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_荆轲刺秦王学案答案
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荆轲刺秦王学案答案”。
高一语文学案——必修一第二单元
《荆轲刺秦王》
时间:2018.09.01 命题人:阙艳丽
一、学科素养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记住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相关的例句:略、谒、信、购、遇、深、顾、币、遗、涕、比、谢、提、长(15)操其室(䀠)
ࠠ
Р
(36)剑坚(ࠠ),故不可立拔。(³7)秦箋还()柱쀌轰。
(38)卒(cy)(Ġ)起不意,帽失其度。I39)侍医夏无且仅其所奉药囊提︘
†$)轲。(40)乃引()⒅兲匕首提秦王。(41)被(†)八创(chuāng)(뀃(42!箝()踞⒇廥骂曰。(4䀻)乃欲以甿劫(耠耠)乛。3.指明下嘗句中通假字
①.秦王必诔觅臣()
Ġ耠耠(②日以ࠠ矣()
者、穷困、偏袒、郎中。
2.记住文言虚词“而”的意义用法和相关例句。3.记住并能判断定语后置句式。
三、重点、难点
1、赏析形象,并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四、释疑解惑,思维突破
1、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
3、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一.课前预习1.注音
督亢()
更()虑之
樊於期()
椹()其胸
拊()心
濡()褛
淬()之
忤()视
嗔()目
变徵()之声
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
(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3)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5)秦王必说()⑾见臣。
(6)愿足下更()虑之⑿。(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8)顾()计不知所出耳。(9)臣左手把()⒄其袖。
(10)而右手揕()⒅其胸。(11)见()陵()之耻。
(12)偏袒()扼腕而进。(13)函()封之。
(14-以试人,血濡8)缕。(1࠵)人不敢与忤()视⑨。
耠,16)太子迟࠵()之。(16)请(ࠠ)连决珣〢
࠵18)既秖(),取道。(ı9)为(!变張(zhǐ)之声。Р
(20)终已不顾()。
(21)持千金之资币(†)物。
(ల2)厚鉗()秦王宠臣中庶子蒝嘉。Mࠠ振怖(()大王之威。
24)比()诸侯乛列。
ࠠ2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4)比()诸侯乛列。5)翙(`)鴡职如郡县。ࠠ
0(26)使使(ࠠ以闻大王ࠠ(27)唯()大王命之。
(2ĸ)以()次进。
29+至雛③(䀠)下。
!“
†
(3䀰)顾(Ƞ)笑武鸳。(31)࠵假借()之。0$ 耠
(32)使毕(Ġ)使于前〒
(;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耳4)自引()而起,绝袖。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缈)
Ƞ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Ġ(⑤荆轶奉樊於期头函(ࠠࠠ
ࠠ)
Ƞ⑥图穷而匕首见()
⑦秦王还柱而走(耠 ࠵
耠
⑧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①樊将军以穷埰来归丹䀠
穷困: ②仰天太息流涝
涕: ⑲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焏
长者2 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可以2
ࠠ持千金之币灩
币:ࠠ⑥秦王方还柱走
走: ⑥秦王方还柱走
走: ⑦诸郎中执兵
郎中:
⑧左右既前,斩荆轲
左右:
5.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5)樊於期乃前曰()
(6)皆白衣冠以送之()(7)乃朝服,设九宾()
(8)使使以闻大王()(10)自引而起,绝袖()
(11)太子迟之()
(12)群臣怪之()6.明确下列句子中的特殊文言句式: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秦王购之金千斤()
(5)欲与俱()
(6)见燕使者咸阳宫()
(7)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23)燕王诚(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常痛于骨髓()
(11)给贡职如郡县()
(12燕王拜送于庭()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7.解释重点实虚词 【发】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③发尽上指冠(【故】
①故遣将守关者()②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③鲰生说我……故听之()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Ƞ
(Ƞ
萠 Ġ
(†` ࠠ
`
Ģ
$
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⑥故人具鸡黍()2.荆轲刺秦王的信物有哪些>哪一种信物最难办到?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诚】 信物:最难的信物: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最难的信物: 【度】 性格特点: ①度我至军中,君乃入()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写夨子丹“不忍”,服何作用? Р
` ࠠ Ƞ 5【顾】 明确缚 $
Р
`
࠵
ࠠ
䀠
Р
0
4.艆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大行不顾细谨()轲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慠献軫?
” Ƞ
`
ࠠ 6【为】 4.艆轲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慠献軫?
