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新_新拿来主义作文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拿来主义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拿来主义作文”。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要点:

1、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

现的表现力。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3、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一、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文化界的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而一些资产阶级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复古”与“媚外”二者紧密配合成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都有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针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二、研读标题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两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实行“拿来主义”?

三、关于出处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四、划分全文的段落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五、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回答: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中国近百年来从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

第一节▲提问:什么是“送去主义”?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别的且不说罢”,“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

●回答: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捧”中寓“送”,“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虔诚恭敬之态可掬。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批判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利用这几件事大叫什么“发扬国光”、“催进‘象征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

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因为本文重在谈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其实,国民党反动派搞“送去主义”,何止只是“学艺”上的问题?何止只是文化领域的事情?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卖国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后事”是盗卖文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实。鲁迅明知,却说“不知”,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

第二节以朗读过渡,讲述“礼尚往来”的含义。礼尚(shàng;崇尚、重视。)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媚外,只送去,送去,送去,不拿来。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怎 样呢?

第三节,▲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辨别“诩”、“炙”的字形、字音,讲述“自诩”、“残羹冷炙”的含义。

●回答: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

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寓强烈的愤怒于幽默讽刺之中。

第四节▲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 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抛给”、“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财富,吃剩下来,抛一点儿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揭示了反动统治集团由“闭关主义”变为“送去主义”,由“惧外”到“媚外”的发展逻辑,着重批判了“送去主义”,把它的内容,特别是“学艺”方面的具体内容、反动实质、恶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彻底。而且,把问题放到了总结近百年历史教训的广阔背景上来论述,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表达,既深刻,又有战斗力。

六、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五、六、七节

▲提问:作者批判了“闭关主义”,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主张的?哪些词语饱含了讽刺的意味?“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为什么要把“送来”和“拿来”加以区别?

●回答:先用“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一句推开上文,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先破后立。前半部分着力批判“送去主义”,破得彻底,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就立得鲜明。“摩登”,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用“吝啬”与上文的“大度”进行强烈的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一步讽刺。所谓“送来”,就是贪得无厌的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送”一“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将二者严格区别,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第八、九节

提问:A作者以什么作比方来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B批判了哪三种错误倾向?表现这些倾向的关键词语是哪些?C“拿来主义”者采取怎样的态度?整个论述过程中运用了比喻法,起什么作用? E、各比喻什么?F对待这些东西应采取什么态度?A大宅子比喻比喻文化遗产。

对待文化遗产,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语气斩钉截铁。“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B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废物。

C “挑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标准在是否对我们“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D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萝卜白菜”、“鸦片”、“烟枪烟灯”及“姨太太”等当时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体、通俗、形象,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不仅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而且漫画式地勾勒“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语言生动,妙语横生。

E“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F: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5.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作法。(回答第9段第1句,答第10段第2句也可).七、讲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

●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八、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课外延伸: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关于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语辞典》)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揣摩语言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犀利幽默。具体品味作者是怎样达到犀利幽默效果的。(提示:议论性文章文体的杂文化,语言的文艺化,是当今媒体的倾向。高考作文的写作和评判也明显受到影响)《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1、自从a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b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2、我想,首先是j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

3、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c不知后事如何” [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更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4、还有几位“大师”们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e挂过去,……[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

5、◆叫作“f发扬国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g传道◆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h显出一点进步了。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k国粹

[都是反语。反语的讽刺性是尽人皆知的。]

6、i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语言的布局问题。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肋骨、拿来主义和美

美女梦露的魔鬼身材——由于大胸、纤腰而性感,这都被世人所承认和羡慕的,加上她的漂亮脸蛋,一个无双的美人。

但后人揭秘说,梦露这副好身材,是经过“加工”的,为了达到“纤腰大胸”的效果,不惜开膛破腹,让医生取出她胸腔的最下面的两根肋骨。

此法在欧美曾悄然风行过,以取下自己的两根肋骨为代价的美女不计其数。

而秉承“拿来主义”的中国美女,在丰胸取肋之后,虽然有了副“纤腰大胸”的魔鬼身材,却留下一张亚洲人那小家碧玉般的脸形,总让人觉得有点不般配。

继续“拿来”的还有韩流的红发、港台的鼻环、美国的“熊猫眼”等等,东施效颦地如海浪一般后浪推前浪,好似永不停息。

其实,美只有存在于自然、健康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过深深地打动别人,才能永久的保存和拥有。

运动中的美、工作中认真的美、对家人关心爱护的话语表现的美,是真实的,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表面的美,总有被漠视和习惯的时候,只有不时被发现的美才能留在心的深处,我至今还能记得一幅画面——一个并不漂亮的女孩,刚爬完山脊,靠在石桥上休息时,背后夕阳的光芒衬出她的活力、生命的美好!这一瞬间,我认为她是很美的!

新表解《拿来主义》的思路

表解《拿来主义》的思路《拿来主义》是鲁迅的经典杂文,为解放后各个版本教材所必选。但它的思路结构在教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语......

新拿来主义——读鲁迅《拿来主义》有感

新拿来主义现如今打开电视,洋洋洒洒几十个以“中国xxx”为名的娱乐节目。以“中国好声音”带火的国字号,他们从外国斥巨资引进版税,贴上“中国”标签,演绎着一场中外文化的“闹......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问题1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答: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问题 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

拿来主义

题纲 引言:概述论文的大致写作内容 正文:1.综述名家看点2.《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在教学中的争议 3.名家新颖成就之处 4.已有研究的遗漏之处5.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不足之处所作简单......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明确鲁迅所针对的那个时代特点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3.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

《拿来主义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拿来主义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拿来主义作文 拿来主义 新拿来主义作文 拿来主义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