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_从论语看孔子的音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论语看孔子的音”。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三千年前,以弟子三千著称的孔子,开创私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因此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学活动,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从事培养人、改造人的事业,使教育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中国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所以,孔子的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方面,亦包括学的方面。

第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很多时候,孔子只是提出问题,并不作答,也不要求弟子回答,只是让他们自己去领会。如:‚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有时候,孔子对弟子的问题不作正面回答,反而就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八佾》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教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学者要善于领会。

再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对后代的教育影响深远。我们连云港市新推出的高效课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教育者的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因材施教。

教育者要对教育对象的性行、品格、天赋条件有清楚的了解,方能做到因材施教。他曾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如《为政》所载,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是‚无违。‛并进一步对樊迟解释说,无违的意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因为孟懿子乃是孟僖子的儿子,孟僖子死前嘱咐他的两个儿子拜孔子为师,就是为了让他学礼。

孟武伯问孝。孔子的回答是‚父母唯其疾之忧。‛考虑到孟武伯为孟懿子之子,是鲁国三桓之一,贵族世家,有着骄奢淫逸的条件,恐怕孔子的话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一定的针对性。

子游问孝。孔子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子夏皆是孔子的高足,又以文学著名,孔子对他们的回答则对孝的要求作了超乎一般世人理解之上的更深一层的启发。

正是对学生深刻的了解,对同样的问题,孔子总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以不同的启发引导。

第三,学思结合,言行统一。通过学习由无知变有知,通过思考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可以得心应手运用的东西,正是学与思的精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述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这就是要求弟子们既要勤勉地学习,更要努力地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正说明了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关系。

言用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行就是实践。‚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子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即先做后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即以说的超过做的为耻。言只是一种主观的态度,而行是实践性的。孔子虽没有认识到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但他也明确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孔子主张言行一定要统一的观点。

第四,通过努力学习,达到自我实现。学习应当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宪问》中载,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就是说,为己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他是为实现这种理想追求而提高自己。而如果仅仅想的是为人,就会为了取悦于人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应坚持的原则,变成孔子在与子张的谈话中所提到的:‚色取仁而行违‛的‚闻者‛和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乡原‛。

在坚持自己理想的前提下,要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别人的理解,必须把工夫下在自身的努力上。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又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人知也。‛(《里仁》)还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正因为如此,他感叹地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慨叹‚己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简言之,学习首先是为了自我实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坚守原则,赢得社会的赞誉。

第五,谦虚求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还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曾教训争强好胜的子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在他的教育下,弟子们也确实由谦虚学到很多知识。如曾子就曾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孔子做为教育界鼻祖,他的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言行统一、自我实现、谦虚求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界依然被广泛应用,对后世教育事业的影响不可估量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育才分校张秋玲看周勇教授说《论语》,谈孔子与教学,其实就是跟随他的脚步,他的思想,进行一次特别的旅行。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我从《论语》中看......

哲学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哲学-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txt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哲学-从《论语》中看孔......

英语文章:论语中看孔子思想

Xiaonan Jiang Midterm Paper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The Analects is a famous book that has influenced Chinese though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As the saying......

从《论语》浅析孔子的幸福观

从《论语》浅析孔子的幸福观——基于对《论语·学而》篇首章的解读【摘要 】 基于对《论语·学而》篇首章的分析解读,从《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探究孔子的幸福观。《论语》首章......

从《论语》看孔子德育体系

从《论语》看孔子的德育体系白浩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州 350007)【摘要】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不是零散的,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探究孔子的道德思想体系就必须深入钻研......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 教学方法 论语 孔子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 教学方法 论语 孔子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