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教学大纲(本科)[优秀]_水文学教学大纲本科用
先秦两汉文学教学大纲(本科)[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文学教学大纲本科用”。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教学要点
1.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时期
2.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先秦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西周及西周以前 2.春秋到战国初期 3.战国中后期
二、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章
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教学要点
1.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2.上古歌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诗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了解先秦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1学时)第二节
上古歌谣及其特点(1学时)
第二章
上古神话
教学要点
1.神话的来源和分类
2.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色 3.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上古神话故事
难点:上古神话传说的基本特色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话的来源和分类(0.5学时)
一、神话的来源
二、神话的亡佚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色(1学时)
一、分类:自然神话、人文神话和奇人怪物
二、神话与宗教迷信的异同
三、神话的基本特色
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分析: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想象、探索。
《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后羿射日》: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0.5学时)
一、神话传说中被艺术概括的优良民族性格,对后世文学在思想性方面的积极影响
二、神话给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方法
三、上古神话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及众多的文学形象给后世文学不少有益的启迪
四、肖像描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候人歌》《弹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阅读作品篇目】
《鲧禹治水》《刑天断首》《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后羿射日》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了解和掌握上古文学的主要成变(原始歌谣、古代神话)
第三章
《诗经》
教学要点
1.《诗经》的收集与分类 2.《诗经》的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一般常识(1学时)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诗经》的名称和孔子对《诗经》所做的贡献
三、《诗经》的分类:风、雅、颂及其分类的方法
四、《诗经》的作者、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五、《诗经》的编集、流传和注本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5学时)
一、农事诗
讲解分析:《豳风·七月》《周南·芣苢》
二、徭役诗
讲解分析:《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三、爱情婚姻诗
讲解分析:《周南·关睢》《郑风·溱洧》《秦风·兼葭》《卫风·氓》《邶风·谷风》
四、爱国诗
讲解分析:《秦风·无衣》《小雅·采薇》《鄘风·载驰》
五、讽谕诗
简介:《鄘风·墙有茨》《秦风·黄鸟》等诗。
六、古老的民族史诗
简介:《大雅·生民》和《大雅·公刘》。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学时)
一、以抒情为主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形式多样化:以四言为主的句法,重章、叠句、用韵、丰富的词汇
三、那些“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四、《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关雎》《氓》《蒹葭》《七月》《芣苡》
【阅读作品篇目】
《卷耳》《谷风》《君子于役》《东山》《生民》《硕鼠》《伐檀》《采薇》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诗经》的有关概念
2.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教学要点
1.《左传》的叙事特征
2.《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刻划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3学时)
一、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
二、历史散文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三、《尚书》的分类及内容
四、《春秋》的性质、体例及春秋笔法
五、《国语》的性质、体例
讲解分析:《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 第二节 《左传》(3学时)
一、《左传》的性质、体例及记事年限
二、《左传》的主要内容
三、《左传》的思想倾向
四、《左传》的艺术成就
五、《左传》的流传
讲解分析:《晋公子重耳出亡》或《殽之战》 第三节 《战国策》(3学时)
一、《战国策》的成书、性质、体例
二、《战国策》的主要内容
三、《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四、《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讲解分析:《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1学时)
【精读作品篇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阅读作品篇目】
《左传》:《秦晋鞍之战》《晋灵公不君》《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先秦历史散文之发展概况
2.了解和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在记事、记言方面的成就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教学要点
1.《孟子》的论辩艺术 2.《庄子》的浪漫主义特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一、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过程,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极其代表作品
二、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三、《老子》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四、《墨子》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简析:《非攻》《公输》
第二节 《论语》和《孟子》(4学时)
一、孔子的生平与《论语》的成书及流传
二、《论语》的思想
三、《论语》的艺术特色
讲解分析:《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四、孟子的生平与《孟子》的思想内容
五、《孟子》的论辩艺术
讲解分析:《齐桓晋文之事》《齐人有一妻一妾》《鱼我所欲也》 第三节 《庄子》(4学时)
一、庄子的生平与《庄子》的成书
二、《庄子》的思想特征
三、《庄子》的艺术成就
讲解分析:《逍遥游》《疱丁解牛》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4学时)
一、荀子的生平及思想
二、《荀子》的艺术特点
简析:《劝学》
三、韩非子的生平及思想
四、《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简析:《孤愤》
第五节 诸子散文的影响(1学时)【精读作品篇目】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庄子》:《逍遥游》节选 《荀子》:《劝学》节选
【阅读作品篇目】
《论语》:《楚狂接舆章》《季氏将伐颛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有为神农之言许行》,《庄子》:《秋水》《养生主》,《墨子》:《蒹爱》《非攻》《荀子》:《天论》
