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1 苏教版_鼎湖山听泉练习题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1 苏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鼎湖山听泉练习题”。

鼎湖山听泉

基础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1)清纯:清脆而没有杂音。

(2)万籁俱寂:形容各种人为的声音都没有了。(3)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的声音响,气势大。(4)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5)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2.选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冷冷(líng)淙淙(cóng)了(liǎo)无杂尘 孕(yùn)育

B.肇(zhào)庆 繁衍(yǎn)迥(jiǒng)然相异 C.怅惘(wǎng)汩汩(mì)菩(pú)提树 D.循(xún)声 佯(yáng)装 膝(qī)盖 3.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

A.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B.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5、本文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答:

6.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答:

7.比较两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又好在哪里?

(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8、把“欢快清亮”、“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淙淙”按次序填入下段横线处。

作者过了寒翠桥,就听到 的泉声,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 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了美妙的音响。

答案:

1、(2)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万籁俱寂,指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本课是说夜晚的鼎湖山非常寂静。

2、B(A泠 C汩gǔ D膝xī)

3、A4、D 5.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时间顺序是跟随空间顺序的变换而推移的。6.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7、两句话应该说都写得很不错,要评析这两个句子的优劣,可反复阅读,从朗读节奏、修辞方法运用或者文句的优美等几个方面去着手。

8、“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与课文类似的片断,完成12—15题。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水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12、仿照第一句,用“像”另外造几个句子。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2)那像()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3)那像()一样()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一样()的,是()。

13、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有什么好处?

答:

14、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

15、淅沥秋雨的夜晚,你静静躺在床上,此刻能让你欣赏到雨的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试写一小段想象雨儿声音的文字。

(二)探究与实践

16、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勤奋是。

17、.根据下列故事的内容,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然摇头。欢呼者似乎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过地狱!”

你若,那么

便是进了天堂;你若,那么 便是进了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的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18、参观你家乡的某处名胜,摘取该名胜内所有的楹联,还可尝试检索地方志和互联网,收集与该景有关的文章诗赋,了解这背后的名人掌故。请将收集到的楹联抄录在下面。

答案:

12、根据第一句和前后文,适当造句。

13、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

14、排比、拟人手法;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亲切,生动有趣。

15、略,适当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16、仿句是近年来中考中的一个热门题型,难度颇大,主要考察学生对原句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所模拟的句子必须在主题思想、修辞上相近或相同。

17、加点句中的“其中的一样”“另一样”是理解关键,对应着那个故事进行理解,意思对即可。

18、略

创新题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流出来,跌扑回环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华彦钧),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了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恨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松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笑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注]华彦钧(1893—1950年)现代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出身贫寒,做过道士和吹鼓手,后沦为流浪艺人。传谱有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19、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

答: 20、杨荫浏先生把阿炳弹奏的这支曲子取名为《二泉映月》的原因是什么?分三点说明。

答:(1)

(2)

(3)

21、说明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答:(2)泉水是灵感的婴儿。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听泉》一文中,我们听出了《二泉映月》清丽、柔婉、摇人心旌的美妙旋律,更听到了一支完全用心去感受的乐章,那是创造与发现的合奏,是两颗音乐的心灵相遇之后产生的恒久的共鸣。B、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该跪下来听,这是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创造者的虔敬和感激,也是对这首“只应天上有”的中国名曲的极大赞誉。

C、文章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来详细地描述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E、文章除了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外还运用了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二泉映月》的旋律之美,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答:

19、因为我们多数人没有用心灵去抚摸自然,感受自然。20、(1)这支曲用的是回旋曲式(曲子如泉水回环悠扬,让人回味品咂)(2)能感受到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和他对生命自然的热爱。(3)曲中淡淡的哀伤如泉水轻咽。

21、(1)杨荫浏记录了《二泉映月》的曲子并将其推荐(传播、介绍)给社会。(2)从泉水中悟出了音乐的旋律。(这个曲子的诞生是泉水给了他启发、灵感)

22、C D。

鼎湖山听泉【苏教】【课件】教案1

《鼎湖山听泉》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学案 苏教版

一 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2、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4、从课文中理解......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1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理解课文1——2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1 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1 苏教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1 苏教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 鼎湖山 咸阳市 陕西省 鼎湖山听泉练习题 鼎湖山 咸阳市 陕西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