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_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
“互联网 ”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根据对当前教学现状的调查,系统梳理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同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I2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270-02
2015年8月25日,全国各大网站上争相报道了一则新闻:北京大学在2015年学生军训时“低头族”随处可见,可见网络“低头族”不仅一般的本科院校存在,北大精英学子也在所难免。9月开学季,各大媒体又热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授于丹老师引用“光绪讲话”系来源于一部网络小说《一个人的甲午》,为伪。对此,人们一方面吐槽于丹教授引用原文未定出处的疏漏并呼吁“度娘有风险,引用需谨慎”;另一方面开始思考如此博杂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知识我们该如何把握。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实施与条件保障等相关内容,让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又开始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涵盖较广,包括了从先秦到晚清社会的近三千年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思潮等。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互联网+”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的实践成果,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可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但当前的大学生却“谈古色变”,拒绝纸质媒,这给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成为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
一、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当前信息技术相互冲突
从课时安排上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时从最多开设5到6个学期的400―600课时不等到现在开设4个学期216课时(以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文学到近代纵贯了5000年,包含文学史、具体的作家作品共两大块内容。在5000年的历史中所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和积淀下来的优秀作品数量众多,不知凡几,其中还涉及了哲学、文献、历史、宗教与传统文化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科综合性较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如此海量的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学目标较为不易。一直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样,都因循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凭借着一本教材、一个课件或者一支粉笔在课堂上以单一方式展开。在这种“注入式”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中,知识教学成为教育的主要活动,而师生关系主要是通过围绕知识传授与学生接受而开展。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授者,教师是权威和主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服从。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对象性”关系,是片面的、缺乏教育意义的平等关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开始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引入讨论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教师提出一个论题后,学生要么百度搜索将讨论变为简答,要么连搜索也不屑一顾,很难参与到具体讨论环节中。教师课后留的作业几乎学生全部都交付给了百度,结果教师课堂作业也完全流于形式。这种单
一、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当前信息技术相互冲突的形势让我们再因循传统教学方法似乎已经行不通,急需改进。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
相对于教师的陈旧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够浓厚,上课时“低头族”随处可见。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复习资料,考完试所有内容都从大脑中删除。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毕竟有些优秀学生还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进行恰当引导,一味地强调背诵、默写与大量阅读,势必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厌倦情绪,以致学习兴趣下降。相对而言,对于网上各种酷评、所谓的“心灵鸡汤”那类“零食”一类的知识学生却极为感兴趣。事实上,一味地强调网络上的这种“零食”而忽视了对具体学科的“正餐”的补充,势必让学生会“营养不良”。长此以往,不但这些“零食”容易过目就忘,很难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文化积淀,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会导致学生大学4年下来,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实用主义思潮泛滥。较多学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实用价值,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不能够马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而对中国古代文学不重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以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流派为主,这些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的作用的确有限。同时,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差异,作为九零后以及即将到来的零零后的大学生拒绝一切晦涩难懂的东西,他们喜欢微博、微信朋友圈和网上的各种酷评、只言片语的人生感悟和偶尔能为之一动的“心灵鸡汤”类的简短文字和漫画、短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动辄几万字甚至上百万字,学生没有打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头痛,无论教师怎样描述作品的经典性,学生都不愿意去尝试着做这种耗时、劳力的阅读。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读图、更喜欢直观的画面感强的教学内容。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心时代,信息正在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不停更换着。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另外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最大。在高校,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一味地反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已经不现实,关键是我们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恰当运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亲身实践、讲座让大家正确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教学内容更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意蕴深厚,而且每一次阅读都会获得新的阅读体会与审美感受。本次“九三”阅兵时习总书记讲话中引用了《诗经?大雅》中的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在讲授《诗经》中的这首诗歌时,让同学利用网络查询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引用了那些古典名著,为什么要引用这些名句,有何现代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什么会选这24个字?我们是否能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家作品中发现其的思想根源?教师授课时,如果能做到谈古论今,古为今用,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网络平台,革新教学方法,改进传统考核方式
在拥有丰富资源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领域里,我们一直未能使其与现代化技术发展成果相结合。目前,大多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时,依然采取纸质平面教材、口头讲授和课后查阅资料这三种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这很难使广大学生共享网络丰富的学术资源了,更难有效调动目前高校内外的师资力量、学术资源参与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构建中来。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我们应该积极构建网络平台,随时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要逐步建立起适合学生作业与课外阅读以及教师备课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如“授课教案”、“教学大纲”、“教学实况”、“思考与练习”、“试题库”、“习题库”、“各高校的考研题库”、“原著选读”、“图片资料”、“文献资料”、“音频视频资源”等资源库。这样,学生可以边上网边学习,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和老师沟通,在线答疑。作为教师,通过网络课余时间也可以随时和学生沟通,利用好网络这个传媒,适时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一方面要提倡博览群书与适度记诵,尽量避免空谈文学理论,同时也要不定期地为学生找出一些无固定答案或者有争议的思考题来开拓学生视野。同时提供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涉猎相关知识并尝试创作。有条件的话可不定期带学生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古迹、地理等实地勘察,让这门传统性极强且易流于照本宣科又枯燥艰深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为本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与教,都不是为了让我们去做一个古人,而是通过在当前“互联网+”下,与日新月异的当前生活相接轨,从传统文学的优秀文化中汲取一份从容、闲雅拥有一颗饱满多情趣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兰香红.大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4).〔2〕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的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王文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中国互联网时代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面临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现状,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可从三方面入手:在课程设置方面,以课程模块......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许多高校也开始实行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教......
1、白体——这群诗人主要效法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易清雅。故称“白体”。(也称“香山派”)2、“晚唐体”是宋初模仿唐贾......
孙悟空形象来源分析《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更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西游记》是以唐玄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