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doc_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doc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作者:杨嘉民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2期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解决国民体质存在的隐患,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宽知识面,加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是21世纪赋予的时代重任。文章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论述,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内容 特征 途径
[作者简介]杨嘉民(1973-),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与教学。(江苏无锡214122)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3-0115-02
一、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增进学生体质已刻不容缓。由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因而社会、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严重不足。据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的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等体质指标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不良①。这些问题如不切实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我国国民体质存在隐患。中国体育健儿在世界赛场,尤其是奥运舞台上表现优异,然而种种数据和迹象表明:中国老百姓的体质不容乐观。有关人士指出:“从农民、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甚至军队,中国很多行业从业人员大都存在健康问题。②”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方邦协认为:中国人缺乏体育健身意识是导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学生学业繁重,中青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没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几代人的体质健康就会有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推行增强体质、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已是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兴旺、强盛的大事。
3.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从以上情况看,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奠基工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和人文理念,内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和挑战,是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背景原因。因此,体育教学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时代要求,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全面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体育教学严峻的课题,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它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素质教学应具有以下内容:
1.健身与健康教育。健康的身体是其他各项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载体,也是21世纪国际竞争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树立强身健体的体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即通过体质、体能训练,感觉和大脑开发训练,使学生在遗传的基础上发挥潜力,增强体魄。
2.体育文化素质教育。随着人民生活富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和健康的需要。因此,要求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要求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育科学教育、体育道德教育、体育心理教育和体育美学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树立体育终身理念。
3.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活动可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克服抑郁,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占据社会主体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适应社会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自我实践中所具备的品质,内容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行为约束能力。体育活动作为一项身体技能运动,不但是力量、智慧、胆略、技术的较量,而且能是磨炼意志、培养毅力,体现了一种战胜自然和自我的无畏精神。因此,体育素质教育就是在体育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材施教,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4.运动技能教学。体育素质教育对运动技能学习没有淡化,相反,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来体现体育素质教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实质。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没有运动技能学习,我们所说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质增强、社会适应”等目标,就无从谈起。所以,在体育素质教育中,运动技能学习的设置也是最基础的,是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达到的。在体育素质教育中,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多样性,内容有较大的拓展,不仅有单纯的运动技能,还包括“获得运动的基础知识”“安全进行体育活动”和“获得野外活动的基础技能”等内容,充分体现健康性、系统性,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突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基本运动技能对终身体育的广泛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体育素质教育内容更具有选择性和差异性,对运动技能目标的设置,也是根据不同的实践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目标,使运动技能目标符合学生身体、心理发展实际,有一定的层次性,更能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特征
1.全体性。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位学生,模糊“优秀生”和“后进生”,通过优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全面性。体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通过体育技能教学,着重能力培养,全面挖掘学生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和谐统一发展。
3.个性化。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主动性,使不同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
4.基础性。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着眼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对体育动机和兴趣的巩固,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意识、态度和习惯,为自觉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四、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体育素质教育要从观念抓起,只有领导重视,社会共识,才能向素质教育转变,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没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为此要做到:教师观念、认识的转变,师生位置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在体育素质教学中,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健康育人为根本,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求生、学会健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技能动作学习的规则,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教学是教育中最稳定、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体育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须贯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载体,以活动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具体方法如下:(1)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和思想教育。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人才。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体育融入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中去。所以,体育除完成自身的健身职责外,还与德育教育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如,通过体育队列操练,进行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体育训练和配合,进行道德关系体验;通过体育技能学习,进行意志品质磨炼;通过运动竞赛,对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和拼搏精神进行锻炼;通过体育游戏,进行集体利益、团结协作、诚信勇敢教育,养成集体荣誉感。(2)运用综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作用、双向结合的场所,是教师进行思想、情感、知识、信息交流的微型世界。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多边互动过程,它不仅有教师教的方面,也包括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体育素质,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外活动是教学辅助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的培养,对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因此,可利用学生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宽的特点,开展自主的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育
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达到强身健体、增长才干、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目的。
4.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体育教育改革是21世纪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只有这样,才能把爱心倾注学生,激励学生成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2)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以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科学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过程,树立体育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3)广博的体育知识。创新思维是一个民族最具发展性价值的财富,信息时代的体育教师,要具有思维的前瞻性、辐射性,敢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新实践,打破区域性,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4)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保证。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技巧,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组织能力,正确示范并指导学生身体练习,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5)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搞好体育教学,还要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探索体育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经验、新的实践,调查和研究、总结工作中的体会,并上升到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标。(6)健康的心理保健能力。学生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也是生理和心理成熟的过程,但他们正处于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健康的心理,将会影响终身体育的发展。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实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健康的、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五、结语
要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只有深化改革才有出路。要增强学生体质,解决国民体质存在的隐患,只有使素质教育实施于体育教育之中。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活动中积极进行科学管理和不断探索,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使学生做到既有终身锻炼的习惯,又有全面素质的发展,成为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
[注释]
①夏杰.学生休息和锻炼不足[N].江南晚报,2007-05-26.②夏杰.中国国民体质存在的隐患[N].江南晚报,2007-06-07.[参考文献]
[1]汪玲玲,陈嵘.试论高校体育素质教育[J].浙江体育科学,2000(5).[2]顾明远.素质教育的实质与运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呼兰区顺迈小学李龙一、素质教育社会不断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成为新的教育观下新课标的要求。每一个公民的......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克山一中张婧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作者:祖秋颖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3期【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摘要: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