、一个文明的河南、一个崭新的河南,必将呈现在这片具有悠久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上。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
破解三农难题 实现统筹发展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5 作者:李文勇平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44万人口中38万是农民,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论发展小城镇:破解“三农”难题摘 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棘手问题。以典型的四川丘陵地区��南充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
统筹发展:新思路破解“三农”难题热点不断,政府重视 盘点2003年的“三农”问题,可用“热点不断、高度重视”来概括。 早在春天,非典来袭,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
来源:2013-1-5 南方日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正在从初级形态的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向高级形态的结构转换型城市化转变。要以新型城市化为重要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转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