《韩非子》:《五蠹》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2.了解和掌握诸子散文在文风、语言艺术和文体发展上的特点和成就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
教学要点
1.屈原的思想
2.《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骚》《九歌》 难点:《天问》深邃蕴义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0.5学时)
一、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三、《楚辞》的成书“楚辞”的涵义、“楚辞”的产生、《楚辞》的编辑和主要注 本以及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1学时)
一、屈原的生平及思想
二、屈原的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离骚》(2学时)
一、《离骚》解题及《离骚》的结构与释义
二、《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1.5学时)
《九歌》《九章》《天问》
第五节 屈原的地位及影响(1学时)
一、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二、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精读作品篇目】
《离骚》节选、《国殇》
【阅读作品篇目】
《湘夫人》《少司命》《山鬼》《哀郢》《橘颂》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楚辞的产生以及有关概念 2.了解和掌握屈原作品的内容和成就
第二编
两汉文学
绪论(2学时)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汉代文学的概况
第一章
秦及汉代散文
教学要点
1.汉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2.《汉书》的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3学时)
一、李斯《谏逐客书》及刻石文字
二、西汉散文的发展历程
《淮南子》:道家杂以孔、墨、申、韩。关合现实。
三、《过秦论》的艺术成就
四、《论贵粟书》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东汉散文(3学时)
一、东汉散文的发展历程
二、《汉书》的成书及体例
三、《汉书》的艺术成就
四、《论衡》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讲析:班固《苏武传》 【精读作品篇目】
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阅读作品篇目】
晁错《论贵粟书》,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杨雄《解嘲》,班固《汉书·霍光传》《汉书·苏武传》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汉代散文的内容和特点
2.了解和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第二章
《史记》
教学要点
1.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2.《史记》的思想价值;《史记》的文学成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1学时)
一、司马迁的家世与家学
二、司马迁的人生经历
三、《史记》的规模与体例
四、司马迁的其他著作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学时(4学时)
一、《史记》的创作主旨
二、《史记》中体现的进步思想
作品选讲:《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3学时)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史记》的写人艺术
三、《史记》的悲剧色彩
四、《史记》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 《史记》的影响(1学时)
鲁迅先生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精读作品篇目】
《李将军列传》
【阅读作品篇目】
《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游侠列传》《太史公自序》《刺客列传》《报任安书》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史记》创作的主要影响 2.了解和掌握《史记》写人技巧
第三章
汉代辞赋
教学要点
1.汉赋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汉大赋的文体特征 3.抒情赋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征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赋的兴起与繁荣(1学时)
一、汉赋的产生和特征
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 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二、汉赋兴盛的原因
三、汉赋的发展过程和流变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第二节 汉赋的形成及大赋的繁荣(2学时)
一、贾谊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简析:贾谊《吊屈原赋》
二、《七发》的艺术成就及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三、司马相如的汉赋创作及其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子虚赋》《上林赋》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确立了“劝百讽一”的 赋颂传统,是后世摹拟的标准。
简介:《子虚赋》《上林赋》
第三节 大赋的衰落与抒情小赋的崛起(3学时)
一、扬雄与班固的大赋创作
二、张衡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三、汉末小赋的兴起
四、汉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作品讲析:张衡《归田赋》和赵壹《邪世疾邪赋》
【精读作品篇目】
贾谊《吊屈原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阅读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序》,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汉赋的发展阶段以及汉赋的体制特点 2.了解和掌握汉代四大赋家的辞赋内容和成就
第四章
汉代诗歌
教学要点
1.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2.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3.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代乐府民歌(3.5学时)
一、乐府与乐府诗
二、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贫民疾苦、富豪奢华。
讲析:《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讲析:《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三、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生活镜头的选取。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各具特色;叙事详略 得当。
第二节 汉代文人五言诗(2.5学时)
一、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人生哲理的揭示。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的高度融合;
抓取典型活动、典型细节以表现;语言浅近。
作品讲析:《西北有高楼》《陌上桑》《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西北有高楼》
【精读作品篇目】
《有所思》《十五从军征》《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阅读作品篇目】
《战城南》《上邪》《上山采蘼芜》《羽林郎》《四愁诗》《客从远方来》《明月皎月光》《驱车上东门》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了解和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附答案)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 》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 1.先秦文学指 以前的文学。2.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形态主要为两类: 。3.《击壤歌》、《康衢歌》、《南风歌》等歌谣相传为 时期的作品。 4.《弹歌》见......
先秦两汉参考书目 (一)文学作品 1.先秦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 陈鼓应《......
先秦名词解释:。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这个答案的号码前边打“√”)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