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芦芨草_芦芨草
知青岁月:芦芨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芦芨草”。
芦芨草
郑启五
在我们插队落户闽西武平县30周年的前夕,该县县委和县政府诚邀老知青们回去观光联谊,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厦门老三届热心同学决定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枚请柬式的《返乡指南》,设计工作由知青画家庄南燕操刀。时间紧任务急,当然不敢指望这急就之作有多少精彩,只要方便通递有利宣导就谢天谢地了。五天后当我第一眼见到成品,大喜过望的感觉顿时溢出心岸。首先被它扑面而来的底色所感动:不是什么大红,也无须什么烫金,而是纯绿的!画家用大笔饱含绿汁在画布上一笔一笔苍劲而有力的竖抹,使整个画底的质地凝结成一方绿莹莹的大理石。画面文字只有亲切的一句——“乡亲们盼望你重返武平,看看第二故乡!”仿佛是从远山之中飘来金秋的召唤,“重返武平”四个橙红色的大号字,沉甸甸地浮挂在绿的世界里,亲切而醉人!最是那画面的主体横置着两叶碧草,我活似撞上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楞了片刻随即失声叫出:“芦芨”,我的“芦芨”!
“芦芨”是一种在闽西山地匍匐前行漫野覆盖的草本植物,只要进入那片红土地你的视野你的足迹便与它相拥相吻形影难离!它的生命力极为顽强,贫山薄土之上郁郁葱葱植被如毯;与林木灌木携手,成为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的主力;看那野火烧秃的岭头,总是它义无返顾呕出第一片坚忍的新绿。它还有鲜为人知的药用价值,我们几个男知青初在武平时曾一度小疱疹满身,其痒难忍,老农以“芦芨”的芽叶为偏方,将我等怪病一举除之。
“芦芨”与山居村居的生活难以割舍:收工时疲惫的农妇往往要再作冲刺,猫腰在田头坡地马不停蹄的挥割草镰,直至一捆沉重的收获压上肩头。烧水做饭,引火极佳的它总是首当其冲,“呼”地一阵猛烈燃烧,余烬里也饱含火种,久久温暖着灶膛,而草灰最终还回归田土,肥沃一方。它潜行的根向来不露声色,却周而复始地导演着生了被割割了又生的绿色活剧。奇的是刚割回的鲜草照烧不误,情急之时往灶内塞入碧绿的一团,只见它略喘几屡烟气,即刻吐出满膛的火舌。记得当我们知青集体户自己开火时,村民们送来的“芦芨”高高地堆满了房前屋后。壮实的芥菜杆切片,在“芦芨”燃出的快火中爆炒,那山草的薪香绿菜的脆爽是我一生的回味!
知青初来咋到时依“芦芨”的叶状取名“蜈蚣草”,后来便入乡
随俗,跟着耳熟能详的客家方言发音,“芦芨芦芨”地叫了起来。曾在闽西生活了十年的厦门知青作家谢春池在《岁月的隐秘》一书中将其谐音写为“乌箕”,而另一位闽西老乡则在散文里称其“露芨”,但画家南燕一口咬定“芦芨”为佳,说是惟有用上两个草字头才能尽兴尽意!十分抱歉,“芦芨”的学名叫什么,我至今没搞清楚,推估它大概是蕨草类的一支,于是就埋头在武平客家学会赠送的那部厚重的《武平县志》中查找,结果傻了眼:全县生长的蕨类植物分属32科,共有91种,好一个草本中的大户!其实不知学名也好,敢情真的知了,叫起来还怕拗口哩。
芦芨,我永远的芦芨,当海城的“市花”年年岁岁红红火火,你这山区的“县草”是否苍翠依然?
写于1998年9月第三次重返武平前夕
芦芨草郑启五在我们插队落户闽西武平县30周年的前夕,该县县委和县政府诚邀老知青们回去观光联谊,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厦门老三届热心同学决定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枚请柬式的《返乡......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走过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在当今......
岁月砥砺理想肇基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
《知青岁月》的观后感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甲的......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李 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