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_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铭记悲剧 勿忘国耻 不让重演晚清历史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读书报告

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 余明飞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又名章桐,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历任清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总理衙门行走、两广总督等。

历史长河中,提到李鸿章时大多是把“卖国贼”三字安在其名字前头。其一生罪名在于两条:一是卖国贼,二是刽子手。卖国贼是指李鸿章签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至于刽子手则是指其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书中,收录了李鸿章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1901年)的奏折、信函等文书,以李鸿章一生中重要的奏折和信函为切入点,从“为官:大臣何以成为大臣”、“外交:一生秋风裱糊匠”和“洋务: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三个角度,考察李鸿章一生的成败荣辱,探寻李鸿章为人为官之道,生动形象地展现李鸿章从一介书生到第一重臣的四十年官宦生涯,刻画了一位“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的晚清第一重臣、改革家和外交家的形象,同时影射了清末四十年间,一个腐朽的朝代面对列强入侵如何夹缝求生、变法图强而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悲剧。

回顾历史,从十九世纪70年代起,李鸿章就成为清王朝的“代言人”,清王朝的外交事务基本都是经由李鸿章之手,如天津教案、中日建交、留美幼童等等。《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绝大部分“丧权辱国”的对外条约也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奏折的特点。一是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写奏折要以最少的文字陈明原委、说透道理,不仅要让皇帝懂得你想说什么、想要什么,更要说服皇帝心甘情愿地给你想要的;说白了就是变着法给皇帝挖坑,最低境界是皇帝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跳了下去,像李鸿章这种境界基本可以让皇帝心甘情愿地跳下去还对他感激不尽。奏折也是种人生哲学,每走一步前后左右四面八法都要覆盖到,步步为营。二是具有韵律美。李鸿章把奏折当作一种艺术,在以最少文字陈明原委同时,推敲词句、格式;整篇奏折在他的润色下,从普通的应用文蜕变成一篇朗朗上口的檄文。批了一天奏折的皇帝,突然读到这种非常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的奏折,定是对这奏折印象深刻,连带着也对这奏折的主人由衷赞赏。三是善于运用伏笔、铺垫,为自己留出自保的可能性。也许很多正直的人不屑于此,他们如同愤青般高呼自己的主张,愿意为真理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他们有没有想过,意气用事只会换来流血牺牲,婉转渐进会推动改革的持续进行,而且若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丢了,改变国家、自强求富又从何谈起呢? 李鸿章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旅顺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在军事上,李鸿章作为北洋水师和淮军的创始人,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也为中国工业化打下夯实的基础。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在经济领域,李鸿章创办了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的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在洋务运动后期,他还创办了一大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在李鸿章的自强措施里,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两个留存至今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分别沿革发展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招商局,均是当代中国实力强大、闻名海外的国企。

在教育方面,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打破了“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开辟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他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聘请国外的或是留洋归来的人士教授英、法、俄、汉文、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培养了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综合性现代知识分子,同时开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煤矿、铁路、电报、轮船、纺织、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以及信息企业,无不与李鸿章的推动和支持有关。抗日战争中,“汉阳造”步枪依旧在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汉阳的这家兵器制造厂就是李鸿章出资建立的。虽不能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李鸿章,中国的近代化一定会慢上几拍。

为什么众人会称他为“晚清第一卖国贼”?

主要是李鸿章的自身局限和时代局限。李鸿章是中国近点历史的一个缩影。出生于封建官宦家庭,从小接受四书五经、论语春秋等封建文化洗礼;与众多读书人一样,他的梦想是用自己的笔杆子为国家做些什么;带着梦想,他两次参加科举;带着梦想,他弃笔从戎;带着梦想,他一步步走到权利的最高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时代却没有给他转换的时间,英国人的火炮无情地摧毁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也摧毁了他最初的信念。站在时代的交叉口,没有前人留下来的经验,亦没有后辈此起彼伏的支持。于是,这个中兴名臣只能弯下身躯,在时代的洪荒里摸索前进;奈何时代瞬息万变,任他如何努力,却始终没能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追上时代的步伐。时代与自身的局限性大抵是最无力抗拒的悲哀,这种悲哀贯穿李鸿章的人生。

清王朝为何最终会灭亡?

