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_建筑与环境协调性
山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筑与环境协调性”。
山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重庆工商大学食堂设计有感
1、引言
传统山地建筑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下发展起来的一类建筑形式。这类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得到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在视觉造型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成功的山地建筑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往往有三:其一,减少接地。山地建筑要尽量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有效地保护地貌,可以避免工程产生较大土石方量。其二,不定基面。建筑要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山位,并随着地表层层升高呈现阶梯形布局设计,并在建筑内部形成不同标高底面。其三,山屋共融。建筑能适应各功能空间划分需要,形成与山体形态协调的建筑风格。
山地建筑形体表现形式可分为融入型--即注重山地原有环境的维护,并强调建筑与山体的融合;共构型--即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景观;超越型--即强调建筑功能分区与山体的有序结合。
重庆工商大学食堂是笔者参加工作后较早独立完成的,是典型的山地建筑,其中的经验、教训感受颇多,当时缺乏工程经验,并且完成施工图的时间紧迫,和其他专业的配合也不尽如人意,但在建筑与山地环境的结合方面还算比较成功,在此将这个项目的设计以及项目完成前后所得感想记述,以期未来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为对山地建筑有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处工商大学东北片区,用地东南为新建学生宿舍区,西南方向为教学区,西侧为拟建操场,东北为原生树林和相临厂区用地。整个东北片区建筑均为新建,地处一处大的坡地,宿舍区最高,建筑体量也最大,绵延成片,连成一气;几处教学楼地势较低,大致4~5层,风格现代,典雅庄重;食堂所处位置与二者鼎足而立,联系便捷。食堂用地地形很不规整,处在坡地端头部位,面积虽然不大,高差却达到南北向15米、东西向10米。
食堂工程由食堂、浴室两大功能部分组成,另有配套锅炉房。
本工程于2002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3年9月即投入使用。方案本身得到甲方高度认可,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
3、总体构想以及方案原则
从基地周围状况出发,宿舍楼所处位置高、体量大,数量多,食堂应尽量减小体量以应对;相对教学楼来讲,食堂又处于比较辅助、次要的地位,相对教学楼的庄重、典雅食堂则应以相对含蓄、内敛的姿态出现。结合坡地的走向,确定了以朝向宿舍的方向为主要出入口方向,层层下跌,平阶以上只做两层,其余均为半地下空间。这种做法不仅满足以上要求,面临教学楼和宿舍一面来看大大减小了体量,在姿态上已经不事张扬,低调而收敛,同时又符合现有地形状况,非常好的与环境共生,并且大大降低了土石方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4、功能布局和流线
总体来讲,本工程的功能有几处要点:三条功能流线即学生就餐流线、后勤流线、男女淋浴流线互相不交叉;就餐时近万名学生的合理分流和迅速疏散。
本工程中应以食堂为主体,无论在功能分布、平面构图、造型空间的处理中食堂在都应处于中心位置。这首先是因为食堂为一万名学生提供一日三餐,使用非常频繁;二是就餐时更加有可能发生多种交流活动:可以交谈、休息、娱乐、临操场一侧可以观赏球赛,甚至大厅中还可以举行晚会等,食堂在本工程中的中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浴室则应处于次要地位,锅炉房则仅为配套设施。综合考虑以上问题以及食堂面对的宿舍区和教学区,结合地块形状,整体建筑呈L形布置:食堂放在场地南端,位置的选择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南侧处于整个用地的地理中心,无论和教学区还是宿舍区都有便捷的联系;其次是这里有更充足的阳光使餐厅能够提供更加明亮、愉快的就餐环境。浴室部分置于场地西侧,交通便捷并且有较强的独立性。锅炉房受地形所限布置在用地最北端,与浴室、食堂联系较直接。功能分区明确,联系简便,这种总体布局使得食堂与教学区、宿舍区三者能在复杂的地形中取得高效便捷的联系,且有利于校园的分期建设和发展。
食堂部分面向宿舍和教学区部分为餐厅,背后为后勤加工部分。利用地形高差从一楼到负三楼分别开设直接连通室外的出入口,尤其在食堂背后利用地形高差设置一个大的平台,平台以上是负二层的就餐学生出口,下面是负三层后勤人员和物资的出入口,实现了空间的立体使用,从而做到就餐人群可以多方、迅速疏散,并且就餐流线与后勤流线面彻底分开。这样既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同时又避免了供货车辆对主要学生就餐路线的交叉穿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干扰且利于管理。
浴室主要疏散出入口设置在浴室与圆形餐厅中间的过度空间。男女淋浴分层设置,在进入更衣室之前就使男女淋浴人流彻底分开。
5、建筑空间与环境的沟通
