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_第5节飘逸的南国风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5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我主要从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建议、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建议七方面加以阐述。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和《幸福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弥渡山歌》和《脚夫调》,感受两首作品不同的音乐情绪,在学唱《弥渡山歌》的过程中,分析对比南方山歌和北方山歌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绪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结合南、北方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探究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二)、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四)、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格。

2、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充分利用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

(四)、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师和学生的演唱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相关知识的准备采用课前布置作业,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

(二)、对三首民歌风格的认识,采用反复听赏、分析比较等方法,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三)、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将自己在不同渠道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四)、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在形成民歌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五)、用听唱或模唱,最好以教师范唱的形式,给学生更加直观和亲切的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欣赏三首南方民歌,请大家探究以下问题:

1、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总结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2、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3、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 观看屏幕问题

直接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

二、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

3、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4、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特点。

5、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旋律起伏较大的特点。

6、指导学生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

7、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归纳总结出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8、播放配套课件中《弥渡山歌》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1、听音乐,思考问题。

2、对比分析总结出南北山歌的大致区别。

3、复听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

4、学唱引腔。

5、学唱歌曲主体部分,感受其旋律特点。

6、演唱、分析、对比。

7、交流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8、观看、聆听,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1、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域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山歌的结构特点。

4、了解这种引腔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的特点。

5、进一步探究南方山歌的特点。

6、引导学生感受两种不同调式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7、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8、课件中的画面体现了《弥渡山歌》产生的环境,能够提供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三、知识讲解

1、播放课件中“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2、播放课件中“南方民歌特征”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1、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2、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1、了解相关知识。

2、了解相关知识。

四、欣赏浙江民歌《对鸟》

1、播放课件中《对鸟》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问题:(1)、什么演唱形式?(2)、运用那种民族调式?

2、指导学生唱歌曲第一段的谱子,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

1、聆听、感受,思考并回答问题。

2、演唱并分析。

3、学唱并分析。

1、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五、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播放课件中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1、聆听、感受。

2、再次聆听,深入感受。

3、与教师合作演唱歌曲《幸福歌》。

1、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

2、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六、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格。

2、布置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

1、听音乐,思考并填写表格。

2、记好作业。

1、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提高探究效果。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到本课为止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将告一段落,但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做为炎皇子孙我们不但要了解,更应继成、传承、发扬光大!回顾课堂内容。巩固课堂教学。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够演唱《弥渡山歌》、《幸福歌》或其它几首南方民歌,能与同学进行演唱交流。

(二)、能够尝试用方言演唱《对鸟》片段。

(三)、能够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四)、能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比较,正确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五)、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教学目标:1.对南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2.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3.学会唱一......

《飘逸的南国风》说课稿

《飘逸的南国风》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 路金东 ,很荣幸就 《飘逸的南国风》 一课向大家做一下汇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多彩的民歌》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5节飘逸的南国风 南国 第五节 飘逸 第5节飘逸的南国风 南国 第五节 飘逸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