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_课文挑山工
挑山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文挑山工”。
——《挑山工》课堂点评
孙蕾
今天聆听了武琼老师所执教的一堂《挑山工》,感受到了新课堂教师的角色变化。新课程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但作为一线教师却总是很难把握好这个“度”。今天这堂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开课伊始,吴老师便就课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读文中寻找问题答案。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是告诉给学生现成的结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使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在这节课上教师讲得也不少,但讲的主要不是教学的具体内容,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习的对“话”。
在课上教师还有这样几句话:“咱们学习‘挑山工’这一课不是要知道这么一件事,而是要学习挑山工从生活中、工作中、实践中找窍门的方法,更要学习挑山工的什么精神?”“你愿意读哪几句,就读哪几句,读给同学听也行,读给自己也可以。”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武老师的语文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挑山工”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
二、语言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共生共构的。这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同作者、同老师、同学进行着平等的对话,在感情交流、思维碰撞与争锋下,获得人生的感悟,激情的勃发和个性的张扬。从武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发现,她较好地处理了“训练”与“感悟”之间的关系。前面的画、评、说、比、问等环节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都得到了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挑山工工作的辛苦,为下面学生感悟出挑山工话语中的哲理打下基础。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读为凭借,为媒介,读中理解、揣摩、品味,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努力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吴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文本的精妙的语言,而且不忘授以学生阅读的方法,令其学生受益终生,同时也令听课的我们受益匪浅,明确了新课程下如课创建一个和谐的新课堂。
挑山工李守莲 四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挑山工不怕困难,奋勇向上的品格。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
robin 教学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2.......
挑山工教材分析: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
《挑山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
《挑山工》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2.理解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批注笔记。二、教学重......
