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_如何教小学生古诗词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教小学生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什么

弓棚子镇第一中学 王国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凝炼隽永,魅力无穷,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近几年的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省编版都不断加大了诗词篇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面对诗海词林,怎样让学生能快乐地遨游其中呢?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下面就古诗词教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教“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古诗词中蕴含一种鲜活气脉——灵性,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所以古诗词教学中“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其陶醉其中,营造积极热情的学习情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领会诗词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就要急读。例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需要用欢快、愉悦的语速、语调去读才能读出“丰收在望”喜悦之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需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李清照惨淡的境地,柔肠百断的怨情。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教“品”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国古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大多数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所以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的基础之上,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一起去“品”,即品味诗词的情境,领略诗词所具有的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1、品语言之美

古诗的语言特色是形成其独特意境的基础。境由心生,但需“言”造。无论是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还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显示了古人“炼”字之功。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些贵为诗眼或句眼的词,引导学生加以揣摩品味。例如学习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笼”字,使学生明白,此诗从写景入手,两个“笼”字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笼”有“笼罩”之意,巧妙的将烟、水、日、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给人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再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字更加体现出了江面的宽广开阔。“正”字生动而准确地体现出了风的柔和微小。经过这样的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学生自当心领神会了。

2、品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意境是指古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古诗词中的意境都很美,但对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的。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趣,准确地去体味、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意”,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去体会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激发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其次,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所以品味诗词时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例如抓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就能深刻地体会李白用人性化了的使者传达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苦。品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就会感受到杜甫感时恨别的血泪。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当然,诗词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鉴赏,如诗词的色彩美、韵律美、结构美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诗词特点,选择一定的方式加以取舍,而无需面面俱到。

三、问去哪得清如许——教“悟”

一首古诗词,就是一段真情的流露,哪怕只是诗人的片刻情绪。而这情感的抒发,或是妙手偶得,或是思想的积淀。所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1、悟“情”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每一首古诗词都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可是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体验确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

2、悟“理”

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引导体悟。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这是“由景入理”。李绅的《锄禾》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这是“由情入理”。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描绘了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又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这是“由形入理”。由此可见每一首诗词中都充满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睿智见解,闪现着智慧之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开启、净化、陶冶和塑造,便形成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品质。

3、悟“法”

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的运用移情于物手法,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等,诗人将主观感情赋予客观外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的运用反衬手法,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杨柳在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来反衬士兵的愁苦。还有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手法。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这些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题目进行片段训练,做到“古为今用”。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可引导学生把诗中写景(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抒情(第三、四句)三个步骤以及李白富于联想想象的手法应用到日记中,这样对那些日记无话可说,层次不清,中心不明确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实际出发,因文施教,因材施教,找寻到适合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源头活水”。

复韵母的教学要教给学生方法

复韵母的教学要教给学生方法:从第一个“ai”开始,要教会学生发音由“a”过渡到“i”,开始读是“a”的嘴型,结束是“i”的嘴型,教师把这个音的过渡读慢点,带学生也读,逐步加快速度,......

教给学生观察

教给学生观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的一篇《教给学生观察》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

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字词教学要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学习词语的方法

字词教学要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学习词语的方法灵武市农场小校赵学玲多年来,我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愈来愈深刻地感受到学习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很大......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读《教给学生观察》有感说起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早就想进一步走近他,去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在最近的一段......

《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教小学生古诗词 学生 古诗词 如何教小学生古诗词 学生 古诗词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