纵观中国古代史,朝代的更替无外乎是因为统治者统治残暴导致人民起义;但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不是简单的被革命推翻,也不是单纯的因为时代潮流,而是受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一便是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清政府所走的每一步、实行的每一个政策都是被动的,都是在列强的压迫下,做上一步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慈禧太后在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变法,迫害维新人士,却在1902年实行“新政”,主要做法与当年的维新变法如出一辙。这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对于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却是致命的打击。从康熙大帝实行闭关锁国开始,清王朝就一直处在被动的恶性循环中。于此同时,慈禧太后的个人因素也要为清王朝的灭亡负责。她生性奢靡,在民族危亡之际,置人民于水火中不管不顾,挥霍国库,重修圆明园,只为自己享乐。她作为中国传统妇女,缺少世界眼光、时代眼光,她排斥一切现代化的东西,她一直秉承天朝大国的思想,坐井观天。同时,她缺乏政治家应用的素养——诚信。慈禧起初依靠义和团反对洋人,后来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慈禧落荒而逃了,她只好向八国联军讨好,在逃跑的路上说不惜一切都要剿灭拳匪。她的背信弃义使她存活下来,却使清政府在人民心中的信誉轰然坍塌,一个人民都不信任的政府,怎么可能领导人民。

其二,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种明显与时代脱节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落后,最终将清王朝送入灭亡的道路。雷颐先生在《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中,详细讲解了奏折制度、大臣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君臣关系;在为李鸿章写折子的本领赞叹的同时,我深刻感受到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落后与悲哀,臣子畏惧皇帝而不得不欺骗皇帝,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大权独揽,不顾办事效率的低下。用这种政治与英法美的民主议会制或总统制相抗衡,简直是以卵击石。其次,在西方国家进入机器生产时代,中国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虽然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较之发展几十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实在是不值一提;总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落后的小农经济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较量,其结果必然是以小农经济的惨败告终。

众人对李鸿章评价。日本人:“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国人:“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孙中山:“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毛泽东:“水浅而舟大”。梁启超:“在诸葛亮之下,郭子仪之上。忠臣也,儒臣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 ”。网民热议:“以前我们只认为李鸿章是大卖国贼,原来他老人家还是一位大改革家。”

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中国近代经济的开拓者!中国近代政治的黑锅者!这就是李鸿章。生不逢时、纠结一生的李鸿章!

晚清距今已逾百年,时间可以冲刷掉许多记忆,但冲刷不掉辱我主权列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冲刷不掉我们伟大民族的那场灾难、那抹伤痕,冲刷不掉在灾难和伤痕交织中锻造出的值得代代珍惜、代代承接的中华民族精神。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旨在国人要永远记住晚清这段耻辱的历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勿忘国耻,提高自己爱国爱家的认识。唯有真正热爱我们的祖国,从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去学习、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才能让晚清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晚清第一相李鸿章》读后感

读《晚清第一相李鸿章》有感 班级:12软件4班姓名:刘晓健学号:201200301150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徘徊在软件园校区的图书馆,拿出这本富有历史......

读晚清宫廷与人物有感

读晚清宫廷与人物有感在图书馆徘徊了好久,最终选择了这一本史书,一直以来都对神秘的宫廷有强烈的兴趣,宫廷的轶闻韵事,是最富神秘性的,同时也是自古以来,文入学士及一般人所喜欢谈......

读《晚清七十年》有感

读《晚清七十年》有感 《晚清七十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写作,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历史书。这本书聚焦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12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解体的晚......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摘要:质而言之,则李鸿章实一无学识无热诚之人也。虽然,以中国之大,其人之有学识有热诚 能愈于李鸿章者几何?十九世纪列国皆有英雄,而我国独无一英雄,则吾辈亦安......

读《李鸿章传》有感

书名:《李鸿章传》作者:梁启超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4月1号读《李鸿章传》有感姓名:学院:专业:学号:引言: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

《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晚清 四十年 李鸿章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晚清 四十年 李鸿章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