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感悟中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_我对论语的感悟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从论语感悟中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对论语的感悟”。

从《论语》感悟中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一直被于丹知性、沉稳而睿智的形象所折服。作为一名女性学者,她把深刻的哲理与细腻的叙说结合在一起,另学习者如沐春风。

在于丹的著作中,较为著名的则是她的《论语》感悟。

我们对论语并不陌生,从小学时代的背诵默写,到初中时期的学习理解,孔子与论语一直伴随左右。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关于君子、学习、教育、务政等方面的言论,给代代后人以精神的洗礼。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代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赋予了传统文化以历久弥新的意义,孔家学说也在风雨荆棘中锻打淘洗重铸精魂。于丹所做的,正是将慢慢沉寂的论语与正在被遗忘的文化渲染上生活的色彩,让圣堂上的孔子为更多人所认识喜爱,也让高速发展的世界不至于走上俗不可耐的路。

现今社会,某些沉淀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经典已经被西方纷繁复杂的文化所冲击淡化,屹立不倒的孔子与高贵纯粹的论语仿佛有了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经典的轮廓在风沙中逐渐模糊。而于丹用浅显的句子、生动的故事把《论语》朴素深刻的思想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沉甸而厚重的论语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加以描述,平淡真实的字里行间演绎出的种种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让我震撼。当泛黄的经典融入斑斓的时代,应运而生的是一种纯粹积极的态度,是现代人道德品性与情感智慧的升华。在喧嚣背后能够寻觅到宁静,在世俗背后能够寻觅到纯粹,在浮夸背后能够寻觅到从容——读于丹论语感悟,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缺憾而不要患得患失,理智看待周遭而不是做一个毫无意义的愤青。心灵鸡汤仍旧是现代人所亟需的。

那么于丹是如何在两千年前的《论语》与两千年后的社会中架起桥梁的呢?她在《感悟》中有这样一段: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这里孔子又是一个反问句:“曾是以为孝乎?”你竟然认为这是“孝”吗?子夏问老师什么叫孝。孔子又说了一种现象,他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谓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竟然可以算“孝”吗?

百善孝为先——“孝”一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于丹把这一段详细阐述,赋之以现实意义,引人深思。的确,这是社会上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孝敬孝敬,行动上体现了“孝”了,给予父母以良好的物质条件了,关键是我们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关键是父母的心里感受到晚年安详美满了吗?关键是我们的心意是否足够是否真诚呢?——让人们对自己肤浅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展开思考与纠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指导作用可见一斑。

于丹《论语》感悟帮助现代人结合实际学习《论语》,净化了心灵、调整了心态、审视了自身,享受到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更让人们重拾传统与经典——千千世界中属于中国人那朵傲视群芳的奇葩!

高二(12)班

冯旸

《论语》智慧与现代社会

《论语》智慧与现代社会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斯坦利博士 的《百万富翁的智慧》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对733位美国百万富翁成功的30个主要因素做出了概括,其中最重......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三千年前,以弟子三千著称的孔子,开创私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因此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学活动,从事平......

从十分九分中看社会

从‘十分’与‘九分’中看社会‚十分‛与‚九分‛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阿Q的得意是因为他欺负小尼姑,在他被别人欺负之后,在小尼姑身上‚宣泄‛。他的十分得意中看到的畏强凌弱......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社会 演讲稿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首先,从我选到这个题目,感觉范围很宽,内容很广,下面,我先来讲一下什么是文化,它的作用,再讲一下它与现代社会的影响,以......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育才分校张秋玲看周勇教授说《论语》,谈孔子与教学,其实就是跟随他的脚步,他的思想,进行一次特别的旅行。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我从《论语》中看......

《从论语感悟中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从论语感悟中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对论语的感悟 论语 中看 现代社会 我对论语的感悟 论语 中看 现代社会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