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评论》注释体例_外交评论注释编制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外交评论》注释体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外交评论注释编制”。

论文格式:

1)文章题目(华文中宋,三号,加粗,居中); 2)[摘要]、[关键词](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3)作者简介,注明姓名、学校、学院及专业、联系方式(含电子邮件地址)(宋体,五号); 4)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 5)正文内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号一、二、…仿宋-GB2312,小四号,加粗)二级标题(标题号

(一)(二)…黑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标题号1、2、…宋体,5号)

6)注释(脚注,宋体,小五号。编号格式:①②……,每页重新编号),详见《外交评论》注释体例。

《外交评论》注释体例(试行)

一、总 则

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为中文释出。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二、中文文献

(一)一般著作

1.专著。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编著、译著基本一致。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1页。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595页。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例如: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8-49页。

3.译著。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例如: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32页。[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例如: 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9页。

(二)单篇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

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及版次,页码。例如:

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载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第278页。

2.报刊文章

刘汉俊:《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10版。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欧洲》,2001年第3期,第16页。3.会议论文

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4.学位论文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博士论文,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99年4月,第55页。

(三)其他

如引用资料来自政府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辑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3页。

《中国与八国财长就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对话》,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2月12日电。

辽宁省档案馆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档案第86、91号,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1、144页。

三、外文文献

这一部分的说明和举例以英文文献为准。其他外文如法文、德文、日文、俄文等文献的释出,依照相应文献释出的通约惯例执行。

(一)著作

其引文之注释类项标注为:著者,文献名(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著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例如: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1999, p.11.如为编著,则编者姓名后加“ed.”(编者为一人)或“eds.”(编者为二人以上)。例如: Stephen D.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 1983, p.2.S.M.Lipset and S.Rokkan, eds., Party System and Voter Alignments: Cro-n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e Free Pre, 1967, pp.7-8.如著作者为三人以上,第一责任者姓名之后可省略为“et al.”(意即and others)。例如: Judith L.Goldstein et al., Legaliz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The MIT Pre, 2001, p.156.(二)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其注释的各个类项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集编者,文集名称(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例如: Philip Nort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 in Anthony King et al., New Labour Triumphs: Britain at the Polls,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1998, pp.75-76.2.刊物上的文章,则标注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刊物名称(斜体),刊物出版卷次、期号及年份,页码。例如:

Ole Wæver,“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oretical Promises Unfulfilled?”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27, No.1, 1992, p.98.3.报纸上的文章,标注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报纸名称(斜体)及具体出版日期即可,如能注明版面则更好。例如:

David E.Sanger, “U.S.and Seoul Try to Ease Rift on Talks with the North”, New York Times, June 11, 2005.3 4.会议论文

David Kerr, “Reconstructing Eurasian Security: Norm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security Concepts of Europe, Ruia,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Regionalism: The Case in Europe and Asi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April 8-9, 2005.5.学位论文

Henry Kiinger, 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22, Ph.D.di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54, p.7.(三)其他

如引用政府或国际组织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辑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U.S.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eign Ai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Washington, D.C., 2002, p.1.NSC162, “Review of Basic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September 30, 1953, in Paul Kesaris, ed., 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Microfilm),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 1980, reel 3.四、重复引用和转引

(一)重复引用

在同一篇文章中,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则其注释方式如下: 1.连续引用。中文文献,标注为:同上(书),第╳页;外文文献,则标注为:Ibid., p.×.。(Ibid.即出处同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6页。

同上书,第189页。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1999, p.63.Ibid., pp.73-75.2.非连续引用。不论中外文,皆只需注明著作者、文献名和页码。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65页。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18.(二)转引 1.中文文献

先将转引文献按上述注释方式释出,以句号结束。再以“转引自”把载有转引文献的来源文献按相应方式释出。例如:

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73页。转引自陈乐民:《陈乐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Stephen M.Wa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e World, Many Theories”, Foreign Policy, Spring, 1998, pp.43-44.转引自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7-298页。

2.外文文献

Stanly A.Ericks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Trend Affecting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8, No.2, 2001, p.43, quoted 4 from Michael Wesley, “It‟s Time to Scrap the NPT”,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9, No.3, September 2005, p.292.五、互联网资料

本刊主张尽可能使用纸媒文献。

如实有必要,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料,标注时著作者、文献名称等类项同上述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的互联网网址和登录的具体时间。例如:

《天使在这里起舞——中国援外医疗队纪实》,新华网,2006年10月14日,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14/content_5203028.htm,2007年11月30日登录。

Peter Wilson, “The English School and the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Law: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British International Studies Aociation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December 15-17, 2003, http://www.leeds.ac.uk/polis/englishschool/wilson03.doc, 2005-03-27.《外交评论》编辑部

2009年4月

注释格式、体例

注释体例(一)中文注释首次注释时,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为:作(编)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引用同一中文文献时,则仅标注作(编)者、文献名、页码即可。......

法学研究注释体例

《法学研究》注释体例(一)一般规定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2.连续注码。3.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4.文中及页脚注码符号为六角型括号。......

毕业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注释采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的方式,序号采用①,①例如 一、注释体例(一)中文注释范例(参照《法学研究》的注释体例)1.著作类(含港澳台著作) 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研究英文注释体例(推荐)

《法学研究》英文注释体例(一) 一般规定1.英文注释从其注释习惯。其他文种注释从该文种注释习惯,亦可参照英文注释。2.外文原注释中的评论性或说明性文字应译为中文。3.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稿约及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稿约及注释体例说明一、本刊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内容涵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世界经......

《《外交评论》注释体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外交评论》注释体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外交评论注释编制 体例 注释 外交 外交评论注释编制 体例 注释 外交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