21世纪教育现代教育强调交流与对话,校园规划应具有相应的开放结构,包括对外以及校内各科系之间的开放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应该能够促进各种活动的交融和人际交往。食堂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仅只是提供一日三餐的场所,同时也是许多交流活动发生的场地,应体现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应为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提供空间上的可能。本工程充分利用地形,设置广场、过渡性灰空间、中庭、平台、架空层、上人屋面等多种形式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展现了食堂空间的丰富多样与灵活,充分与环境交流与对话,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开放精神。
场地临宿舍一侧设置集散广场,广场上主口外侧有一弧形玻璃体空间,下面是贯通食堂一楼到负二楼的中庭,中庭设开敞楼梯使食堂的上下交通更加明了和便捷。不仅如此,通过这个玻璃体和中庭将阳光引入到下面的两层餐厅腹地,使得中庭乃至整个食堂都明亮起来,视线与空间的交流、学生们的上下穿梭使整个食堂因此而生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庭使负二层到一楼空气连通,二者之间的气压差使新鲜的空气形成气流,解决了半地下建筑通常都存在的空气窒闷的问题。
山地建筑往往用地不很宽裕,不能设置太多的室外活动空间,但同时因为其标高多变,建筑起伏错落,可以利用的屋面、平台比较多。本工程也是充分利用地形,创造这样的空间。比如在负二层在负三层的屋面上退后形成一个大的平台,轻松解决这一层对外的疏散问题;二层不仅利用退后一层形成的屋面平台作为室外活动空间还设置过街天桥通往浴室的屋面,浴室屋面基本整体架空,这个空间既可以作为学生们室外就餐或休憩的场所,更因为对操场拥有最佳视野而作为观看比赛的看台。
在食堂本身,作为食堂主体建筑与浴室过渡、衔接的圆柱体空间上下三层都是餐厅,这个体量外面做落地玻璃,视线毫无阻碍,在就餐的同时可以欣赏窗外花园的花开花落,远处球场内激烈的赛事,虽然在室内仍可做到与周围沟通全无障碍。
6、造型与周边的建筑环境
食堂从建筑性质上来讲属于公共建筑,在学校里比起教学楼又可以相对活泼自由,面对高处的宿舍群又不宜张扬、放纵。在这个案例当中因为地形、环境的因素,建筑采用整体谦让、内敛但又大方自在,舒展、自信的姿态,达到作为校园食堂得体恰当的效果,同时又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存。
建筑风格上力求同当代高等院校的性格相适应,体现现代、简洁的总体风格,强调建筑形体的逻辑性和单纯性,强调表面肌理的对比和光影的变化,具有典雅的色彩和精确的细部处理。大部分建筑的外墙以砖红色为基调,使用了大面积的透明玻璃与墙体并置、组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整个透明圆形玻璃餐厅和多处深远挑檐、架空屋面的出现使建筑整体空透、轻盈。
通过多种造景要素(铺地、花木、草坪、假山等)的应用来营造富有趣味的室外景观,同时也完成了负一层到负二层的地形坡度的软化。
7、遗憾和不足
由于当时笔者工作经验不足,而且时间紧迫,因此在和结构专业的配合问题上出现一些问题,如屋面架空部分、出挑部分梁的位置、高度没有控制住,使得建筑预期的轻盈感不够,二层通往浴室屋面的天桥净高不足等问题出现;此外对于通风认识不足,门窗中可开启面积偏小;建筑背立面设计深度不够,尚较粗糙;建筑细部也有值得推敲之处等等。有些技术上的问题通过整改得到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就只能留下遗憾。但总体上还算把握住了,因而效果不错,这从使用所得到的良好反响可以得到印证。
8、心得体会――结语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建筑就应象从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也是笔者通过工商大学食堂这一山地建筑的设计实践得到的最深体会。成功的山地建筑就应该是生长在山地上,适应了山地环境,与山地环境相协调的建筑。虽然这个工程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从山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的角度出发总体把握得还是不错,可以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解读山地休闲王冰梅摘要:本文回顾了山与中国宗教、政治、文学、绘画、民俗、地理等的渊源。比较性地阐述了山地休闲的内涵、形式、特征,介绍了国外山地休闲概况。提出大力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校园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引入情境建设的方法,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情感空间来......
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建筑风水对人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的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虽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返回首页 发布时间:2009/5/20 22:24:21 分类:专业简介 已经阅读2102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暖通空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暖通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