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_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思想道德需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有较大提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感恩教育系统化、多样化、生活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实现感恩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而达到理解父母、教师的关爱,近而实现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开展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具有感恩的行为基础上,潜移默化为刻苦学习的内驱力,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通过开展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感恩之情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学会关爱、懂得感恩”的校园、家庭、社会氛围,体现“小手拉大手”作用,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德育始终是摆在首位。而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的教育,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感恩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一种不计报酬的自觉的行为,所以感恩教育与主体性教育之间联系密切,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只有将感恩情怀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每一个教育的主体上出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
2.通过感恩教育途径和策略研究,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逐步形成,促进校园平安和谐。
3.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学校的感恩文化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方式的研究 2.小学生感恩活动开展形式的研究 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的研究 4.培育感恩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
六、课题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8年1月一2018年3月)1.确立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方案。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核心组,进行课题论证 3.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20年5月)1.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如课题研究教案评比、说课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3.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和学习交流活动。
4.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
5.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渗透,教职工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借助校园环境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进行材料整理。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20年5月-2020年6月)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撰写课题终结性报告,编辑个案分析和教师优秀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
(三)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教学相关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工作,同时提高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
(四)调查分析法:通过测试、访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一)成立课题研究组 组 长:管恩平
副组长:张柏峰 刘志军
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郭晓慧 李霞 李伟 田云霞 石晓璐
高继红 安春华 陈文秋 张宁 王媛
李庆会 所有班主任
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本课题组共有12人,由管恩平全面负责本课题的领导、方案确定、规划实施。郭晓慧 李霞 李伟 协调、综合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田云霞 石晓璐 高继红具体负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方式的研究》;高继红 安春华 陈文秋具体负责《小学生感恩活动开展形式的研究》;张宁具体负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的研究》;王媛 李庆会具体负责《培育感恩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
(二)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与研究工作,及时的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四)组织开展阶段性的交流研讨活动。
(五)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学校教育信息网络畅通,拥有一定数量的能够反映教改前沿动态的教育报刊、杂志。
2.研究经费:学校每年征订一定相关的刊物,购买一定的光盘,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
3.研究时间:日常教学、大型德育实践活动
4.研究条件:课题组成员人均在电教室有一台电脑,均可上网,方便交流及上网查找资料。
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感恩名言、警句、短文汇编》(二)《小学生感恩故事汇编》
(三)《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设计集》(四)《感恩教育成功案例、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阶段性总结等报告(六)课题研究开题、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有专门的节日 ——感恩节,伊斯兰教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其实也就是培养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感恩教育开题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感恩教育开题报告转眼间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要怎么写好开题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恩教育开题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