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_桃花源记中
桃花源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桃花源记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A.哺育(pǔ)雏形 苦心孤诣(yì)迫不急待 .. B.馈赠(kuì)侧隐 叱咤风云(chà)闲情逸致 .. C.污秽(huì)诀别 鲜为人知(xiǎn)无动于衷 .. D.嫉妒(jì)收敛 吹毛求疵(cī)苍海桑田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书为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沉静。.. B.如果说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那么宁静的山村则是静谧的美。.. C.中博会开幕之际,杜甫江阁燃放的焰火五彩斑斓,将星城的夜空点缀得分外美丽。.... D.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再次相逢,共享天伦之乐。....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俨然:形容庄严。).. B.“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和煦:温暖。)..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D.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内部改革,增强造血功能。(造血:比喻部门、组织、单位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的实力。)4.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
B.从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C.长沙市正在修建地铁,地铁开通之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7倍左右。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共8分)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冯云 有删改)5.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
7.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B.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D.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1 0分)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 莲 有删改)
8.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9.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0.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有些嫌恶→无可奈何→猛然打动→□→□
11.文章的标题“种春风一有什么深刻含义?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3)无论魏晋:(4)处处志之:(5)甚异之:(6)咸来问讯: 2.翻译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4.《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l2.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C(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chì zhà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的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2.D(伦:人与人的关系。指父子、兄弟、夫妻、亲戚之间的关系。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注意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3.A.4.c.5.B.6.D.7.D(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画图表等)22.(2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意思相近即可)23.(3分)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意思相近即可)24.(2分)隐隐不安(震惊)别样温暖(意思相近即可)25.(3分)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意思相近即可)
《桃花源记》译文用5字短语概括文章的几个主要章节: 忽逢桃花林,( ),( ),( ),( ) 翻译 :语文作业本,课外阅读,忽逢桃花林,误入桃花源,作客桃源中,辞离桃花源,迷失桃源路。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
5、组内轮读,要求a、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b、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一、学习目标6、全班展读.:每组出一个代表。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7.全班齐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2.能力目标: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花源记》练习题一、探讨横线的词语意思。1.缘溪行( ) 2.渔人甚异之( ) 3.欲穷其林( ) 4.林尽水源( ) 5..仿佛若有光( ) 6.豁然开朗( ) 7.屋舍俨然( )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悉如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