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武平情结_武平情结
知青岁月:武平情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武平情结”。
《武平情结》后记
郑启五
随着岁月的流失,对武平的感觉是越发地强烈了,这种感觉谓之“武平情结”!20余年来,断断续续,涉及武平的文章居然不知不觉也有三十来篇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里。其实我在武平的日子不过几年,但刻骨铭心,因为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独立生存的!
此书诸文写作的年代跨度大,水平高低不一,认识深浅有异,甚至风格与情感也在变化之中,但所幸的是我写武平大多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带功利,也不必看人脸色行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信马由缰,随意得很,也真实得很。能真实而自由地书写自己的记忆与感觉,何其痛快乃尔!
每每看到有良心的大款们扶贫济困的义举,我也一直很冲动,哪天自己有几百万,也资助给武平的孩子们去读书,去读更多的书;或建立一个“青山绿水奖”,专门褒奖那些育护着武平秀美生态的客家乡亲。现在看来是不现实的,一介书生显然不是发财的料子,于是想编上这本《武平情结》的小册子,尽管是“涌泉之恩,滴水相报”,也算是对第二故乡的一份情义,也不枉今生今世与武平结下的缘分。我是极其厌恶说大话与空话的,其实一个人从爱父母爱家乡的点滴做起,他的书才能读得更好,做人也才有意义!这样的观点不知是否老旧了点,可没办法,谁叫我们是老三届呢?!老旧的不仅是理念,还有旋律与文字,但它们却都在我的心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真的!我可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从农村回城后我当了好几年食堂的炊事员,书中的《炊事生涯》记录了经过,看来似乎与武平的关系不大,但还是收进去了。我以为正是因为有武平这碗米酒垫底,我才能勇敢面对漫漫旅途所有的苦酒,从而实现了人生的转折,愿以此与厦门和武平的后生们共勉!
郑启五于厦门大学敬贤一楼
2003/1/25
土土武平菜郑启五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武平县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是勤劳善良的客家人发祥地和聚集地之一,也是当年成千上万的厦门知青插队落户的地方。说到武平的饮食文化,首先是......
武平的“发现”郑启五1984年的报纸曾报道在闽西武平县的唐屋村发现了几株有百年树龄的“杉树王”。这则不足百字的新华社消息一直令我耿耿于怀:哼,“发现”?真是大言不惭! 1969......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走过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在当今......
二十九年风和雨 八百里路回武平——厦门老知青重返武平的文献备忘录郑启五当年的厦门知青即将重返武平的消息在社会上传开后,即刻引起省市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多家电视台和报......
岁月砥砺理想肇基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