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学课程考试重点整理_专业技能课程考试会计
国际会计学课程考试重点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专业技能课程考试会计”。
国际会计
第一章
一、把国际会计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60年代)。
二、从14、15世纪复试薄记的产生和传播,到17、18世纪英国会计和审计方法在英联邦国家的广泛渗透,有至当今社会美国会计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影响。
国际会计产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原始国际会计
2、近代国际会计
3、现代国际会计
三、什么事国际会计?国际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性。
答:
1、对国际会计存在三种观点即世界会计、国际会计和国外子公司会计,综合各方意见,可定义为:国际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在国际范围内的拓展,它是以国别会计比较、国际会计差异协调及跨国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问题为对象,以协调差异和加强跨国经营会计管理为目标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
2、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有四个方面:(1)国际贸易的扩大及市场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投资的扩大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客观上使得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地关注别国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方法;(2)跨国公司的出现,跨国公司的特征决定了在其经营活动中必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会计问题。一方面,跨国公司设在各国的子公司必须采纳所在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高度集中的经营决策,又要求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能够得到协调甚至统一。(3)经济地区的推进;(4)国际间财务会计的交流。
四、国际会计的内容:
1、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国际财务会计
3、国际管理会计。
五、国际会计的功能:
1、协调差异功能
2、事前预测和决策功能
3、事中控制功能
4、事后反映和分析功能
第二章
一、1、近代会计起源于意大利(复试记账法源自15世纪的意大利)。
2、现代会计起源于美国(美国是最先研究管理会计的)。
二、1、研究会计环境原因: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会计环境,不同的会计环境,必然早就和产生与之相应的不同的会计模式,如果说会计模式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特征的一种综合性概况,那么,会计环境则是导致不同会计模式及不同国家会计差异的主要原因。
2、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因素。(会计环境:会计所面对的周边条件和情况)。
三、什么事会计模式?对会计模式进行分类的意义及必要性?
答:
1、会计模式是对若干个国家和地区跨级特征的综合性概括和描述。
2、其必要性和意义在于:(1)为国际会计实务的比较提供基础。通过把若干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特征概括为会计模式,为进行国际会计比较提供了一个共同性的比较基础,避免了只是个别、分散地就具体的会计实务进行了比较所存在的缺陷。(2)为国际会计协调提供了依据。通过会计模式的比较和分类,能够舍弃各个国家和地区会计实务上的细微差别和次要差异,而着重分析会计模式所描述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差异,从而为会计协调服务。
四、1、根据会计发展的环境。可分为四种会计模式:(1)宏观经济模式:在一个国家内,企业的经营目标受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范围,即国际对企业实行可控的经济政策,而就企业而言,企业的经营一般总是按国家的政策进行的。代表国:瑞典;(2)微观经济模式:以市场导向为主,以政府干预和调整为辅。代表国:荷兰。(3)独立发展模式:以实用主义为理论指导,非常重视职业团体的地位作用。起源国:英国。;代表国:美国。(4)统一会计模式
2、根据影响的范围分为五种会计模式:
(1)英国模式(影响最大):以保护债券和股票持有者的利益为目标,强调财报揭示必须遵循“真实和公允”原则。(2)美国模式: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主要目标,强调财报的披露必须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3)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模式:以保护公司利益为目标,采用“稳健性”原则。(4)原联邦德国、荷兰模式(企业导向会计):以保护国家税收为目标,强调财报的揭示必须符合税法要求。(荷兰:极度稳健;德国:极端稳健)(5)苏联模式:以贯彻国家经济计划为主要目标,财会信息主要是为政府计划管理和控制服务。
五、政府间组织包括:联合国、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
1、1976年建立“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专家小组”;1979年成立“关于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特别工作小组”。
2、第4号指令:公司财务报告;第7号指令:合并报告。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于(1961年)。
六、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3年在英国伦敦成立
2、(改组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组织机构上由:理事会、顾问组、筹划委员会、联络处;(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由:理事会、常设解释委员会、准则顾问委员会。
七、民间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77年10月7日成立。
第三章
一、美国会计:
1、其准则制定是由观法授权,民间执业团体制定。最早的协会(1938~1958):会计程序委员会。现在的(1973至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2、美国是世界会计史上“公认会计原则”的起源国。
3、会计实务的特征:
1、关于存货的计价:主要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发出计价按“后进先出法”,期末计价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关于固定资产计价
3、关于租赁业务
4、关于商誉的处理
5、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6、关于财务报告。
二、英国会计:
1、英国式最早产生职业会计师的国家。
2、美国会计职业团体开展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活动最早,英国次之。
3、会计实务特征,强调:真实与公允。
三、法国会计:
1、会计实务的主要特征:(1)会计原则和会计观念对实务的指导性较强,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会计方法的选择;(2)税务导向明显;(3)关于存货计价:期末计价原则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编制单独报表时,成本按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一般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市价法时,存货以较低价值计价产生的跌价损失计入当期损益。长期合同下的在制品采用完工比例法或完工成本法核算;(4)关于商誉的处理,取得时按成本入账,企业合并中采用购买法,取得子公司时,取得成本超过子公司账面成本的部分在取得的资产或负债中摊配,未摊配的余额作为商誉。1986年的会计法令要求将商誉资本化并在以后进行摊销,例外情况下,可以直接计入历年利润积累的储蓄,但在报税时不能将其计入损失。(5)关于资产重估价的处理,自1976年起,税法对重估增值不再作为非常性收益征收所得税,凡是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拥有足够股权以进行报表合并的母公司,以及在社会上公开集资的公司,都必须定期进行资产重估,其他企业自行决定。(6)关于财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构成,控股公司要编合并报表,资产负债表只采用账户式,损益表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普遍用间接法编现金流量表。
四、日本会计:公认的“三法体质”国家,三法指:商法、证券交易法、法人税法。(德国:税法、商法、公司法)
第四章
一、功能货币: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多种货币计价核算时,为了能够在会计上统一计量和报告各类不同币种计价的经济业务,需要选用一种统一的货币作为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计量和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由于这种记账货币是会计主体从事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货币,发挥计量基本尺度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功能货币。
二、1、外汇分类:外国货币:钞票、铸币;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其他外汇资金。
2、外汇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大多)间接标价法(英国)
3、汇率种类:即期、远期汇率。远期>即期,升水,反之,贴水。
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两项交易观”,我国也是,并对汇兑损益处理采用当期确认法,同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四、“单一交易观”、“两项交易观”的原理及其区别是什么?
