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
[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的有关情况;
2、分析林冲性格特点,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题;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林冲形象分析;
2、“官逼民反”主题;
3、景物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秦朝的陈胜、吴广,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才产生了一部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的小说,它就是——《水浒》。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钱塘,有人说是江苏兴化,也有人说原籍苏州,后迁兴化,居淮安。曾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它最早的本子,出现于元末明初。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的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绎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享有许多美誉,如“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农民起义题材经典著作”“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等,金圣叹更是将其列为才子必读书,并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究竟《水浒》有着怎样的魅力,引得大学者金圣叹对它推崇备至呢?今天,我们就借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斑来窥《水浒》之全貌,感受水浒英雄们气贯长虹的气概。
三、简介课文情节
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本文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四、观看《水浒传》第十八回“风雪山神庙”片段
五、布置作业
1、梳理文章结构,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试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
第二课时
一、梳理结构
全文共12段,可分为4个部分:
第1段(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2~4段(发展):陆虞候密谋陷害林冲。
第5~6段(过渡、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7~12段(高潮、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二、人物形象研讨
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金圣叹曾这样评论:“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写一百八个人的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可见,《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各有其独特的性情,而林冲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你看来,林冲有着怎样的性格?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显示林冲性格特点的内容,独立思考,从中提炼林冲的性格,后教师引导进行探讨,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林冲的性格经历了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过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性格发生了如下变化:善良安分、忍受屈辱、不断反抗、性格软弱→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奋起反抗。
三、问题探究
1、课文正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贯穿了怎样的线索?
正面描写的内容: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
线索: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主线)
2、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侧面描写的内容是由什么线索贯穿起来的?
完成: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反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
侧面略写的内容:以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思路点拨:本文情节发展属双线并进型,清理线索可采取“由显及隐”法,先理出正面详写的一条线索,再探讨侧面略写的另一条线索。双线呈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两条线索通过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3、林冲的遭遇和他的思想性格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明确: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善良本分的人们生活、生命得不到保障。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那么一般的民众受欺压、迫害,进而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窗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思考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2、以“妙在通篇不言‘逼’——谈《林》表现主题的技巧”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胡适说:“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
《水浒》是世界小说史上罕有的形象鲜明、规模巨大的描写人民群众抗暴斗争的长篇小说。作者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极富传奇性,起伏伏跌宕、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这一节课的学习将为我们揭示它之所以能塑造出这么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原因。
二、鉴赏景物描写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对风雪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风雪”的描写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重点思考它们的作用。
思考、讨论后总结,明确: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那晚越下得紧了。”
2、侧面描写。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3、作用: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二是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鉴赏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并讨论其作用。
思考、讨论后总结,明确:
1、开头描写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料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这个细节在情节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
4、有关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四、课堂小结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学习本文,我们从人物、情节入手,关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点掌握从情节的发展、细节、景物的描写中揣摩人物心理,了解和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技能。
林交头风雪山寺施耐德【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描述的特点和功能,欣赏文字描述。2.了解林冲的性格如何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并学习表征矛盾和斗争的过程。通过情节,环境,言语和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导读1、单元导读:这个单元学习小说。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在必修③曾学习过哪些小说?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
教学重点: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预习:熟读课文并完成下列字词任务1、注音、解词沽——买 赍发—......
保山曙光学校高中语文必修5教学设计2011年8月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备教师:蔡正良一、内容与其解析(一)内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解析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主要描写了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2012级在职研究生 李红香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3、学习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