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十课《窗》学案
柿子中学张锐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本文的精巧的构思方法。
2.我能理解对比手法对凸显人物形象的作用。
3.我能学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二、自主学习
1、小说文学常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________和结局四部分。
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本文体裁是__________。
3、生字词
俯kàn(瞰)一hóng(泓)清水五彩bānlán(斑斓)
争奇斗妍()充塞(sè)胳膊肘(zhóu)
挪(nuó)到气喘吁吁(xū)xǔxǔ(栩栩)如生
光tūtū(秃秃)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4、理清这篇小说的情节
开端(1-3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即曾经两个重病人在一家医院的病房围绕窗进行交流沟通以消遣时间。
发展(4-7段):靠窗的病人为同伴描述他所看到的窗外的世界,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发作。
高潮(8-12段):不靠窗的人被嫉妒心困扰彻夜难眠,一心要占领靠窗位置以至于不顾自己同伴的性命安危
结局(13-15段):不靠窗的病人得到靠窗位置后看到的却是一堵墙。
三、合作探究
1、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从人物看,“窗”寓意人的心灵,从情节看,整篇小说是围绕着“窗”进行的。
2.、本文中的两个重病人分别看到了窗外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靠窗的病人--第4、5段
不靠窗的病人--一堵墙
因为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所看到的美景是心灵之窗打开的。而不靠窗的病人则自私、冷漠、卑下,他的心灵是紧闭着的,无法怀揣美好的愿望,所以他看到的就是光秃秃的墙。
3、为了亲眼看见窗外的风景,不靠窗的人产生了哪些心理活动?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并剖析人物形象。
①心理不平衡的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②感到惭愧,极力克制
③愈加想要占领靠窗的床位--紧挨着窗户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说明了不靠窗的人自私、嫉妒的形象
4、而眼中看到的却是一堵光秃秃的墙。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请体会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让人对靠窗的病人心生敬意,鄙视心灵丑陋险恶的人,也让人懂得自私就像一堵墙,它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只能看到自己,不能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故事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也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四、当堂检测
1、小结
本文的人物是:两个重症病人
环境是:在一家医院里一间狭小得只能容得下两张床,而且只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的的病房里。
故事情节是:围绕病房里的窗,写靠窗的病人给不靠窗的病人描绘外面的世界,最后引起不靠窗病人的嫉妒心,以至于不顾同伴安危获得靠窗床位后看到光秃秃的墙。
2、课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靠窗的病人:无私、博爱、高尚,渴望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鼓励同伴,爱护他人。
不靠窗的人:也爱生活和生命,也有善良的本性,但被贪念和私欲控制,导致冷酷无情。
作用:突出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讽刺自私会蒙蔽人们的心灵,也宣扬了人应该保持心灵的纯洁和善良,高尚与博爱。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十课《窗》答案
一、自主学习
1、人物、情节和环境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高潮
2、泰格特,澳大利亚,小说
3、俯kàn(瞰)一hóng(泓)清水五彩bānlán(斑斓)
争奇斗妍()充塞(sè)胳膊肘(zhóu)
挪(nuó)到气喘吁吁(xū)xǔxǔ(栩栩)如生
光tūtū(秃秃)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4、开端(1-3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即曾经两个重病人在一家医院的病房围绕窗进行交流沟通以消遣时间。
发展(4-7段):靠窗的病人为同伴描述他所看到的窗外的世界,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发作。
高潮(8-12段):不靠窗的人被嫉妒心困扰彻夜难眠,一心要占领靠窗位置以至于不顾自己同伴的性命安危
结局(13-15段):不靠窗的病人得到靠窗位置后看到的却是一堵墙。
三、合作探究
1、从人物看,“窗”寓意人的心灵,从情节看,整篇小说是围绕着“窗”进行的。
2、靠窗的病人--第4、5段
不靠窗的病人--一堵墙
因为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所看到的美景是心灵之窗打开的。而不靠窗的病人则自私、冷漠、卑下,他的心灵是紧闭着的,无法怀揣美好的愿望,所以他看到的就是光秃秃的墙。
3、①心理不平衡的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②感到惭愧,极力克制
③愈加想要占领靠窗的床位--紧挨着窗户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说明了不靠窗的人自私、嫉妒的形象
4、让人对靠窗的病人心生敬意,鄙视心灵丑陋险恶的人,也让人懂得自私就像一堵墙,它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只能看到自己,不能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故事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也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四、当堂检测
1、小结
本文的人物是:两个重症病人
环境是:在一家医院里一间狭小得只能容得下两张床,而且只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的的病房里。
故事情节是:围绕病房里的窗,写靠窗的病人给不靠窗的病人描绘外面的世界,最后引起不靠窗病人的嫉妒心,以至于不顾同伴安危获得靠窗床位后看到光秃秃的墙。
2、靠窗的病人:无私、博爱、高尚,渴望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鼓励同伴,爱护他人。
不靠窗的人:也爱生活和生命,也有善良的本性,但被贪念和私欲控制,导致冷酷无情。
作用:突出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讽刺自私会蒙蔽人们的心灵,也宣扬了人应该保持心灵的纯洁和善良,高尚与博爱。
雷真民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时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课标内容:“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4) 答:我......
初四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掌握各篇目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2.能理解各篇目的重要知识点。 3.能联系实际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一、整理积累知识 1.掌握本......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瑰丽奇特的想象。2.理解作者运用象征的写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要点点拨:这篇散文诗,想象瑰......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树立远大志向第十课设计人生1.什么是理想?人生目标就是个人理想.理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着我们对人生和未来生活的规划和......
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