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_课例教学
教学课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例教学”。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体与不发声体的差异,能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对比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能概括出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声现象,通过听觉感知,得到美的感受,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教学方法:启发、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器具材料: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烧杯、水、钢锯条、鼓、真空玻璃罩、闹铃、抽气机、胸麦、土电话、收音机。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几种声音(1)轻松的口哨声(2)机器的马达声(3)切割机的工作声(4)锤子的敲击声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个问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讲授新课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相互讨论,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生活动一:利用手边的器材发声,并认真观察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2)音叉的振动没有立即停止,因此声音也不会立即停止。学生活动二:敲击音叉一下。(让学生自己感受声音是否立即停止)(3)振动停止,声音的发生便停止。
学生活动三:用力敲击音叉一下。让音叉的声音快速停止。(根据生活经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多媒体播放二:声音的片段
(1)雷声————地面上的人能听见(小视频)初步思考声音的传播条件(2)静静的垂钓者。(图片)(3)隔墙有耳。(图片)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演示活动:真空杯中放入正在发声的手机。(1、不盖盖子
2、盖上盖子)
学生活动:认真听听声音有何变化,思考:声音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不盖盖子时,声音听起来很清晰,盖上盖子时,声音明显变小,甚至几乎听不见。
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利用课本表格总结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
(学生自读课本“常温下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表格)
5、回声
多媒体播放三:回声小视频。
(学生“自读课本”了解回声知识)通过看视频,知道回声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1、2、3、4、5
四、作业 课后练习6
五、板书
振动————发声(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波的形式
声音~~~~~~~~~~~~~~~~~~人耳
传播(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
六、设计仓促,对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解决不彻底。
找准切入点 长文也轻松 ——河大版《社戏》教学实录隆尧职教中心 王春华一.教材分析《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
教学课例(精选15篇)由网友“viole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学课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篇1:《on the farm》教学课例 一、教学内容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29.《on the fa......
礼仪教学课例《文明小乘客》【适用范围】幼儿园4—6岁幼儿 【活动内容】《文明小乘客》【设 计 者】秦皇岛市卢龙县幼儿园霍红梅 付丽鸽 邮:066400 【 导 读 】活动背景:包括......
多元识字教学案例上允镇中心完小 刘国莉【背景】:我在2016年6月13至14日聆听了澜沧县教育发展中心开展了网络研修与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整合成果展示课。这次展示课有低中高......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案例格式要求1.纸型:A4纸,行距1.5倍。 2.字体:(1) 大标题:宋体4号居中,加粗; (2) 单位与作者:宋体5号居中,加粗;(3) 版块标目(设计意图、活动案例、反思与观点聚焦、资料库):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