答:“单一交易观”是将一项交易的结算作为该交易完成的标志。即某项交易的发生和随后贷款结算,被视为一项完整的业务。“两项交易观”是将交易的发生作为交易完成的标志。即把交易的发生和随后贷款的结算看做两项业务。区别:前者认为交易发生日和报表编制日将购销商品的外币金额按当日汇率折算成记账货币的入账金额都是暂时的,只有在购销贷款以外币结算后,才能以记账货币最终确定所购商品的成本或所售商品的收入,而且交易发生日、报表编制日、交易结算日汇率变动所发生的折算成记账货币的全部差额都应列入已入账的购入商品成本或销售收入的调整额,而不作为外币折算损益处理。后者认为所购商品的成本或所售商品的收入在交易发生日已按当日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合成记账货币确定下来,与以后贷款结算业务无关,至于在报表编制日和交易结算日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外币折算差额,在“汇兑损益”财产中单独核算。
五、1、外币统账制概念:以单一货币为功能货币的记账方法,它要求会计主体择定一种货币作为功能货币来记录所发生的外币交易业务,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业务,需要及时折合成记账所用的功能货币来反映,外币在账上仅作辅助记录。
2、外币分账制概念:又称原币记账法,指在外币交易发生时直接用外币记账,平时不进行汇率折算,也就不反映相应的记账功能货币金额,如果涉及两种货币的交易,则用“货币兑换”科目作为账务处理的桥梁,分别与原币有关账户对转,期末应将所有以外币记账的账户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成功能货币金额,并汇总确认汇兑损益。
第五章
一、现行汇率法:
1、原理: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将外币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所有营业收入和费用项目,全部统一按期末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只有公司的股本项目仍按股份发行日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项目则为轧算的平衡数。
2、优点:(1)最简便的折算方法(2)只改变了外币财务报表的表述形式而没有改变报表项目的内部结构;(3)国外子公司报表的折算方式保留把当地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时,现行汇率是很合适的,有利于对国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正确评价。
3、缺点:(1)把外币报表上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进行折算得出的数据,既不是历史成本,也不是现行成本,只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与单一汇率进行乘积形成的结果,信息的有用性值得怀疑(2)按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是假设国外子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责项目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这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科学。
4、适用范围:法国、德国、英国、荷兰、丹麦、爱尔兰、瑞士、意大利、比利时、挪威、希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印度、马来西亚、哥伦比亚。
二、时态法:
1、原理:现金、应收、应付项目均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收入和费用按交易发生日的实际汇率折算;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按取得资产日的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折算;销售成本应用“年初存货+本年购货—期末存货”按不同的适用汇率折算后算出;所有折算过程中形成的折算净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2、优点:汇率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而是根据外币财务报表不同项目的计量属性来选择折算汇率;符合不同计量模式下报表项目的实质内容,又体现出外币报表折算汇率选择上的灵活性。
3、缺点:采用纯粹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按照时态法折算的结果与按照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的折算结果是一致的,而在国外子公司采用纯粹的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的情况下,按照时态法进行折算的结果与按照现行汇率进行折算的结果是相同的;将报表折算损益进入当期收益,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如果汇率的变动较为异常,其带来的折算损益的数额也就对合并收益产生较强的影响。
4、范围:美国、加拿大、英国、巴拿马、奥地利、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牙买加等。
三、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现行汇率法、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
四、货币性项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非货币性项目:存货、权益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第七章
一、合并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二、企业合并三种方式: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控股合并。
三、合并理论: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权益、商誉。划分成: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修正的母公司理论(当代/现代理论)
四、股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有三种方法:
1、购买法:以母公司购买子公司为假设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一种方法。
2、权益集合法:将控股合并视为由参与合并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将各自的产权投入一个新的经济实体,从而实现各方产权的集合。
3、新主体法:假设通过控股合并产生了新的合并主体,各主体已消亡,应为新主体建立新的会计基础。
五、编制合并报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要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方法:购买法、权益集合法、新主体法。程序: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将各项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比昂只抵消分录;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第八章
一、常用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比较、趋势、结构、比率、因素分析法。
二、跨国公司对国外财务报告需求则通常的做法有:不作为;提供两种财务报表;提供简易报表;提供简易翻译;编制辅助财务报表。
1、会计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①投资者②政府机构③债权人④企业的职工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⑤客户⑥企业内部管......
《 会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学习过程、作业与实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占70%,学习过程占10%,作业与实验占20%,总成绩达60分可取得本课程的学......
一、名词解释 1.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3.鹰架教学: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
1、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系......
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2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