“ Ƞ
`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为之奈何()③乃为装遣荆轲()明确:
$ࠠ
䀠
” Ƞ
`
④乃令秦武阳为副()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而】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太子和荆轲什么性格?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④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原因:
⑤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性格(太子):
(荆轲):
【以】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①丹不忍以己之私()①以故荆轲逐秦王()1.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使工以药淬之()②而乃以手共搏之()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明确:
③以次进()④日以尽矣()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2.音乐描写烘托的气氛是什么?有何作用?
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⑤遂拔以击荆轲()⑥箕踞以骂曰()
气氛:
8、解释下列句中固定结构用法 作用: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②.然则将军之仇报
然则: 4.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表现了荆轲什么特点?哪一个细节令你感动?
③ 荆轲有所待
有所: 性格特点:
④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所以: 细节(细节+理由):
⑤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⑥以故荆轲逐秦王 Ƞ
†
以故:
(三)研读课文第三、四部分: 二.解读文本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一)整体挟知1.荇轲刺秦王共写了那几个亪物?重点详细描写了那几个为物? 层次:
1.荇轲刺秦王共写了那几个亪物?重点详细描写了那几个为物?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人物:
耠
Ƞ
“࠵ ࠠ
”
0
†
(䀠
M详写:(1)语言描写(摘录一句你喜欢的句子)耠
†
†
Р
ࠠ
`
䀠
((“
具体句子:
详写:耠
†
†
Р
ࠠ
`
䀠
((”
(2)秦王动作描写(摘录关键词语)2.根据梇ᢘ,行刺的过程文章可分为几釨分? 关键词语:
行刺过程:(3)荆轲的神态描写(摘录原文句子)
Ġ
`
İ“
࠵
(`耠
`$ Ġ
神态:
耠
Р
`
Ġ
”耠
䀠
耠Ƞ!
`
(4)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神态?作用是什么? 뼈二)尀部赏析 间接人物神态: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刂:
Ƞ
耠!
`
耠
(ࠠ
作用:荆轲刺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缟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Ġ!
䀠 0 Ġ
(三)总结: 背景(用原文句子回答):Р
(†
Ġ
1.荆轲的智勇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语言特点(ࠠࠠ 智:。
.勇: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2.太子丹在人格上的缺陷表现在哪里?(缺陷+事例)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四)问题探究:
C.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相同 1.陶渊明《咏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你认为荆轲与太子是知己吗?为什么? D.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不相同
观点:
6.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理由: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风吹草低见牛羊
2.古人对荆轲有以下评价,你肯定还是否定荆轲的做法?
B、封: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
非议:苏轼:“始速祸焉”
鲍彪:“轲不足道”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肯定:司马迁:“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为哉”
左思:“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观点:
理由::
三.课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
拜谒(yè)
督亢(háng)戮没(lù)
谬误(miù)B.偏袒(tǎn)
扼腕(è)
厄运(è)
濡染(rú)
怯懦(ruò)C.淬火(cù)
猝然(cù)
忤逆(wǔ)
铁杵(wǔ)拊心(fǔ)D.创伤(chuāng)
创办(chuàng)
瞋目(chēn)
箕踞(jī)
目眩(xu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秦王还柱而走。
D.卒起不意,尽夫其度。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D.士皆瞋目
瞋目:发怒时瞪大眼睛。5.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遗:使人遗赵王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比:比诸侯之列
朋比为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B.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C.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排列,比照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怖:内心惊悸,害怕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10.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的“函”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1.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译:秦军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要长久服侍您,难道能做到吗?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太子说的这番话非常精微,我也希望向您请求赴秦了。(不过)现在前往秦国没有信物,那么我就没
有办法接近秦王。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投靠我,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辜负了樊将军的一片诚心,希望你另外考虑别的办法吧。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译: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恨之入骨,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1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B.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译: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用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C.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希望大王稍稍借给机会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D.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译: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1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士卒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C.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译:秦国的将领王翦攻下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土地,又挥师向北掠夺土地。D.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这样一来,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种想法呢? 课内阅读
(二)阅读下题完成15—20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尸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1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7.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8.下列语句全都能表现荆轲刚毅不屈,不怕牺牲,慷慨赴难的一项是
()①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②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19.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20.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学案(1)设计人张志合审核人葛建莉编号:一、本课学习内容、重点内容:学习课文1-9自然段(从“秦将王翦破赵”到“终已不顾”)。 重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口头翻译课文。......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2......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2、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背景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
汉寿一中 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 教学案 主备 周璇 审核 马云荆轲刺秦王第一课时【基础检测】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拜谒 (yè)戮没(lù)谬误(miù) B.偏袒(tǎn......
三河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1《荆轲刺秦王》 制作人 彭丹俊 审核人 李振生 2011-10-10《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解读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工具书扫清生字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