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_别董大赏析
别董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别董大赏析”。
《别董大》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放在第六单元,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三、说教法
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要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四、说学法
由环境到现实,由雁及人,体会诗人那种精神。在那样的环境中一只大雁却在奋力高飞,不畏严寒与困难,由此引出几种对话方式,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来发表见解,逐步感悟出这只雁实际是引喻现实中的人,雁有如此的品格,人也有如此高贵的精神,从而体会出诗人那种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
五、说板书
在“愁”、“莫愁”的对比中,在“景”、“情”中,感受朋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在这送别诗里,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发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入。2.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2.指名读。
3.师指导学习生字“曛”的读音及字义字形。4.齐读这首诗。
5.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自学。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6.学生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习。
7、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知己”知音,赏识你的人。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首诗。
10.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师导,利用多媒体感受诗境。
2.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再找出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5.自由读。
6.提名读。师评价指导。
7.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8.面对此情此景,董大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9.(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会愁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10.再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2.再读这两句诗。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再说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发谈话。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
6.再看题目,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扬豪壮的情啊!)(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师点评,再提名读。3.生再有感情齐读。
4.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自己练习背一背这首诗。(指2-3人背。)6.再次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
记住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
景 莫愁
情
《别董大》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这首古诗内容浅显,但蕴含的情感却十分丰富,风格也与其它送别诗不同。此次教学,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能充分运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随时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能发挥网络声音的优势,采用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象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收到较好的效果。此次教学活动,也让我陷入了沉思。上课之前,有不少同事建议我在最后插入一张有关送别诗拓展的幻灯片,我最终没有采纳,一个不想临阵再修改,再则是我认为开头用李叔同的《送别》导入,本身也是一种拓展,所以认为有流于形式之嫌,但是否要拓展,这也是我的困惑。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理解曛的字义。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1、别董大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
【教学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
诵读传承经典,比较领悟别情 ——解析《别董大》教学案例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一小 邮编:336600 联系电话:*** 姓名:兰庆梅一、设计理念:从2012年开始,分宜一小就进行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