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采用BOT融资模式案例分析(推荐)_b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采用BOT融资模式案例分析(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b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关于工程项目融资的讨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简介

:

姓名:朱龙斌 学号:200611008237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工管082 完 成 日 期: 2010年 12 月 23日 邮箱:565395835@qq.com)

[摘要] BOT投融资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投资衰退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基础建设的项目投融资模式,如公路、桥梁、地铁、隧道、电厂、供排水系统等建设工程项目,通过招标或洽谈,签订协议特许交由某些民营企业(包括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和建设。项目公司在项目建成后,在特许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项目设施,有权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后,该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这种模式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能够使公众获利,也能够使投资者拥有投资的机会和渠道,达到双赢的目的。其典型形式是:项目所在地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私人企业所组成的项目融资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特定基础设施向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并通过项目经营收入偿还债务或获取投资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简而言之,BOT一词是英文 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其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征的简要概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采用BOT投资模式对BOT融资的应用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本文对其BOT项目融资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以求更全面地认识BOT项目融资,更好地学习和操作项目融资的实践工作。而通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采用BOT投资模式的BOT融资结构、融资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出BOT项目融资模式的核心要素——项目发起人、项目直接投资经营者和项目贷款银行。同时,还分析了BOT项目融资模式成功的关键点。这些工作对我们更好地认识BOT项目融资和进行相关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融资 B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项目背景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想切实贯彻国家关于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要求,除了解决师资队伍等问题外,必须加强后勤设施投入。由于长期积累的问题太多,后勤设施缺口太大,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需要,也无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现状,应当改革现有高校后勤设施投资经营模式,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投资经营模式,并以此来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提出的BOT投资模式,建议将目前流行的BOT投资模式应用到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形成多渠道投资,真正实现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

【BOT投资经营模式简介】

1、BOT的含义

BOT模式是当今世界通用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方式。BOT是英文 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其意可译为建设—经营—移交。它是指政府将那些急需建设又缺乏资金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桥梁、地铁、隧道、电厂、供排水系统等建设工程项目,通过招标或洽谈,签订协议特许交由某些民营企业(包括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和建设。项目公司在项目建成后,在特许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项目设施,有权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后,该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这种模式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能够使公众获利,也能够使投资者拥有投资的机会和渠道,达到双赢的目的。

2、BOT的具体方式

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定义,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具体方式:

(1)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承包方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间内经营该设施,然后将此转让给发包方。

(2)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承包方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规定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发包方。

(3)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这种方式是承包方根据发包方赋予的特许权,融资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但并不将此基础设施移交给发包方。项目融资结构

1项目特许权合约

与中标者就项目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协商,依照法律文件和政府各项承诺,签订特许权协议,中标者履约保函,使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就企业而言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投资前准备

从政府确定的项目表中选择项目,对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调查,包括商务财务条件、法律政府环境、技术设计的情况的调查论证,并于银团协商取得贷款方承诺。(2)执行投资

与政府谈判取得特许权后,按项目合同的约定及设计要求投资。(3)建设

这类工程一般都是以“交钥匙”的建设方式来进行。(4)经营

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建成的项目进行经营。(5)转让

经营期限届满以后,企业将项目的经营权按合同约定无偿转让给政府。

2.2项目投资者和经营者

山西津辉建筑实业公司以BOT方式投资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宿舍楼项目。该学校提供土地,负责拆迁、监理、绿化施工以及宿舍家具的费用;津辉公司注入资金,宿舍楼建成后,所有权归学校,津辉公司享有19年的经营使用权。这一举措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高校后勤工作走向市场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由六家企业投资参与并于2001年启动的陕西大学生公寓建设开工面积近50万平方米,占现有大学生宿舍总面积的30%以上。今年陕西还将新开工建设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公寓,完工50万平方米,吸纳社会投资介入将成为主要方式。项目融资方案评析

3.1项目融资方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有效缓解高校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200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20.61万人,增长34.88%,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56.09万人,比上年增加142.67万人,增长34.5%。而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均宿舍面积由2000年的5.2平方米下降到4.2平方米。以前由于建设资金的紧张,许多高校建成的宿舍楼是老式的筒子楼结构,学生住宿空间狭小,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给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主管部门拨付有限的建设资金来解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力不从心,BOT真正实现了投资主体、融资方式、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可迅速筹集到足够的社会资金,以满足高校后勤发展的需要,缓解高校规模化发展的“瓶颈”约束。(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体制的需要

BOT项目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投资主体明确、产权清晰、经营决策将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筑新型的市场经济法人实体,并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经营,科学管理。(3)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推动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政府将不再直接参与高校后勤投资经营,而是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实行间接调控。避免高校后勤大而全、小而全低效投资的局面,保障高校后勤设施规模和结构的均衡发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4)急剧扩张的高校规模为社会资金提供了投资场所

高校扩招后急需更多的后勤投入做保障,但是,目前,一方面高校后勤财政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社会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现有的产业还存在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的现象,资金回报率不高,回收困难。高校后勤这个潜在的市场需求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机会。

(5)稳定可靠的预期收益为投资者提供了动力

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收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我国各类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要发展到2010年的1500万人。高校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收入,并有较长的经济寿命。根据成本分析中常用的现金流分析:净现值=∑(产出-投入)/(1+i)≥0,可以看出学校许多基础设施均可采用BOT来建设。稳定可靠的预期收益是激发社会资金投向高等教育的根本动力。

3.2风险类别分析:

(1).政治风险(2).收入风险(3).完工风险(4).经营风险(5).外汇风险(6).资金使用风险(……分析不做赘述)

结语

成功的BOT项目融资方案的结果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从案例中我们知道项目发起人(项目的最终所有者)、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还有项目的贷款银行,都通过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也正是一个融资模式能够得以实施的最根本的动力。

BOT项目融资方案成功实施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特许经营权合约,一个是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特许经营权合约不仅是项目建设和运营者进行投资核算的基础,而且也是其获得投资回报的保证。而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则对项目的完工风险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李金早

《BOT投资方式》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赫

《建设—经营—移交》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6 徐兆基

《浅议BOT投资方式》

《现代法学》

1998.1 鲍田原

《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改革》

《高等教育研究》

2001.5 刘

《高校扩招后的情况分析与展望》 《中国高等教育》

2000.2

规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以满足高校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高校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优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目的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运行机制,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大意义1、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1)后勤的起源和基本含义“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它产生于军队,是一个军事概念和军事术语。现在,“后勤”一词的涵义逐......

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结

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结来源: 日期:2006-12-11 15:55:56 人气:2327 标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教育资源,改......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资金管理机制的探讨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资金管理机制的探讨摘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我国各高校后勤实体虽然实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其资金管理机制却相对滞后,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本......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采用BOT融资模式案例分析(推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采用BOT融资模式案例分析(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b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融资 模式 b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融资 模式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