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六单元_第六单元第三章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第六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六单元第三章”。

21、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教材83---8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准备:字词卡、小黑板、搜集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教学方法:谈话法、交流法、观察法、自学法、合作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学习《望天门山》。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时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七、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多多走出家门去领略那种最自然的美吧!

八、布置作业:搜集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时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 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西湖,领略了它在雨中的不同情结。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有心人,把身边的美丽都记下来。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抄写21课。

3、预习22课。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内容:教材地87---9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交流法、讨论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字词卡,小黑板,收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时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自由认读。同桌互读。抽生教读。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抽生代读。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3)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指导书写。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分组分段朗读,并边读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西沙群岛的那些地方?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22课的生字,还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并引申内容。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时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引课

1、出示生字词卡,抽生认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指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相应的段落。

三、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1、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2、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四、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还交流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和谚语。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会观察的人,都会把美传递给他人。

六、布置作业:

1、听写本课的词语。

2、完成本课练习册。

3、预习23课。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岛上儿女 教学反思: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内容:教材第 页至 页。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方法:交流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观察校园的一处景色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想)

2、讨论:你知道我们怎样才能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

3、小结:要想成为一名导游,我们必须对小兴安岭的位置、景色和特色有一个熟悉的了解,那我们现在就来为竞聘做准备吧!

二、初读课文,做竞聘准备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要求读得流利、正确。

3、学习生字。

4、指导生字的写法。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的,我们主要为做小兴安岭的导游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下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应聘者。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仿写。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课时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2、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1、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a.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b.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 5

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积累了不少的好词好句,也学习了有序的描写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收集香港的历史与今天的信息。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教学反思: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内容:教材第 页---页。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香港的文化。

教学方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24、香港,璀璨的明珠)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2、谈话: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上面的问题。

3、抽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交流展示。学生先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最后提 6

出不懂的问题。

3、抽生交流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解疑。

四、拓展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要求:可以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生共同参与发布会。师只是肯定,不做判断。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香港旅游了一趟,知道了香港是“美食天堂、灯的海洋”,素有“东方明珠”之称,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收集有关祖国美丽景色的地方和富饶的物产。板书设计: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应有尽有

美食天堂 一应惧全

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举世闻名 璀璨无比

灯的海洋 光彩夺目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内容:完成课文第 页----第 页。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4、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祖国美丽景色的地方和富饶的物产 教学方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完成“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完成“习作” 课时目标:

1、介绍学生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的美丽景色。

2、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课时重难点: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写通顺。教学过程:

一、引课:上节课我们展示了自己所收集的我国的美丽景色或丰富物产的图片或文字,并对它们进行了介绍、说明。这节课我们将选择其中一样把它写下来。

二、指导习作

1、学生讨论交流:你自己去过什么地方或最想去哪里?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哪些内容?提示:要说出那个地方怎么吸引人的,别人听后或读后才会对那个地方感兴趣。

2、把你讨论交流的内容写下来。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三、.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用文字的行式记录了我国的美丽景色,也以此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会观察的细心人。

四、布置作业:再次朗读并誊抄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学习“我的发现” 课时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引课,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字词的训练。先来看“我的发现”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4、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5、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我的发现”我们明白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通过“读读背背”又积累了几句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五、布置作业:抄写读读背背各一遍。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完成“读读记记”和“宽带网” 课时目标:

1、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时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积累词句。请大家先看到“读读记记”。

二、“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三、“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又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还通过宽带网在次感受了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五、布置作业:

1、再次积累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

2、预习25课。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

三年级第六单元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三年级第六单元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键入文字]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第六单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三年级第六单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六单元第三章 单元 第六单元第三章 单元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