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的发展_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歌剧的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歌剧的发展 一直认为歌剧是一门高贵高雅的艺术。关于歌剧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歌剧产生于16 世纪末的欧洲。西方公认的第一部歌剧,是在人文主义影响下,企图恢复古希腊戏剧精神而 产生的《达佛涅》(另译《达芙妮》,编剧 o.里努奇尼,作曲 j.佩里与 j.科尔西,1597年(一)说完成于1594年)于佛罗伦萨 g.巴尔迪伯爵的宫廷内演出,由于此剧原稿失传等原因,也有 人把1600年为庆祝亨利四世婚仪而写的《优丽狄茜》做为最早的一部西洋歌剧。由于公众对 歌剧的欢迎,1637年威尼斯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而中国的歌剧,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五四”以后,中国的音乐家在 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 始进行大胆尝试,这便是中国新歌剧的形式。它既具备了西洋歌剧的一些主要特征,也结合 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歌剧与古典的欧洲歌剧在基础的发声方法上都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在与题材和音 乐,中国歌剧根植于本土,题材自然以中国的历史、现实题材为主。另外中国歌剧的唱法除 借鉴西洋歌剧的唱法外,还会吸收本民族的音乐元素,比如《江姐》就吸收了大量的川剧京 剧的元素,《洪湖赤卫队》也借鉴很多湖北民歌的音乐元素。中国歌剧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 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 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 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 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 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 《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 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 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 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 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 《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 秀作品。中国歌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开始进入探索期,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形式出现。体裁方面,有歌舞剧、小调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抗战生活与精神等方面;形式上或就传统戏曲形式改造、将话剧与歌曲结合、或 据民间曲调填词改编,总有作品近百部之多。
一、中国新歌剧的最初尝试 一九二七年阎述诗(1905-1963)创作用民乐伴奏的舞台歌剧「高山流水」,阎述诗多才多 艺,自已写剧本,自已谱曲,自导自演,还亲自参加灯光布景的设计制作,「高山流水」情景交融,再现了春秋时代的音乐盛况和善乐者辈出的高文明社会。阎述诗继而又创作并演出「梦里桃花」及「疯人泪」「孤岛钟声」「忆江边」等歌剧。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大批爱国志士离开东北进入关内,阎述诗不惧艰险,在编演揭露 日寇侵略罪行的歌剧「风雨之夜」后,离开东北入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名字 - 阿甫夏洛穆夫 阿甫夏洛穆夫 Aaron Avashalomov(1894-1965)是从小生长在中俄边境华人聚居小镇上 的俄罗斯犹太人,出身苏黎世音乐学院,在广泛搜集中国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以传说故 事和传统戏曲音调创作歌剧「观音」及音乐剧「孟姜女」等,是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较成功 的实践。阿隆?阿甫夏洛穆夫在中华民族化乐剧乐曲创作、音乐教育、管弦乐队组织、音乐 社团组成、中国音乐的国际交流及通俗音乐提升上,都曾做出重要的贡献,是中国近现代音 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名字。热心中国音乐的齐尔品 齐尔品(Alexander Nikolaevich Tcherepnin 1899-1977)曾根据中国民间故事谱写歌剧 「蚌壳」(后更名为「农夫与仙女」)。齐尔品深为贾宝玉、林黛玉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吸引,认为是谱写歌剧的好题材,有把 「红楼梦」编成歌剧演出的构想,可惜答应编写剧本的鲁迅逝世,这部歌剧也就没了下文。发展探索过程中较成功的实践 而后,张曙曾以昆曲曲调创作小型歌剧「王昭君」 ;陈田鹤写过歌剧「荆轲」(未完成)和 「桃花源」 ;王义平曾依陈田鹤的「荆轲」原作重新配器;钱仁康为陈田鹤的「桃花源」配 过乐,也为蔡冰白的小歌剧「江村三拍」作曲,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歌剧「大地之歌」 ;黄 源洛写过「秋子」 ;陆华柏写过「牛郎织女」,沙梅写过古典歌舞剧「红梅阁」 ;郑志声创作 歌剧「郑成功」,
中国歌剧自它产生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历尽坎坷,同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发生的历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大体分三个阶段,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我国歌剧艺术的萌生;延安文艺......
中国歌剧1.歌剧是一门集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1919......
中 国 歌 剧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教 学 目 标:1、聆听歌剧《白毛女》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安徽教育出版社编 2003.7 天》与《紫藤花》感......
简述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一、中国歌剧产生的独特历史背景众所周知,欧洲大歌剧是在16世纪末形成于意大利,从18世纪到19世纪,歌剧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